基金定投要选估值低吗?市盈率分位法告诉你答案
一、定投的核心逻辑:时间 vs 估值
很多人以为定投就是无脑买入,其实不然。定投的核心是摊薄成本,但如果你能在低位多投,高位少投,收益会明显提升。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怎么判断高低位?
举个栗子:假设你每月定投1000元,如果市场估值低时投1500元,估值高时投500元,长期下来收益大概率跑赢无脑定投。关键是怎么定义“估值低”?
二、市盈率分位法:简单粗暴的估值尺子
市盈率(PE)大家都懂,但光看绝对值没用。比如创业板PE 40倍算高还是低?这时候市盈率分位法就派上用场了——它告诉你当前PE在历史中的位置。
计算方法很简单:
# 假设历史PE数据是pe_list,当前PE是current_pe
pe_percentile = len([x for x in pe_list if x <= current_pe]) / len(pe_list) * 100
print(f"当前PE分位值:{pe_percentile:.2f}%")
如果分位值低于30%,说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高于70%,可能就偏高了。
三、实操:用分位法定投的三种姿势
- 基础版:当PE分位<30%,正常定投;>70%,暂停或减半。
- 增强版:分位值每低10%,定投金额增加20%(比如分位20%时投1200元,10%时投1400元)。
- 懒人版:直接选带智能定投功能的平台(比如某宝的“目标投”),系统自动帮你调整。
四、注意事项:别掉进估值陷阱
- 周期问题:分位法依赖历史数据,如果市场结构变化(比如行业从周期变成长),老数据可能失效。
- 行业差异:消费股PE 30倍不算高,银行股PE 8倍可能已经泡沫。
- 结合其他指标:比如市净率(PB)、股息率交叉验证。
五、总结一句话
定投可以“无脑”,但不能“无知”。用市盈率分位法辅助决策,相当于给定投加了个导航仪——它不会保证你不迷路,但能让你少绕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