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学习(一)——Linux基础

笔者是一个痴迷于挖掘数据中的价值的学习人,希望在平日的工作学习中,挖掘数据的价值,找寻数据的秘密,笔者认为,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只体现在企业中,个人也可以体会到数据的魅力,用技术力量探索行为密码,让大数据助跑每一个人,欢迎直筒们关注我的公众号,大家一起讨论数据中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我的公众号为:livandata

        hadoop的学习本身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个自学的人来讲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好在笔者可以一点一点的积累,本文主要是对linux的基础知识点做些总结,以方便后面操作服务器时不至于太过于抓瞎,整理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凌乱,笔者会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逐渐进行修改,以期望能够形成一篇篇细致可读的文章。

        除了linux的基础命令,笔者还就平时装系统时用到的一些虚拟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不过笔者并不是完整的学习网络,因此网络部分并不完善,因此读者可以简单了解。

linux系统主要是一个文件系统,下面为linux的文件结构:

1、linux常用命令:

在/itcast目录下面创建一个test.txt文件,同时写入内容"this is test"

echo "this is test" > test.txt

查看一下test.txt的内容

cat test.txt

more test.txt

less test.txt

向README文件追加写入"please readme first"

echo "please read me first" >> README

将test.txt的内容追加到README文件中

cat test.txt >> README

拷贝/itcas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到/itcast-bak

cp -r /itcast /itcast-bak

进入到/itcast-bak目录,将test.txt移动到src目录下,并修改文件名为Student.java

mv test.txt src/Student.java

在src目录下创建一个struts.xml

> struts.xml

删除所有的xml类型的文件

rm -rf *.xml

删除/itcast-bak目录和下面的所有文件

rm -rf /itcast-bak

返回到/itcast目录,查看一下README文件有多单词,多少个少行

wc -w README

wc -l README

返回到根目录,将/itcast目录先打包,再用gzip压缩

分步完成:tar -cvf itcast.tar itcast

                gzip itcast.tar

一步完成:tar -zcvf itcast.tar.gz itcast

将其解压缩,再取消打包

分步完成:gzip -d itcast.tar.gz 或gunzip itcast.tar.gz

一步完成:tar -zxvf itcast.tar.gz

将/itcast目录先打包,同时用bzip2压缩,并保存到/tmp目录下

tar -jcvf /tmp/itcast.tar.bz2 itcast

将/tmp/itcast.tar.bz2解压到/usr目录下面

tar -jxvf itcast.tar.bz2 -C /usr/

文件相关命令:

1.进入到用户根目录

cd ~ 或者 cd

cd ~ hadoop

回到原来路径

cd -

2.查看文件详情

stat a.txt

3.移动

mv a.txt /ect/

改名

mv b.txt a.txt

移动并改名

mv a.txt ../b.txt

4拷贝并改名

cp a.txt /etc/b.txt

5.vi撤销修改

ctrl + u (undo)

恢复

ctrl + r (redo)

6.名令设置别名(重启后无效)

alias ll="ls -l"

取消

unalias ll

7.如果想让别名重启后仍然有效需要修改

vi ~/.bashrc

8.添加用户

useradd hadoop

passwd hadoop

9.创建多个文件

touch a.txt b.txt

touch /home/{a.txt,b.txt}

10.将一个文件的内容复制到里另一个文件中

cat a.txt > b.txt

追加内容

cat a.txt >> b.txt

11.将a.txt 与b.txt设为其拥有者和其所属同一个组者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chmod ug+w,o-w a.txt b.txt

chmod a=wx c.txt

12.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chmod -R a+r *

13.将a.txt的用户拥有者设为users,组的拥有者设为jessie:

chown users:jessie a.txt

14.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的用户的使用者为lamport,组拥有者皆设为users,

chown -R lamport:users *

15.将所有的java语言程式拷贝至finished子目录中:

cp *.java finished

16.将目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扩展名是java的文件列出来。

find -name "*.java"

查找当前目录下扩展名是java 的文件

find -name *.java

17.删除当前目录下扩展名是java的文件

rm -f *.java

系统命令:

1.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2.修改主机名(重启后无效)

hostname hadoop

3.修改主机名(重启后永久生效)

vi /ect/sysconfig/network

4.修改IP(重启后无效)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5.修改IP(重启后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6.查看系统信息

uname -a

uname -r

7.查看ID命令

id -u

id -g

8.日期

date

date +%Y-%m-%d

date +%T

date +%Y-%m-%d" "%T

9.日历

cal 2012

10.查看文件信息

file filename

11.挂载硬盘

mount

umount

加载windows共享

mount -t cifs //192.168.1.100/tools /mnt

12.查看文件大小

du -h

du -ah

13.查看分区

df -h

14.ssh

ssh hadoop@192.168.1.1

15.关机

shutdown -h now /init 0

shutdown -r now /reboot

用户与组:

添加一个tom用户,设置它属于users组,并添加注释信息

分步完成:useradd tom

                usermod-g users tom

                usermod -c "hr tom" tom

一步完成:useradd -g users -c "hr tom" tom

设置tom用户的密码

passwd tom

修改tom用户的登陆名为tomcat

usermod -l tomcat tom

将tomcat添加到sys和root组中

usermod -G sys,root tomcat

查看tomcat的组信息

groups tomcat

添加一个jerry用户并设置密码

useradd jerry

passwd jerry

添加一个交america的组

groupadd america

将jerry添加到america组中

usermod -g america jerry

将tomcat用户从root组和sys组删除

gpasswd -d tomcat root

gpasswd -d tomcat sys

将america组名修改为am

groupmod -n am america

权限:

更改操作权限:

创建a.txt和b.txt文件,将他们设为其拥有者和所在组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chmod ug+w,o-w a.txt b.txt

创建c.txt文件所有人都可以写和执行

chmod a=wx c.txt 或chmod 666c.txt

将/itcas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chmod -R a+r /itcast

将/itcas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的拥有者设为root,用户拥有组为users

chown -R root:users /itcast

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的用户皆设为itcast,组设为users

chown -R itcast:users *

文件夹属性:

1.查看文件夹属性

ls -ld test

2.文件夹的rwx

--x:可以cd进去

r-x:可以cd进去并ls

-wx:可以cd进去并touch,rm自己的文件,并且可以vi其他用户的文件

-wt:可以cd进去并touch,rm自己的文件

ls -ld /tmp

drwxrwxrwt的权限值是1777(sticky)

VIM:

VIM工作模式:

下面命令是在一般模式下进行,输入下面字母对应的会产生光标的移动。

插入命令:

定位命令:

替换和取消命令:

删除命令:

常用快捷键:

查找:

1.查找可执行的命令:

which ls

2.查找可执行的命令和帮助的位置:

whereis ls

3.查找文件(需要更新库:updatedb)

locate hadoop.txt

4.从某个文件夹开始查找

find / -name "hadooop*"

find / -name "hadooop*" -ls

5.查找并删除

find / -name "hadooop*" -ok rm {} \;

find / -name "hadooop*" -exec rm {} \;

6.查找用户为hadoop的文件

find /usr -user hadoop -ls

7.查找用户为hadoop并且(-a)拥有组为root的文件

find /usr -user hadoop -a -group root -ls

8.查找用户为hadoop或者(-o)拥有组为root并且是文件夹类型的文件

find /usr -user hadoop -o -group root -a -type d

9.查找权限为777的文件

find / -perm -777 -type d -ls

10.显示命令历史

history

11.grep

grep hadoop /etc/password

打包与压缩:

1.gzip压缩

gzip a.txt

2.解压

gunzip a.txt.gz

gzip -d a.txt.gz

3.bzip2压缩

bzip2 a

4.解压

bunzip2 a.bz2

bzip2 -d a.bz2

5.将当前目录的文件打包

tar -cvf bak.tar .

将/etc/password追加文件到bak.tar中(r)

tar -rvf bak.tar /etc/password

6.解压

tar -xvf bak.tar

7.打包并压缩gzip

tar -zcvf a.tar.gz

8.解压缩

tar -zxvf a.tar.gz

解压到/usr/下

tar -zxvf a.tar.gz -C /usr

9.查看压缩包内容

tar -ztvf a.tar.gz

zip/unzip

10.打包并压缩成bz2

tar -jcvf a.tar.bz2

11.解压bz2

tar -jxvf a.tar.bz2

正则表达式:

1.cut截取以:分割保留第七段

grep hadoop /etc/passwd | cut -d: -f7

2.排序

du | sort -n

3.查询不包含hadoop的

grep -v hadoop /etc/passwd

4.正则表达包含hadoop

grep 'hadoop' /etc/passwd

5.正则表达(点代表任意一个字符)

grep 'h.*p' /etc/passwd

6.正则表达以hadoop开头

grep '^hadoop' /etc/passwd

7.正则表达以hadoop结尾

grep 'hadoop$' /etc/passwd

规则:

.  : 任意一个字符

a* : 任意多个a(零个或多个a)

a? : 零个或一个a

a+ : 一个或多个a

.* : 任意多个任意字符

\. : 转义.

\<h.*p\> :以h开头,p结尾的一个单词

o\{2\} : o重复两次

grep '^i.\{18\}n$' /usr/share/dict/words

查找不是以#开头的行

grep -v '^#' a.txt | grep -v '^$'

以h或r开头的

grep '^[hr]' /etc/passwd

不是以h和r开头的

grep '^[^hr]' /etc/passwd

不是以h到r开头的

grep '^[^h-r]' /etc/passwd

输入输出重定向及管道:

1.新建一个文件

touch a.txt

> b.txt

2.错误重定向:2>

find /etc -name zhaoxing.txt 2> error.txt

3.将正确或错误的信息都输入到log.txt中

find /etc -name passwd > /tmp/log.txt 2>&1

find /etc -name passwd &> /tmp/log.txt

4.追加>>

5.将小写转为大写(输入重定向)

tr "a-z" "A-Z" < /etc/passwd

6.自动创建文件

cat > log.txt << EXIT

> ccc

> ddd

> EXI

7.查看/etc下的文件有多少个?

ls -l /etc/ | grep '^d' | wc -l

8.查看/etc下的文件有多少个,并将文件详情输入到result.txt中

ls -l /etc/ | grep '^d' | tee result.txt | wc -l

进程:

1.查看用户最近登录情况

last

lastlog

2.查看硬盘使用情况

df

3.查看文件大小

du

4.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free

5.查看文件系统

/proc

6.查看日志

ls /var/log/

7.查看系统报错日志

tail /var/log/messages

8.查看进程

top

9.结束进程

kill 1234

kill -9 4333

linux的命令比较多,但是平时用到的指令相对较少,笔者对常用的命令做一些总结,希望能降低记忆的难度:

linux的命令操作

1、日常操作命令 

**查看当前所在的工作目录

pwd

**查看当前系统的时间

date

**查看有谁在线(哪些人登陆到了服务器)

who  查看当前在线

last 查看最近的登陆历史记录

2、文件系统操作

ls /    查看根目录下的子节点(文件夹和文件)信息

ls -al  -a是显示隐藏文件   -l是以更详细的列表形式显示

**切换目录

cd  /home

**创建文件夹

mkdir aaa     这是相对路径的写法

mkdir -p aaa/bbb/ccc

mkdir  /data    这是绝对路径的写法

**删除文件夹

rmdir   可以删除空目录

rm -r aaa   可以把aaa整个文件夹及其中的所有子节点全部删除

rm -rf aaa   强制删除aaa

**修改文件夹名称

mv aaa angelababy

**创建文件

touch somefile.1   创建一个空文件

echo "i miss you,my baby" > somefile.2  利用重定向“>”的功能,将一条指令的输出结果写入到一个文件中,会覆盖原文件内容

echo "huangxiaoming ,gun dan" >>somefile.2     将一条指令的输出结果追加到一个文件中,不会覆盖原文件内容

用vi文本编辑器来编辑生成文件

******最基本用法

vi  somefile.4

1、首先会进入“一般模式”,此模式只接受各种快捷键,不能编辑文件内容

2、按i键,就会从一般模式进入编辑模式,此模式下,敲入的都是文件内容

3、编辑完成之后,按Esc键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

4、再按:,进入“底行命令模式”,输入wq命令,回车即可

******一些常用快捷键

一些有用的快捷键(在一般模式下使用):

a  在光标后一位开始插入

A   在该行的最后插入

I   在该行的最前面插入

gg   直接跳到文件的首行

G    直接跳到文件的末行

dd   删除行,如果  5dd   ,则一次性删除光标后的5行

yy  复制当前行,  复制多行,则  3yy,则复制当前行附近的3行

p   粘贴

v  进入字符选择模式,选择完成后,按y复制,按p粘贴

ctrl+v  进入块选择模式,选择完成后,按y复制,按p粘贴

shift+v  进入行选择模式,选择完成后,按y复制,按p粘贴

查找并替换(在底行命令模式中输入)

%s/sad/88888888888888    

效果:查找文件中所有sad,替换为88888888888888

/you       

效果:查找文件中出现的you,并定位到第一个找到的地方,按n可以定位到下一个匹配位置(按N定位到上一个)

3、文件权限的操作

****linux文件权限的描述格式解读

drwxr-xr-x      (也可以用二进制表示  111 101 101  --> 755)

d:标识节点类型(d:文件夹   -:文件  l:链接)

r:可读   w:可写    x:可执行

第一组rwx:  表示这个文件的拥有者对它的权限:可读可写可执行

第二组r-x:  表示这个文件的所属组对它的权限:可读,不可写,可执行

第三组r-x:  表示这个文件的其他用户(相对于上面两类用户)对它的权限:可读,不可写,可执行

****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g-rw haha.dat   表示将haha.dat对所属组的rw权限取消

chmod o-rw haha.dat 表示将haha.dat对其他人的rw权限取消

chmod u+x haha.dat     表示将haha.dat对所属用户的权限增加x

也可以用数字的方式来修改权限

chmod 664 haha.dat  

就会修改成   rw-rw-r--

如果要将一个文件夹的所有内容权限统一修改,则可以-R参数

chmod -R 770 aaa/

chown angela:angela aaa/    <只有root能执行>

目录没有执行权限的时候普通用户不能进入

文件只有读写权限的时候普通用户是可以删除的(删除文件不是修改它,是操作父及目录),只要父级目录有执行和修改的权限

4、基本的用户管理

*****添加用户

useradd  angela

要修改密码才能登陆

passwd angela  按提示输入密码即可

**为用户配置sudo权限

用root编辑 vi /etc/sudoers

在文件的如下位置,为hadoop添加一行即可

root   ALL=(ALL)       ALL    

hadoop ALL=(ALL)       ALL

然后,hadoop用户就可以用sudo来执行系统级别的指令

[hadoop@shizhan ~]$ sudo useradd huangxiaoming

5、系统管理操作

*****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修改主机名(重启后无效)

hostname hadoop

*****修改主机名(重启后永久生效)

vi /ect/sysconfig/network

****修改IP(重启后无效)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修改IP(重启后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mount ****  挂载外部存储设备到文件系统中

mkdir  /mnt/cdrom      创建一个目录,用来挂载

mount -t iso9660 -o ro /dev/cdrom /mnt/cdrom/     将设备/dev/cdrom挂载到挂载点 :  /mnt/cdrom中

*****umount

umount /mnt/cdrom

*****统计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

du -sh /mnt/cdrom/Packages

df -h    查看磁盘的空间

****关机

halt

****重启

reboot

******配置主机之间的免密ssh登陆

假如 A  要登陆  B

在A上操作:

%%首先生成密钥对

ssh-keygen   (提示时,直接回车即可)

%%再将A自己的公钥拷贝并追加到B的授权列表文件authorized_keys中

ssh-copy-id   B

2、修改Linux的基本配置(基本软件安装):

1.)修改主机名

vi/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HOSTNAME=server1.itcast.cn

2.)修改ip地址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101

NETMASK=255.255.255.0

servicenetwork restart

3.)修改ip地址和主机名的映射关系

vi/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68.0.101 server1.itcast.cn

4.)关闭iptables并设置其开机启动/不启动

serviceiptables stop

chkconfigiptables on

chkconfigiptables off

3、 本地YUM源制作

3.1  什么是YUM

YUM(全称为 Yellow dog Updater,Modified)是一个在Fedora和RedHat以及CentOS中的Shell前端软件包管理器。基于RPM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

在Linux上使用源码的方式安装软件非常满分,使用yum可以简化安装的过程

3.2  YUM的常用命令

安装httpd并确认安装

yum instll -y httpd

列出所有可用的package和package组

yum list

清除所有缓冲数据

yum clean all

列出一个包所有依赖的包

yum deplist httpd

删除httpd

yum remove httpd

3.3 为什么要制作本地YUM源

YUM源虽然可以简化我们在Linux上安装软件的过程,但是生成环境通常无法上网,不能连接外网的YUM源,说以接就无法使用yum命令安装软件了。为了在内网中也可以使用yum安装相关的软件,就要配置yum源。

3.4 YUM源的原理

YUM源其实就是一个保存了多个RPM包的服务器,可以通过http的方式来检索、下载并安装相关的RPM包

3.5 制作本地YUM源

1.准备一台Linux服务器,用最简单的版本CentOS-6.7-x86_64-minimal.iso

2.配置好这台服务器的IP地址

3.上传CentOS-6.7-x86_64-bin-DVD1.iso到服务器

4.将CentOS-6.7-x86_64-bin-DVD1.iso镜像挂载到某个目录

mkdir/var/iso

mount -oloop CentOS-6.7-x86_64-bin-DVD1.iso /var/iso

5.修改本机上的YUM源配置文件,将源指向自己

备份原有的YUM源的配置文件

cd/etc/yum.repos.d/

rename.repo .repo.bak *

viCentOS-Local.repo

[base]

name=CentOS-Local

baseurl=file:///var/iso

gpgcheck=1

enabled=1   #很重要,1才启用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6

添加上面内容保存退出

6.清除YUM缓冲

yum cleanall

7.列出可用的YUM源

yumrepolist

8.安装相应的软件

yuminstall -y httpd

9.开启httpd使用浏览器访问http://192.168.0.100:80(如果访问不通,检查防火墙是否开启了80端口或关闭防火墙)

servicehttpd start

10.将YUM源配置到httpd(Apache Server)中,其他的服务器即可通过网络访问这个内网中的YUM源了

cp -r/var/iso/ /var/www/html/CentOS-6.7

11.取消先前挂载的镜像

umount/var/iso

12.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192.168.0.100/CentOS-6.7/

13.让其他需要安装RPM包的服务器指向这个YUM源,准备一台新的服务器,备份或删除原有的YUM源配置文件

cd/etc/yum.repos.d/

rename.repo .repo.bak *

vi CentOS-Local.repo

[base]

name=CentOS-Local

baseurl=http://192.168.0.100/CentOS-6.7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6

添加上面内容保存退出

14.在这台新的服务器上执行YUM的命令

yum cleanall

yumrepolist

15.安装相应的软件

yuminstall -y gcc

16、加入依赖包到私有yum的repository

进入到repo目录

执行命令:  createrepo .

4、三种网络安装:

VMware虚拟机三种联网方法及原理

(一) Brigde——桥接:默认使用VMnet0

1)原理:

Bridge桥就是一个主机,这个机器拥有两块网卡,分别处于两个局域网中,同时在"桥"上,运行着程序,让局域网A中的所有数据包原封不动的流入B,反之亦然。这样,局域网A和B就无缝的在链路层连接起来了,在桥接时,VMWare网卡和物理网卡应该处于同一IP网段  当然要保证两个局域网没有冲突的IP.

VMWare 的桥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本来作为硬件的一块网卡,现在由VMWare软件虚拟了!当采用桥接时,VMWare会虚拟一块网卡和真正的物理网卡就行桥接,这样,发到物理网卡的所有数据包就到了VMWare虚拟机,而由VMWare发出的数据包也会通过桥从物理网卡的那端发出。

所以,如果物理网卡可以上网,那么桥接的软网卡也没有问题了,这就是桥接上网的原理了。       

2)联网方式:

这一种联网方式最简单,在局域网内,你的主机是怎么联网的,你在虚拟机里就怎么连网。把虚拟机看成局域网内的另一台电脑就行了!

提示:主机网卡处在一个可以访问Internet的局域网中,虚拟机才能通过Bridge访问Internet。

`````````````````````````````````````````````````````````````````````````````````````````````````````````````````````

(二) NAT——网络地址转换  :默认使用VMnet8

1)原理:

NAT 是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的简称。NAT技术应用在internet网关和路由器上,比如192.168.0.123这个地址要访问internet,它的数据包就要通过一个网关或者路由器,而网关或者路由器拥有一个能访问internet的ip地址,这样的网关和路由器就要在收发数据包时,对数据包的IP协议层数据进行更改(即  NAT),以使私有网段的主机能够顺利访问internet。此技术解决了IP地址稀缺的问题。同样的私有IP可以网关NAT上网。   

VMWare的NAT上网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在主机和虚拟机之间用软件伪造出一块网卡,这块网卡和虚拟机的ip处于一个地址段。同时,在这块网卡和主机的网络接口之间进行NAT。虚拟机发出的每一块数据包都会经过虚拟网卡,然后NAT,然后由主机的接口发出。

虚拟网卡和虚拟机处于一个地址段,虚拟机和主机不同一个地址段,主机相当于虚拟机的网关,所以虚拟机能ping到主机的IP,但是主机ping不到虚拟机的IP。

2)联网方式:

方法1、动态IP地址。

主机是静态IP或动态IP,都无所谓,将虚拟机设置成使用DHCP方式上网,Windows下选择“自动获取IP“,linux下开启DHCP服务即可。(这种方法最简单,不用过多的设置,但要在VMware中进行“编辑→虚拟网络设置”,将NAT和DHCP都开启了。一般NAT默认开启,DHCP默认关闭)

方法2、静态IP地址。

如果不想使用DHCP,也可以手动设置: 

IP设置与vmnet1同网段,网关设置成vmnet8的网关(在“虚拟网络设置”里的Net选项卡里能找到Gateway)通常是xxx.xxx.xxx.2。

子网掩码设置与VMnet8相同(设置好IP地址后,子网掩码自动生成)

DNS设置与主机相同。

例如:主机IP是10.70.54.31,设置虚拟机IP为10.70.54.22。Netmask,Gateway,DNS都与主机相同即可实现  虚拟机  ---主机  虚拟机<---->互联网  通信。   

提示:使用NAT技术,主机能上网,虚拟机就可以访问Internet,但是主机不能访问虚拟机。

`````````````````````````````````````````````````````````````````````````````````````````````````````````````````````

(三) Host-Only——私有网络共享主机:默认使用VMnet1

1)原理:

提供的是主机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互访。只想让虚拟机和主机之间有数据交换,而不想让虚拟机访问Internet,就要采用这个设置了。

Host-only的条件下,VMWare在真正的Windows系统中,建立一块软网卡。这块网卡可以在网络连接中看到,一般是VMNET1,这块网卡的作用就是使Windows看到虚拟机的IP。

2)联网方法:

方法1、动态IP地址。

像上面那样开启DHCP后,虚拟机直接自动获取IP地址和DNS。就可以和主机相连了。当然,还要进行一些局域网共享的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方法2、静态IP地址。   

也可以手动设置,将虚拟机IP设置与VMnet1同网段,网关设置成VMnet1的网关相同,其余设置与VMnet1相同,DNS设置与主机相同。

例如:VMnet1  IP:172.16.249.1        Gateway :172.16.249.2

那么虚拟机  IP:172.16.249.100        Gateway:  172.16.249.2

这样、虚拟机<--->主机    可以通信       

但是、虚拟机<--->互联网  无法通信

提示:Host-only技术只用于主机和虚拟机互访,于访问internet无关。

批量自动删除rpm包:

rpm -qa | grepmysql | while read c; do rpm -e $c --nodeps; done

minimal最小化安装

eth0默认没有自启用

修改配置文件

onboot=true

修改静态地址后发现无法ping外网

需要设置网关

route add defaultgw 192.168.33.1

添加nameserver

vi/etc/resolv.conf

nameserver192.168.33.1

挂载光盘

mkdir/mnt/cdrom

mount -tiso9660 -o ro /dev/cdrom/ /mnt/cdrom

解决克隆后eth0不见的问题

直接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cfg-eth0

删掉UUID  HWADDR

配置静态地址

然后:

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然后 reboot

4、 大型互联网架构演变历程:

a)     单节点架构

b)    集群架构

c)     集群+分布式架构

完整的架构为:

 

 

 

 

  • 4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