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华:发掘企业内部的“聪明人”

在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一些“聪明人”。他们可能是体力劳动者,也可能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可能很普通,但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智慧轻松地解决一些即使是专业人士都会头痛的问题。

先看一个有趣的故事。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他们请了一个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同时,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有这样一条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小工说“给我把这个搞定”!没两天,小工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几十块钱就把问题解决掉了。

上面这个故事里,那名小工无疑就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博士后的学位,但他的办法却足以让那些专业人士汗颜。特别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他这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法无疑是最出色的。这个故事有些无厘头,但却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学历和职务并不是“聪明人”的必要条件。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充满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思维方式和智慧是很难复制的。不过这样,问题也就出现了,知识可以用学历证书来证明,可智慧却没有一定的评价模式。就像上面的故事,如果那条生产线不存在问题,小工的智慧也很难显露出来。

除了不容易被发现之外,“聪明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他们的智慧并不存在连续性。比如小工的主意可能只是他的灵机一动,但是如果没有这灵机一动,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智慧火花的迸发是有概率的,并不是每一次思考都能带来解决方法。

隐蔽性和随机性让智慧在对企业的作用上似乎输给了员工的学历和工作能力,这主要因为企业在发掘员工创造力和智慧方面的欠缺。这些看似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其实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就像小工的故事,用几十元解决了大难题。如何更好的引导和发掘企业内部的智慧和创造力呢?不急,再看看另外一个故事。

加拿大某家黄金公司被资源枯竭的问题所困绕,如果再找不到新的黄金矿藏,公司可能会宣告倒闭。危急时刻,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欧文发起了一项“黄金公司挑战赛”的活动,在全世界寻找发掘矿藏的方案,并宣布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的参赛者将获得高达57.5万美元的奖金。几个星期之内,来自全世界的方案雪片般地飞向黄金公司总部。“当我看到很多业内闻所未闻的找矿方法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麦克欧文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受。后来,参赛者在红湖矿床上发现了110个目标,其中50%是这家公司从来没有发现的,80%以上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黄金。

社会上竟然存在着如此之多的找矿方法,让麦克欧文大吃一惊,而社会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更为让他震惊。麦克·欧文可能在无意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发掘创造力的方法:将问题抛到社会中去,从而能够汲取整个社会的创造力。通常,在感兴趣的前提下,人们总喜欢提高免费的智慧,更多的时候,人们只需要一些自我的成就感。

一个缺乏创造力的组织,问题不在于组织内的个体,而是整个组织的问题。组织内的个体形形色色,兴趣点和动力方向都各不相同,只有将网尽量的扩大,这样有价值的思考才能浮出水面。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企业,是开放的,并且充满了各种思辨的碰撞。这样智慧才能被激活,创造力才能不断被发掘。

在强调秩序、规律的工业化社会,创造力并不受欢迎,因为企业只需要循规蹈矩的“机器”。但是在当下这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型社会中,创造力则变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发掘企业内部的“聪明人”也就成了企业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一些“聪明人”。他们可能是体力劳动者,也可能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可能很普通,但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智慧轻松地解决一些即使是专业人士都会头痛的问题。

先看一个有趣的故事。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他们请了一个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同时,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有这样一条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小工说“给我把这个搞定”!没两天,小工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几十块钱就把问题解决掉了。

上面这个故事里,那名小工无疑就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博士后的学位,但他的办法却足以让那些专业人士汗颜。特别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他这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法无疑是最出色的。这个故事有些无厘头,但却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学历和职务并不是“聪明人”的必要条件。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充满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思维方式和智慧是很难复制的。不过这样,问题也就出现了,知识可以用学历证书来证明,可智慧却没有一定的评价模式。就像上面的故事,如果那条生产线不存在问题,小工的智慧也很难显露出来。

除了不容易被发现之外,“聪明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他们的智慧并不存在连续性。比如小工的主意可能只是他的灵机一动,但是如果没有这灵机一动,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智慧火花的迸发是有概率的,并不是每一次思考都能带来解决方法。

隐蔽性和随机性让智慧在对企业的作用上似乎输给了员工的学历和工作能力,这主要因为企业在发掘员工创造力和智慧方面的欠缺。这些看似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其实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就像小工的故事,用几十元解决了大难题。如何更好的引导和发掘企业内部的智慧和创造力呢?不急,再看看另外一个故事。

加拿大某家黄金公司被资源枯竭的问题所困绕,如果再找不到新的黄金矿藏,公司可能会宣告倒闭。危急时刻,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欧文发起了一项“黄金公司挑战赛”的活动,在全世界寻找发掘矿藏的方案,并宣布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的参赛者将获得高达57.5万美元的奖金。几个星期之内,来自全世界的方案雪片般地飞向黄金公司总部。“当我看到很多业内闻所未闻的找矿方法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麦克欧文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受。后来,参赛者在红湖矿床上发现了110个目标,其中50%是这家公司从来没有发现的,80%以上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黄金。

社会上竟然存在着如此之多的找矿方法,让麦克欧文大吃一惊,而社会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更为让他震惊。麦克·欧文可能在无意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发掘创造力的方法:将问题抛到社会中去,从而能够汲取整个社会的创造力。通常,在感兴趣的前提下,人们总喜欢提高免费的智慧,更多的时候,人们只需要一些自我的成就感。

一个缺乏创造力的组织,问题不在于组织内的个体,而是整个组织的问题。组织内的个体形形色色,兴趣点和动力方向都各不相同,只有将网尽量的扩大,这样有价值的思考才能浮出水面。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企业,是开放的,并且充满了各种思辨的碰撞。这样智慧才能被激活,创造力才能不断被发掘。

在强调秩序、规律的工业化社会,创造力并不受欢迎,因为企业只需要循规蹈矩的“机器”。但是在当下这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型社会中,创造力则变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发掘企业内部的“聪明人”也就成了企业出奇制胜的关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