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半年了,公司以为我已婚已孕,要给我发offer,结果发现我未婚未孕,不打算给我付offer了咋办呀?”

大家好,我是岳哥。

某职场社区网站一帖子引起网友热议:

失业半年了,公司以为我已婚已孕,要给我发offer,结果发现我未婚未孕,不打算给我付offer了咋办呀?

虽然,但是还是想问:这是什么骚操作?现在的潜规则都开始"已婚已孕优先录用"?

明明技能好简历配招聘岗位,却因为个人生育状态被拒!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吗?只是换了个"温柔"包装。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理解一些公司的这种做法:因为确实存在个别女性“战略性怀孕”,导致不少公司“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PTSD,也有不少公司跟风,目的就是找请假少的打工人。

但岳哥觉得,不应该将个体的过错“报复”到整个女性群体上。

岳哥这几年也经常在招人,经常跟HR打交道。不少HR明里暗里都表示:未婚女性=即将结婚=即将怀孕=即将休产假=用人成本高+工作不稳定。

而已婚已孕女性=生育问题已解决=有软肋了=可以安心干活=稳定型人才。啧啧,这波算盘打得真是妙啊!

这种操作实际上就是是把女性按在地上摩擦:

  • 单身?不要你,怕你结婚生娃。

  • 已婚未育?不要你,怕你随时怀孕请假。

说真的,打工人已经够苦了,每天起早贪黑,北上广深卷得飞起,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结果到头来,能力和履历都不是最重要的,婚育状况倒成了求职路上的拦路虎。

都2025年了,职场性别歧视这个遗老遗少的玩意儿还在各种场合阴魂不散。

表面上,所有招聘广告都写着"男女不限";但私底下,HR们早已开启筛选模式:女性?婚育状况怎么样?

这问题虽然不会明着问(违法啊喂),但各种迂回战术层出不穷,什么"你对未来生活有什么规划?""五年内有什么打算?"

职场女性被夹在生育与工作的两难境地:生,工作受影响;不生,家庭和社会舆论压力山大。

而企业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用人成本,干脆不用或者明确要求"已婚已育",这简直就是把所有生育责任甩给女性一个人扛。

卷王们注意了:什么985/211高学历,什么英语流利+小语种,什么各种证书拿到手软。对不起,不如一纸结婚证加一个出生证明有用!

你永远不知道你输在哪儿,可能就输在没按HR期望的生命时间线行事。

他们恨不得你大学毕业,立马结婚,立马生娃,最好毕业前就把娃生完,然后笑嘻嘻地走进他们公司,保证"不会有后顾之忧"。

别想着靠打官司解决,虽然法律明文禁止就业性别歧视,可实操中这么难取证的事,谁会为此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更何况,人家甚至不会明说拒绝你的真实原因。只会客客气气地告诉你:"我们另有合适人选,期待下次合作。"

某种程度上,这位被拒的求职者还算幸运,至少知道了真相。多少人连被拒绝的原因都不知道,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殊不知早就在一个看不见的关卡上被淘汰了。

个中荒谬可见一斑:已婚已孕反而更好就业?用人单位是不是觉得女性就该按部就班生娃早点完事?

讲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真要被这种环境裹挟着匆忙结婚生子,为的就是一份工作?

生育是一项社会责任,不该只让职场女性一肩挑。企业考虑用人成本无可厚非,但不能通过歧视性做法转嫁风险。

说到底,这不只是一个就业问题,而是整个职场对女性价值认知的扭曲。当女性的存在被简化为"生育机器",当职业道路被婚育状况绑架,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性别平等?

或许这位被拒的求职者逃过一劫:这种环境下的公司文化能好到哪去?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女性,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迫在职业与家庭之间做选择?

打破这种困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不是让每个女性在求职道路上孤军奋战。


最后

周围有不少小伙伴因失业缺少收入来源或想额外赚点小钱。岳哥组建了一个副业群,平时分享一些自媒体搞钱项目,思维,案例,以及个人成长认知,感兴趣的可以公众号后台私信我加入。

暗号:副业群

群里禁止发广告和违规违法言论,违者移出群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QL数据库开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