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与个人微信公众号初体验

本文对比了简书和微信公众号作为写作平台的特点。简书拥有更高的自然阅读量和更好的编辑工具,适合互联网写作爱好者;微信公众号依赖朋友圈传播,适合特定群体内部分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简书与个人微信公众号初体验

正式发布个人微信公众号开始练笔有一周了。当初说,“每日一更肯定做不到,每周一更也不敢保证,每个月争取有那么几篇”,想不到这一周竟然凭着热情做到了每日一更,看来真的要写,总会找到话题。但经常因为时间紧,匆匆忙忙写完发布,回过头一看,不少bug在里面。期待哪天有事顾不上写,就不用再执着于日更,文章多推敲推敲,提高质量。

文章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以下就简称微信)发布的同时,我也在简书和微博上发布。下面把短短几天使用微信和简书的感受做个比较。(微博就不参与比较了,虽然文章也在微博头条上发布,但没有安装微博头条应用,发布的文章也不能修改。微博上的文章虽然访问量大,但反馈寥寥。)

一、总体数据

决定练笔之前,也曾在微信和简书上发布过几篇文章,为方便统计,就一并计入。

简书上发布文章14篇,字数20784,得到975人次阅读,22条评论,收获喜欢(点赞)31个,粉丝6个。

微信上群发图文消息10条,除自己外,到今天关注用户刚好100位,通过公众号图文消息阅读的人数96人次,近5天无后台消息。主要反馈渠道还是在朋友圈,一周来获得点赞59个,评论27条。(感谢好友捧场)

可以看出,简书的自然阅读量(或者叫主动打开率)更高,而微信主要靠朋友圈。

多谢朋友捧场
二、使用感受

1.写作工具

简书提供了两种文章编辑器:富文本和Markdown。富文本简洁清爽,默认的排版效果也很舒服。Markdown相对不够智能,很多格式标记需要自己手动添加。一开始我使用Markdown,后来转为了富文本。如果简书的Markdown编辑器功能能够提供类似有道云笔记那样的,我更愿意用Markdown。

微信的编辑器相比简书的富文本就要糟糕一些了,虽然功能挺多,但操作起来繁琐,文章预览也与实际版面不符。如果不反复调试,很难得到理想的展示效果。最重要的是不能加链接。在互联网写作中,加链接是一个常用做法,可以扩展文章内容的外延,带给阅读者更大的信息量和便利性。

2.受众

微信没有主动分发机制,文章只有通过群发消息给关注用户看,或者靠关注用户的转发。文章修改后也需要重新发布消息才会让用户看到更新,且每天只能群发一次。

简书可以向一些专题投稿,也能够根据系统对用户阅读习惯的分析主动推送给相关用户。文章修改后可立即更新。

从内容看,微信因为有朋友圈,关于自己工作电子政务方面的内容得到好友的反馈较多。而简书上此类文章关注度最低,阅读量大和反馈多的是对时事热点的评论和互联网产品、IT技术热点、阅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文章。

3.其他功能

简书的功能相对较少,用简书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以文会友。不过,每个简书用户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归类、整理,还可以创建专题。

微信后台的功能很多,可以设置菜单按钮、自动回复,并且围绕着公众号的品牌营销推广提供了不少统计分析功能和开发工具。但微信的内容只能在对话框或者历史消息中查阅,无法一次性列表浏览,只能手动添加目录。微信也缺少文章的归类、整理功能,因此更适合发布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

三、我的结论

微信和简书都比较适合新手操作,只要你有邮箱、有手机,就可以注册一个账号去发布文章。但现阶段新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涨粉很慢,没有了粉丝,微信号就是个孤岛,很少有人会在微信上耐心点开你的文章细看,更谈不上什么反馈。而且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圈,难以在其他平台流通,这一点,微信还不如微博。简书上的文章则可以直接方便地复制到其他平台,排版不会有太大影响,也能分享到各大平台。

因此,如果只是打算在互联网上写写文章,可以从简书开始,不用太关心排版和推广,只需要用心提高内容质量就够了。希望得到周围朋友的反馈,可以通过简书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若不是还有个“原创标签”吸引我,估计我会告别微信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