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年了,现在的我,依稀清楚的记得17年10月份时,16级师兄来教室的宣讲会,第一次知道acm,知道这是一个学算法的训练队,当时自己连什么是算法都不知道,一听到这个词,心就牢牢的被套住了。在当时听完集训队教练的宣讲会后,我记得当时自己发了一个朋友圈,写着——再次找到一个能让我不舍昼夜的目标!此后就整天到晚猫在电脑前学算法,刷题。大一的很多课都逃了,逃课就为了学算法。虽说逃了不少课,但自己觉得这是值得干的事。现在想想大一其实自己没刷多少题,题虽刷得少,但也没闲着,自己会去学习各种算法,其中学的数学比较多,这也为自己下一年往数学板块打了一定的基础。过完大一发现自己跟外校同级生差距很大,也在想这其中的原因,最后我发现自己做题数太少。对于一个知识点如果不多做题,是很难形成对这个知识点的建模能力的。到了大二,对自己的学习方案改进了一些。但自己学完知识点并刷完题之后,总会觉得差一点。这差一点可能是自己刷的题大部分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对这个知识点的建模能力总会差一点,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在比赛时也不一定会做得出来这个知识点的题,我突然想起了我高中学物理的方法,以前学高中物理时,为什么自己学完知识点后,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变形几乎全部能做出来?我那时就已经知道原因了。我记得自己先学一个知识点时,我会先磕透这个知识点,然后例题从不看答案,全靠自己想出来,虽说这样花的时间很多,但效果是最好的,当我做完这些例题,对于其它题真的是手到擒拿。所以说了这么多,自己就在想为什么我当初学算法时不套用高中的方法,而总去迷恋于题解。哎,已经过去了。在集训队待了两年,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单单是学业上,对于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不少。对于在这两年的经历,对于有关数学的学习,有一些感悟。首先自己是在弱校,可能这些感悟对于强校来说算不上什么,但还是写一点,有需要的人可以看一下,因为弱校学数学是真的挺难的,因为很少有人会真正去学,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那磕。要想搞数学这一板块,首先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长时间的积累,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上来的,不像数据结构那些知识点上手较快。长时间的积累是要不断的去学知识点,越多越好,因为有些数学题,你不知道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就算给你一个月,你也不一定能想出来,你可以想下,平时遇到的数学知识点,那都是有名数学家的毕生心血,我们一介草民,能快速想出来吗?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大范围去学习知识点,有个博主写的数学专栏acdreamers,我觉得很好,可以先照着这里面的数学知识都学一遍。这里面囊括了很多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可以不看他的知识点解释(有些不太友好),但知识点你得知道,并且去找其它博客解释看,这里面我好像没怎么发现有关杜教筛的题集,所以说嘛,要大范围的去涉略数学知识点,越多越好,而且最好是在大二第一学期把大部分数论知识点都学完,剩余时间就是去刷题,在刷题的同时,把这些知识点都梳理好,并总结好属于自己的模板,自己的模板是要经过多次拷打才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切不可随便摘抄一个模板,因为有时候题目的数据比较刁时,有些模板可能会出现问题。
还有我想说的是,往数学这个板块走将会很难,因为有时候有些数学知识点太抽象了,不好理解,所以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出现卡壳的时候,不要慌,这说明很快你就会灵光一闪的透了,我们继续磕,有时磕完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休息会,过一会再去看,效果会很好。看数学知识点解释时,千万不要按部就班不理解完这一步我就不走了,这种想法千万不要,要先统揽全局,先抓住主线,剩下的就变得很容易。说到这,我还想再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也是在网上一个访谈节目看到的,他说有位数学家在成就加身,年迈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数学不会再进步了。数学家说,我们的数学要想再进步,首先得有我的高寿,因为假如一个人的生命都不长,还没学完数学,他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位被访谈的人此时说,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继续往上走,这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不非要搞清楚,我们可以站在它的肩膀上去往上爬。这将会给我们带来高效的方式。我现在说这件事不是说现在学知识点不用理解了,而是说,我们要有的放矢,至于这里的度,得自己去衡量。这个故事听起来是比较夸大,因为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是会发展的,但在这里也不无一点道理。
过下时候,可能会把自己一路搞数论的方案加强化,贴在这里,想着同是弱校的,能够收到一点微弱的经验,因为自己是弱校的,很清楚我们搞数论的短板。
想想还有什么没说的。感谢集训队,教练以及师兄们。突然发现自己退了以后,感觉有点别扭,感觉好累。先休息调整几天。这篇可能是我在csdn写的最后一篇博客了,以后在这就不更了,应该会换个别的地方写。就把这当成我的一本回忆册(其实很多博客都不是原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