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信息化政策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些政策文件强调了教育的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的重要性。2022年,我国旨在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全流程的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普及智慧教学设施。
2.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参照《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智慧校园的建设包括智慧应用、业务支撑、数据与资源、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
3. 建设误区
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包括信息孤岛问题,缺乏顶层规划,设计脱节,场景割裂,无法有效支撑教育融合创新。
4. 智慧教育应用
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涵盖组织、机制、安全保障体系。校园云系统作为统一基础支撑,破除数据孤岛,打造智慧校园应用生态,实现管理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5.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构建家校共育体系,通过学校给家长发送通知,与老师方便沟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6.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包括体系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数字资源、结构化题库资源、基础数字课程资源等,提供超过1500万道精标题库资源,涵盖小初高中的10门学科。
7. 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教学解决方案,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因材施教。
8. 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提供体系化教学资源,减少备课时间,基于大数据技术,自动采集学生预习数据、课堂互动、作业结果等数据,一键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
9.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构建双向互动课堂环境,实现探究式教学,依据学生学情数据及学生课堂表现,开展精准教学。
10.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创新作业类型与方式,支持布置多类型素质拓展作业,通过趣味作答方式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智能批改
智能批改实现批改减负,助力教师个性化辅导,基于OCR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提供快速批改方式。
12. 三个课堂
三个课堂包括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通过音视频技术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实现主讲教室与听讲教室之间的全程同步课堂教学实况的输送。
13. AI学
AI学旨在破除盲目且低效学习的困境,提供理科学习三步法和英语听说专项考、练、测,构建学生知识图谱,实现个性化推荐。
14. AI考
AI考构建考试闭环,助力精准教学,提供海量精选题库资源,实现选题组卷、智能阅卷、分析报告、教学应用闭环。
15. 师生减负增效
智慧教育工具规模化使用对教师工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师生减负增效,为五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16. 五育并举
特色教学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体育课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7.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以人为中心,从管控转向基于流程的服务型管理,包括多种智能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