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一)文章素材摘录于

单位信息|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钱志鸿教授团队
数据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二)正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期推荐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钱志鸿教授团队发表于《电子与信息学报》2020年42卷第1期的综述:《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论文梳理了国内外针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外部环境感知技术、车辆自主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以及车路协同技术等几个重点方向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方案及其工作原理。


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应具备全程路径规划和精准定位功能,运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对运动或非运动物体(包括未装载GPS的物体)进行探测和定位,并保证在GPS信号弱或无信号(如隧道、室内)环境下和近距离、非可视情况下探测信号的连续性。系统还将运用移动边缘计算(MEC)理论,解决低时延、大规模网络接入等关键问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Ts)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具有全局性、网络化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论文看点整理如下文。



01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2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

1)外部环境感知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车辆自主决策技术

车辆自主决策技术是指根据车载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外部环境信息、行车状态以及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意图,在同时兼顾舒适性、安全性及高效性的前提下,对车辆的行动路径及驾驶行为做出智能决策的过程,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脑”,车辆自主决策技术在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3)控制执行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车路协同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3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4 结束语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需要依靠通信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和未来通信网络的功能、速度、容量和移动性等资源或特性,运用即将推广的5G通信技术或已开始研发的6G通信技术,构建整体最优、整体高速度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本文所提RTK+SAR方案,既可以保证区间控制,又可以实现线路规划;既能实现高精度定位,又能勾画动态的车辆分布“图”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使卫星通信信号较弱的隧道、室内等场合能保证智能网联信号不间断,同时,不受可视范围的限制,甚至能识别路面上没有信号源或没有移动终端的物体。这些优势向我们暗示, RTK+SAR方案或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优选方案之一。

评论 1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