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基础

文章详细阐述了文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文件的逻辑结构(如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目录结构(从单级到多级,再到无环图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以及存储空间的管理(如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位示图法和成组链接法)。重点讨论了FCB在目录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结构对文件管理和访问效率的影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基础

1、文件内部应该被如何组织起来?——(文件的逻辑结构

2、文件之间应该如何被组织起来?——(目录结构

3、文件应如何存放在外存之中——(文件的物理结构

4、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外存中的空闲块——(存储空间的管理

5、操作系统提供的其它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共享、文件保护

目录结构

文件之间应该如何被组织起来?——(目录结构)

知识点:FCB(实现文件目录的关键数据结构)、目录结构、索引结点(对PCB的优化)

FCB

1、文件控制块FCB是用来存放控制文件需要的各种信息的数据结构。

2、FCB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即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夹”),一个FCB就是一个文件目录项

3、FCB 中包含了文件的基本信息(文件名、物理地址、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等),存取控制信息(是否可读/可写、禁止访问的用户名单等),使用信息(如文件的建立时间、修改时间等)。

4、一个文件目录也被视为一个文件,称为目录文件

目录结构
单级目录结构:
  1. 早期操作系统并不支持多级目录,整个系统中只建立一张目录表,每个文件占一个目录项。
  2. 单级目录实现了“按名存取”,但是不允许文件重名。
两级目录结构:
  1. 分为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
  2. 主文件目录记录用户名及相应用户文件目录的存放位置
  3. 用户文件目录由该用户的文件FCB组成
  4. 两级目录结构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重名,也可以在目录上实现实现访问限制(检查此时登录的用户名是否匹配)。但是两级目录结构依然缺乏灵活性,用户不能对自己的文件进行分类
多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
  1. 不同目录下的文件可以重名
  2. 引入“当前目录”和“相对路径”后,磁盘I/O的次数减少了。这就提升了访问文件的效率。
  3. 树形目录结构可以很方便地对文件进行分类,层次结构清晰,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文件的管理和保护。但是,树形结构不便于实现文件的共享。为此,提出了“无环图目录结构”。无环图目录结构
无环图目录结构:
  1. 在树形目录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指向同一节点的有向边,使整个目录成为一个有向无环图。
  2. 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甚至可以指向同一个目录(共享同一目录下的所有内容)。
  3. 要为每个共享结点设置一个共享计数器,用于记录此时有多少个地方在共享该结点。用户提出删除结点的请求时,只是删除该用户的FCB、并使共享计数器减1,并不会直接删除共享结点。只有共享计数器减为0时,才删除结点。
  4. 共享文件不同于复制文件。在共享文件中,由于各用户指向的是同一个文件,因此只要其中一个用户修改了文件数据,那么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文件数据的变化。
索引结点

1、其实在查找各级目录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到“文件名”这个信息,只有文件名匹配时,才需要读出文件的其他信息。因此可以考虑让目录表“瘦身”来提升效率。

2、除了文件名之外的所有信息都放到索引结点中,每个文件对应一个索引结点。

​ 假设一个FCB是64B,磁盘块的大小为1KB,则每个盘块中只能存放16个FCB。若一个文件目录中共有640个目录项,则共需要占用640/16 = 40 个盘块。因此按照某文件名检索该目录,平均需要查询320 个目录项,平均需要启动磁盘20次(每次磁盘I/O读入一块)。

​ 若使用索引结点机制,文件名占14B,索引结点指针站2B,则每个盘块可存放64个目录项,那么按文件名检索目录平均只需要读入 320/64 = 5 个磁盘块。显然,这将大大提升文件检索速度。

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内部应该被如何组织起来?——(文件的逻辑结构)

1、文件的逻辑结构是从用户观点出发看到的文件的组织形式。

2、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存储介质特性无关,它实际上是指在文件的内部,数据逻辑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3、文件操作的具体实现与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都有关

无结构文件(流式文件)

无结构文件:文件内部的数据就是一系列二进制流或字符流组成。又称“流式文件”。如: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 .txt 文件。

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

根据各条记录的长度(占用的存储空间)是否相等,又可分为定长记录和可变长记录两种。

顺序文件

​ 文件中的记录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排列(逻辑上),记录可以是定长的或可变长的。各个记录在物理上可以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类似于顺序表和链表)

​ 顺序文件分为串结构和顺序结构。串结构指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顺序结构表示记录之间的顺序按关键字顺序排列。

​ 对于链式存储来说,无论是定长还是可变长记录,都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每次只能从第一个记录开始依次往后查找。

​ 对于顺序存储来说,可变长记录无法实现随机存取。而定长记录可实现随机存取。

​ 串结构的定长记录:无法快速找到某关键字对应的记录

​ 顺序结构的定长记录:可以快速找到某关键字对应的记录(如折半查找)

结论:结论: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若物理上采用顺序存储,则可实现随机存取;若能再保证记录的顺序结构,则可实现快速检索(即根据关键字快速找到对应记录)

索引文件

​ 对于可变长记录文件,要找到第 i 个记录,必须先顺序第查找前 i-1 个记录,但是很多应用场景中又必须使用可变长记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索引文件由索引表逻辑文件组成。索引表本身是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一个索引表项就是一条定长记录,因此索引文件可支持随机存取。可以快速找到第 i 个记录对应的索引项。逻辑文件中的这些记录在物理上可以离散地存放。

​ 若一个顺序文件有10000个记录,则根据关键字检索文件,只能从头开始顺序查找(这里指的并不是定长记录、顺序结构 的顺序文件),平均须查找 5000 个记录。

​ 若采用索引顺序文件结构,可把 10000 个记录分为 √10000 = 100 组,每组 100 个记录。则需要先顺序查找索引表找到分组(共100个分组,因此索引表长度为 100,平均需要查 50 次),找到分组后,再在分组中顺序查找记录(每个分组100 个记录,因此平均需要查 50 次)。可见,采用索引顺序文件结构后,平均查找次数减少为 50+50 = 100 次。

索引顺序文件

​ 索引顺序文件是索引文件和顺序文件思想的结合。索引顺序文件中,同样会为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但不同的是:并不是每个记录对应一个索引表项,而是一组记录对应一个索引表项。

多级索引顺序文件

​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可以为顺序文件建立多级索引表。若文件共有 106个记录,则可分为 1000 个分组,每个分组 1000 个记录。根据关键字检索一个记录平均需要查找 500+500 = 1000 次。这个查找次数依然很多,如何解决呢?

​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可以为顺序文件建立多级索引表。例如,对于一个含 106个记录的文件,可先为该文件建立一张低级索引表,每 100 个记录为一组,故低级索引表中共有 10000 个表项(即10000个定长记录),再把这 10000 个定长记录分组,每组100个,为其建立顶级索引表,故顶级索引表中共有 100 个表项。

散列文件(Hash File)

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应如何存放在外存之中——(文件的物理结构)

​ 类似于内存分页,磁盘中的存储单元也会被分为一个个“块/磁盘块/物理块”。很多操作系统中,磁盘块的大小与内存块、页面的大小相同。内存与磁盘之间的数据交换(即读/写操作、磁盘I/O)都是以“块”为单位进行的。即每次读入一块,或每次写出一块。

连续分配

连续分配方式要求每个文件在磁盘上占有一组连续的块。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操作系统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物理块号 = 起始块号 + 逻辑块号

可以直接算出逻辑块号对应的物理块号,因此连续分配支持顺序访问和直接访问(即随机访问)

结论:

优点:支持顺序访问和直接访问(即随机访问);连续分配的文件在顺序访问时速度最快

缺点:不方便文件拓展;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会产生磁盘碎片

链接分配

​ 链接分配采取离散分配的方式,可以为文件分配离散的磁盘块。分为隐式链接显式链接两种。

隐式链接

​ 除了文件的最后一个磁盘块之外,每个磁盘块中都会保存指向下一个盘块的指针,这些指针对用户是透明的

结论

优点:很方便文件拓展,不会有碎片问题,外存利用率高。

缺点:只支持顺序访问,不支持随机访问,查找效率低,指向下一个盘块的指针也需要耗费少量的存储空间

显示链接

​ 把用于链接文件各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一张表中。即 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 注意:一个磁盘仅设置一张FAT。开机时,将FAT读入内存,并常驻内存。 FAT 的各个表项在物理上连续存储,且每一个表项长度相同,因此“物理块号”字段可以是隐含的。

​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 i,操作系统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从目录项中找到起始块号,若i>0,则查询内存中的文件分配表FAT,往后找到 i 号逻辑块对应的物理块号。逻辑块号转换成物理块号的过程不需要读磁盘操作。

​ 采用链式分配(显式链接)方式的文件,支持顺序访问,也支持随机访问(想访问 i 号逻辑块时,并不需要依次访问之前的 0 ~ i-1号逻辑块),由于块号转换的过程不需要访问磁盘,因此相比于隐式链接来说,访问速度快很多。

​ 显然,显式链接也不会产生外部碎片,也可以很方便地对文件进行拓展。

结论

优点:很方便文件拓展,不会有碎片问题,外存利用率高,并且支持随机访问。相比于隐式链接来说,地址转换时不需要访问磁盘,因此文件的访问效率更高。

缺点:文件分配表的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索引分配

​ 索引分配允许文件离散地分配在各个磁盘块中,系统会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索引表中记录了文件的各个逻辑块对应的物理块(索引表的功能类似于内存管理中的页表——建立逻辑页面到物理页之间的映射关系)。索引表存放的磁盘块称为索引块。文件数据存放的磁盘块称为数据块

​ 注:在显式链接的链式分配方式中,文件分配表FAT 是一个磁盘对应一张。而索引分配方式中,索引表是一个文件对应一张。

​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 i,操作系统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从目录项中可知索引表存放位置,将索引表从外存读入内存,并查找索引表即可只 i 号逻辑块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

​ 可见,索引分配方式可以支持随机访问。文件拓展也很容易实现(只需要给文件分配一个空闲块,并增加一个索引表项即可)但是索引表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 若文件太大,索引表项太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解决:

​ ①链接方案:如果索引表太大,一个索引块装不下,那么可以将多个索引块链接起来存放。缺点:若文件很大,索引表很长,就需要将很多个索引块链接起来。想要找到 i 号索引块,必须先依次读入 0~i-1号索引块,这就导致磁盘I/O次数过多,查找效率低下。

​ ②多层索引:建立多层索引(原理类似于多级页表)。使第一层索引块指向第二层的索引块。还可根据文件大小的要求再建立第三层、第四层索引块。采用 K 层索引结构,且顶级索引表未调入内存,则访问一个数据块只需要 K + 1 次读磁盘操作。缺点:即使是小文件,访问一个数据块依然需要K+1次读磁盘。

​ ③混合索引:多种索引分配方式的结合。例如,一个文件的顶级索引表中,既包含直接地址索引(直接指向数据块),又包含一级间接索引(指向单层索引表)、还包含两级间接索引(指向两层索引表) 。优点:对于小文件来说,访问一个数据块所需的读磁盘次数更少。

超级超级超级重要考点:①要会根据多层索引、混合索引的结构计算出文件的最大长度(Key:各级索引表最大不能超过一个块);②要能自己分析访问某个数据块所需要的读磁盘次数(Key:FCB中会存有指向顶级索引块的指针,因此可以根据FCB读入顶级索引块。每次读入下一级的索引块都需要一次读磁盘操作。另外,要注意题目条件——顶级索引块是否已调入内存)

存储空间的管理

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外存中的空闲块——(存储空间的管理)

操作系统需要对磁盘块进行的操作:对非空闲磁盘块的管理(存放了文件数据的磁盘块,文件的物理结构)、对空闲磁盘块的管理

存储空间的划分与初始化
文件卷和自然卷的概念

​ 安装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时候,一个必经步骤是——为磁盘分区(C: 盘、D: 盘、E: 盘等)

​ 存储空间的划分:将物理磁盘划分为一个个文件卷(逻辑卷、逻辑盘)

​ 有的系统支持超大型文件,可支持由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文件卷

目录区与文件区

​ 目录区主要存放文件目录信息(FCB)、用于磁盘存储空间管理的信息

​ 文件区用于存放文件数据

存储空间管理
空闲表法

​ 适用于 “连续分配方式”

​ 如何分配磁盘块:与内存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很类似,为一个文件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同样可采用首次适应、最佳适应、最坏适应等算法来决定要为文件分配哪个区间。

​ 如何回收磁盘块:与内存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很类似,当回收某个存储区时需要有四种情况——①回收区的前后都没有相邻空闲区;②回收区的前后都是空闲区;③回收区前面是空闲区;④回收区后面是空闲区。总之,回收时需要注意表项的合并问题。

空闲链表法
空闲盘块链

​ 以盘块为单位组成一条空闲链,空闲盘块中存储着下一个空闲盘块的指针

​ 操作系统保存着链头、链尾指针。

​ 如何分配:若某文件申请 K 个盘块,则从链头开始依次摘下 K 个盘块分配,并修改空闲链的链头指针。

​ 如何回收:回收的盘块依次挂到链尾,并修改空闲链的链尾指针。适用于离散分配的物理结构。为文件分配多个盘块时可能要重复多次操作

空闲区块链

​ 以盘区为单位组成一条空闲链,连续的空闲盘块组成一个空闲盘区,空闲盘区中的第一个盘块内记录了盘区的长度、下一个盘区的指针

​ 操作系统保存着链头、链尾指针。

​ 如何分配:若某文件申请 K 个盘块,则可以采用首次适应、最佳适应等算法,从链头开始检索,按照算法规则找到一个大小符合要求的空闲盘区,分配给文件。若没有合适的连续空闲块,也可以将不同盘区的盘块同时分配给一个文件,注意分配后可能要修改相应的链指针、盘区大小等数据。

​ 如何回收:若回收区和某个空闲盘区相邻,则需要将回收区合并到空闲盘区中。若回收区没有和任何空闲区相邻,将回收区作为单独的一个空闲盘区挂到链尾。离散分配、连续分配都适用。为一个文件分配多个盘块时效率更高

位示图法

​ 位示图:每个二进制位对应一个盘块,在本例中,“0”代表盘块空闲,“1”代表盘块已分配。位示图一般用连续的“字”来表示,如本例中一个字的字长是16位,字中的每一位对应一个盘块。因此可以用(字号,位号)对应一个盘块号。当然有的题目中也描述为(行号,列号)。

重要重要重要:要能自己推出盘块号与(字号, 位号)相互转换的公式。

注意题目条件:盘块号、字号、位号到底是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如本例中盘块号、字号、位号从0开始,若n表示字长,则

​ (字号, 位号)=(i, j) 的二进制位对应的 盘块号 b = ni + j;b号盘块对应的字号 i = b/n,位号 j = b%n

**
**

如何分配:若文件需要K个块,①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K个相邻或不相邻的“0”;②根据字号、位号算出对应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分配给文件;③将相应位设置为“1”。

如何回收:①根据回收的盘块号计算出对应的字号、位号;②将相应二进制位设为“0”

成组链接法

​ 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不适用于大型文件系统,因为空闲表或空闲链表可能过大。UNIX系统中采用了成组链接法对磁盘空闲块进行管理。

​ 文件卷的目录区中专门用一个磁盘块作为“超级块”,当系统启动时需要将超级块读入内存。并且要保证内存与外存中的“超级块”数据一致。

​

如何分配?

Eg :需要100个空闲块

①检查第一个分组的块数是否足够。100=100,是足够的。

②分配第一个分组中的100个空闲块。但是由于300号块内存放了再下一组的信息,因此300号块的数据需要复制到超级块中。

如何回收?

Eg :假设每个分组最多为100个空闲块,此时第一个分组已有100个块,还要再回收一块。

需要将超级块中的数据复制到新回收的块中,并修改超级块的内容,让新回收的块成为第一个分组。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封心心心心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