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垃圾回收

Python内存管理机制

Python内存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引用计数机制
    垃圾回收机制
    内存池机制

引用计数

举个例子说明引用是什么:

a = 1

如上为一个简单的赋值语句,1就是对象,a就是引用,引用a指向对象1。
同理:

b = 1

b也是对象1的引用。
通过内置函数id()返回对象的地址。

print id(a)  #43220320
print id(b)  #43220320

当我们创建多个等于1的引用时,实际上是让所有这些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为了检验两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我们可以用is关键字。is用于判断两个引用所指向的对象是否相同。

print (a is b)  #True

在Python中,整数和短小的字符,Python都会缓存这些对象,以便重复使用。赋值语句,只是创造了新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长的字符串和其它对象可以有多个相同的对象,可以使用赋值语句创建出新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存有指向该对象的引用总数,即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
可以使用sys.getrefcount()获得引用计数,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某个引用作为参数,传递给getrefcount()时,参数实际上创建了一个临时的引用。因此,getrefcount()所得到的结果,会比期望的多1。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

a = [1, 2, 3]
print(getrefcount(a)) # 2

b = a
print(getrefcount(b)) # 3

    引用计数增加
    1.对象被创建:x=4
    2.另外的别人被创建:y=x
    3.被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foo(x)
    4.作为容器对象的一个元素:a=[1, x, ‘33’]

    引用计数减少
    1.一个本地引用离开了它的作用域。比如上面的foo(x)函数结束时,x指向的对象引用减1。
    2.对象的别名被显式的销毁:del x ;或者del y
    3.对象的一个别名被赋值给其他对象:x=789
    4.对象从一个窗口对象中移除:myList.remove(x)
    5.窗口对象本身被销毁:del myList,或者窗口对象本身离开了作用域。

垃圾回收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也是一种垃圾收集机制,而且也是一种最直观,最简单的垃圾收集技术。当Python的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降为0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该对象就成为要被回收的垃圾了。比如某个新建对象,它被分配给某个引用,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1。如果引用被删除,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那么该对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
    不过如果出现循环引用的话,引用计数机制就不再起有效的作用了

a = []
b = []
a.append(b)
b.append(a)
print a  # [[[…]]]
print b  # [[[…]]]

循环引用可以使一组对象的引用计数不为0,然而这些对象实际上并没有被任何外部对象所引用,它们之间只是相互引用。这意味着不会再有人使用这组对象,应该回收这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然后由于相互引用的存在,每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都不为0,因此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永远不会被释放。
Python又引入了其他的垃圾收集机制来弥补引用计数的缺陷:“标记-清除“,“分代回收”两种收集技术。

    标记清除

#第一组循环引用#
a = [1,2]
b = [3,4]
a.append(b)
b.append(a)
del a

##

#第二组循环引用#

c = [4,5]
d = [5,6]
c.append(d)
d.append(c)
del c
del d
#至此,原a和原c和原d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都为1,b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为2,
e [7,8]
del e
 

现在说明一下标记清除:代码运行到上面这块了,此时,我们的本意是想清除掉c和d和e所引用的对象,而保留a和b所引用的对象。但是c和d所引用对象的引用计数都是非零,原来的简单的方法只能清除掉e,c和d所引用对象目前还在内存中。

 

假设,此时我们预先设定的周期时间到了,此时该标记清除大显身手了。他的任务就是,在a,b,c,d四个可变对象中,找出真正需要清理的c和d,而保留a和b。

 

首先,他先划分出两拨,一拨叫root object(存活组),一拨叫unreachable(死亡组)。然后,他把各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复制出来,对这个副本进行引用环的摘除。摘除完毕,此时a的引用计数的副本是0,b的引用计数的副本是1,c和d的引用计数的副本都是0。那么先把副本为非0的放到存活组,副本为0的打入死亡组。如果就这样结束的话,就错杀了a了,因为b还要用,我们把a所引用的对象在内存中清除了b还能用吗?显然还得在审一遍,别把无辜的人也给杀了,于是他就在存活组里,对每个对象都分析一遍,由于目前存活组只有b,那么他只对b分析,因为b要存活,所以b里的元素也要存活,于是在b中就发现了原a所指向的对象,于是就把他从死亡组中解救出来。至此,进过了一审和二审,最终把所有的任然在死亡组中的对象通通杀掉,而root object继续存活。b所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任然是2,原a所指向的对象的引用计数仍然是1

    分代回收
    从前面“标记-清除”这样的垃圾收集机制来看,这种垃圾收集机制所带来的额外操作实际上与系统中总的内存块的数量是相关的,当需要回收的内存块越多时,垃圾检测带来的额外操作就越多,而垃圾回收带来的额外操作就越少;反之,当需回收的内存块越少时,垃圾检测就将比垃圾回收带来更少的额外操作。
    举个例子来说明:
    当某些内存块M经过了3次垃圾收集的清洗之后还存活时,我们就将内存块M划到一个集合A中去,而新分配的内存都划分到集合B中去。当垃圾收集开始工作时,大多数情况都只对集合B进行垃圾回收,而对集合A进行垃圾回收要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这就使得垃圾收集机制需要处理的内存少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集合B中的某些内存块由于存活时间长而会被转移到集合A中,当然,集合A中实际上也存在一些垃圾,这些垃圾的回收会因为这种分代的机制而被延迟。

内存池

python内存机制层次

    Python的内存机制呈现金字塔形状,-1,-2层主要有操作系统进行操作;
    第0层是C中的malloc,free等内存分配和释放函数进行操作;
    第1层和第2层是内存池,有Python的接口函数PyMem_Malloc函数实现,当对象小于256K时有该层直接分配内存;
    第3层是最上层,也就是我们对Python对象的直接操作;

Python在运行期间会大量地执行malloc和free的操作,频繁地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进行切换,这将严重影响Python的执行效率。为了加速Python的执行效率,Python引入了一个内存池机制,用于管理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和释放。
Python内部默认的小块内存与大块内存的分界点定在256个字节,当申请的内存小于256字节时,PyObject_Malloc会在内存池中申请内存;当申请的内存大于256字节时,PyObject_Malloc的行为将蜕化为malloc的行为。当然,通过修改Python源代码,我们可以改变这个默认值,从而改变Python的默认内存管理行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