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目录

摘要

一、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1 信道特性

        1.1.1 信道的传输方式

        1.1.2 信道的传输速率

        1.1.3 时延    

        1.1.4 传输质量   

 1.2 数据传输技术

        1.2.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1.2.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2.3 数据传输形式

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3.1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1.3.2 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1.3.3 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1.3.4 数字信号转数字数据

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网络互连模型

        2.1.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2.1.2 TCP/IP结构模型

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2.2.1 应用层协议     

        2.2.2 传输层协议      

        2.2.3 网络层协议     

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2.3.1 IP地址表示方法

        2.3.2 子网的划分

三、局域网与广域网

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3.1.1 星型结构

        3.1.2 总线结构

        3.1.3 环型结构

        3.1.4 网状结构

3.2  以太网

3.3  无线局域网

        3.3.1 IEEE802.11标准

        3.3.2 无线网的所有标准

3.4 网络接入技术

四、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4.1 互联网设备

4.1 交换技术

4.2 路由技术

五、网络工程

5.1 网络规划

5.2 网络设计

        5.2.1 网络设计原则

        5.2.2 网络设计的任务

        5.2.3 分层设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5.3 网络实施

        5.3.1 网络实施原则

        5.3.2 网络实施步骤

5.4 综合布线系统


摘要

        主要考网络,比如7层模型、tcp/ip,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网络存储、特殊IP地址、综合布线、物联网,云计算。

一、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1 信道特性

        各种数据终端设备交换数据,必然要传输数据(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数据传输的路径称为信道。信道可以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模拟信号一般是光或电磁波等,数字信号一般是电信号。

        物理信道由传输介质和设备组成,是传输信号的物理通路。物理信道还可以根据传输介质不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也可以根据传输的数据类型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逻辑信道是指数据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不存在一条物理信道。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

        1.1.1 信道的传输方式

        按数据传输方向与时间不同,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通信:也称为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能有反方向的通信。比如无线电广播就是这种类型。

        半双工通信:也称为双向交替通信,通信双方都能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

        全双工通信:两个方向的传输能同时进行。一般的电话、交换式以太网等采用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

        1.1.2 信道的传输速率

        过去,以前用模拟信号传输,信号带宽就是该信号的频率范围,即信道带宽=最高频率-最低频率。通常信道电路制成了,信道的带宽就决定了。而数字信号通信中,带宽指一定时间内能传输的比特数。信道的传输速率有码元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变化的次数,即单位时间传输码元的数目。码元速率也称波特率或调制速率、符号速率,单位是波特/秒(Baud/s)。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比特速率,单位是比特/秒(b/s或bps)。

        码元速率和比特速率无固定关系,若一码元只携带1bit的信息量,则bps和Baud在数值上相等。若1码元携带nbit的信息量,则它们数值关系是1:n。

        香农定理:给出了信息极限传输速率与带宽和信噪比的关系,信道带宽或信道中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奈奎斯特定理:理论状态下,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是信道带宽的2倍。

        1.1.3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从信道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可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从节点发送到传输媒介(信道)所需要的时间,即从发送的第一帧到最后一帧传输到信道的花费时间。计算公式: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信道带宽(bps)。

        传播时延:信号在信道传播所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m/s)。目前电磁波基本是光速,所以信道传输非常快。

        处理时延:节点收到信息后进行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1.1.4 传输质量   

        传输质量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一般用误码率表示。误码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传输的错误位数与传输总位数的比值。一般要求误码率小于10^-6。大于该值可用差错控制法进行检错和纠正。

 1.2 数据传输技术

        1.2.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一次使用n(n>1)条导线同时传输比特数据。所以并行传输速度大于串行传输。

        串行传输:两个通信设备只需一条通信通道,比特逐个依次发送,不能同时发送。串行传输费用低,约只有并行的1/n,因此长途传输常使用串行传输。

        1.2.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每次传输数据加上开始和结束标志位。不发送数据则连续发送停止码“1”。起始码为“0”,当接收到0,则接收端知道另一方要发送数据了。由于每个字符都要引入开始和停止位,所以开销大、效率低、速率低,常用于低速传输。

        同步传输:数据信号按规律编排,利用群同步保证数据正确传输和读取。

        1.2.3 数据传输形式

        基带传输: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得到的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将这种信号经过码型变换,不经过调制,直接到信道传输,称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由于是数字信号,速率越大、传输距离越短。

        频带传输: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成模拟信号(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

        宽带传输:将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分别传送音频、视频、数字信号。与基带传输相比,信道容量大大增加,且传输距离比基带远。

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3.1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模拟信号一般频率不高,需要较高频率进行有效传输,另外信道需要复用,因此需要调制技术。调制方式主要有:调幅、调频、调相等几种方式。

        1.3.2 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才能在数字信道上传送,这个过程称为数字化。即将光学信号或电磁波等信号转化为二进制电信号。一般数字化技术为PCM(脉码调制)。

        1.3.3 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需要用模拟通道传输,需要进行调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最基本的调制技术有: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1.3.4 数字信号转数字数据

        数字信道传输时,一般用电平信号表示二进制的0和1,然后再进行传输。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归零性编码、双相码、极性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网络互连模型

        2.1.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有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这里注意,局域网内各计算机能通过网桥、交换机、网卡、集线器等一二级设备互连,但不能在不同局域网内传输,不同局域网一般会被路由器隔开。

        2.1.2 TCP/IP结构模型

        TCP/IP为4层结构模型,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连层(Internet层)、传输层、应用层。

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2.2.1 应用层协议     

        DHCP:全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建立在UDP之上,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IP由专门的DHCP服务器分配,DHCP会给客户端设置8天租约,当租约过半,客户机需要向DHCP服务器申请续约。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有三种方式:固定分配、动态分配、自动分配。

        TFTP:简单文件传输,建立在UDP之上,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不提供存取授权与认证机制,使用超时重传来保证数据的到达。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建立在TCP之上。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建立在TCP之上,将用户输入输送到远程计算机上。

        DNS:域名系统,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服务。

        SNMP: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是一系列网络管理规范的集合。

        2.2.2 传输层协议      

        TCP: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进程间的通信。

        2.2.3 网络层协议     

        IP:提供的服务被认为是无连接和不可靠的,它将差错监测和流量控制之类的服务授权给其他各层协议。提供了端到端的分组分发功能、数据分块和重组功能。

        ARP:用于动态地将IP地址向物理地址转换。物理地址通常指网卡地址,也称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RARP:用于动态地将物理地址向IP地址转换。

        ICMP:一个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IP的传输的数据可能丢失、重复或延迟、乱序。因此需要尽可能避免差错以及发生差错报告的机制,这就是ICMP的功能。

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2.3.1 IP地址表示方法

        IPv4协议的IP地址只有32位,为了使用方便,32位地址经常划分为4个字节(8位),每个字节之间用“.”来区分。

        比如IP地址:11000000 10101000 11001000 10000000,每个字节转化成十进制,字节间用圆点分隔,表示为:192.168.200.128。

        每个IP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不同划分,IP地址可以分成5类:

        

        2.3.2 子网的划分

        IPv4只有32位,A类地址的主机号有24位,即每个A类地址可连接的主机有1677万台设备,B类和C类地址连接的主机更少,因此需要划分子网,每个地区或机构使用一个IP地址,其下的计算机全用子网地址标识,这些子网共用一个互联网IP地址。

        子网由子网掩码标识,判断子网的IP是否在同一子网,可用IP与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计算(两个1才是1,有一个0则为0),计算结果相等则在同一子网。

        2.3.3 IPv6

        与IPv4相比,IPv6有以下优势:

        1、IPv6有更大地址空间,毕竟是128位,而IPv4只有32位。

        2、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子网更少,大大减少了路由器的路由表长度。

        3、IPv6增加了组播支持和对流的支持,为多媒体和质量服务(QoS)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局域网)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5、IPv5有更高的安全性。用户可以对网络层数据进行加密。

三、局域网与广域网

         网络按分布范围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按拓扑结构分,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

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局域网特点有:(1)地理分布范围小。(2)数据传输速率高。(3)数据误码率低,因为局域网一般采用短距离基带传输。(4)一般以PC为主体,网络一般不架设主干网系统。(5)协议相对简单、结构灵活、成本低、周期短。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

        3.1.1 星型结构

        中间一般是网络交换设备作为一个枢纽,其它所有节点都连接到这个枢纽上。比如家用或办公的路由器网络。

        

        3.1.2 总线结构

        一条共享的通信线路将所有节点连接起来,这条共享的线路可以是电缆或其它介质。传统的以太网就是总线型结构。

          

        3.1.3 环型结构

        与总线结构类似,一条共享的通信线路将各节点连接在一起,不同的是,环型结构的共享线路是闭合的。它将所有节点排列成一个环,每个节点只与其两个邻居直接相连。一个节点想要给另一个节点发送消息,消息报文必须经过它们之间的所有节点。

         

        3.1.4 网状结构

        任何节点都有一个物理通信线路相连,任何节点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节点。这种网络麻烦、成本高、控制方法复杂,实际应用很少见。

        

3.2  以太网

        以太网采用的存取方法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发送数据之前会检测冲突。

        定义了发送数据的帧结构以及物理层的规范。比如定义了物理层的速率单位(Mbps)、传输机制(Base基带、Broad宽带)、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

3.3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LAN)主要用射频技术取代原来局域网的有线传输介质来完成数据传送任务。具有移动性、灵活性、成本低、易扩充的优点。

        3.3.1 IEEE802.11标准

        IEEE802.11定义了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由于技术发展,对于速率有了更高要求,因此该标准有多个分支。

         目前不止这些,还有802.11h、802.11e等其他无线局域网标准。这里的2.4G和5G是wifi的传输频道。这个802.11大部分是无线局域网的wifi标准。

        3.3.2 无线网的所有标准

3.4 网络接入技术

       分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总体如下:

 

        PSTN:电话线拨号接入,数据传输质量低,通话和上网会相互影响。现在基本淘汰了。

        ADSL:也是电话线接入,能够充分利用市话网络,网络利用率较高。

        ISDN:专有网线接入,一般是RJ-45接口。

        HFC:光纤接入+有线电视接入,光纤在干网,同轴电缆由区连接给用户。

四、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4.1 互联网设备

4.1 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4.2 路由技术

        路由器主要是进行路由选择,当一个网络的计算机要给另一个网络计算机发送分组时,它要先将分组送给同网络的用于网络连接的路由器,路由器根据目的地址信息,选择合适路由将分组传递到目的网络的路由器,最后目的网络路由器将分组信息发给目的计算机。

        根据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可以将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外部网关协议(EGP)、核心网关协议(GGP)。

五、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可分为:网络规划、网络设计、网络实施三个阶段。

5.1 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设计原则: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

        网络规划包括 网络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对现有网络分析和描述。

5.2 网络设计

        5.2.1 网络设计原则

        1、可用性:网络或设备可用于执行预期任务时间占总量的百分比。

        2、可靠性: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持续执行预定功能的可能性。

        3、可恢复性:网络从故障中恢复的难以程度和时间。

        4、适应性:用户改变应用要求时网络的应变能力。

        5、可伸缩性:网络技术或设备随着用户需求增长而扩充的能力。

        5.2.2 网络设计的任务

       网络设计任务流程如下:

         1、确定网络总体目标:明确采用哪些网络技术和标准,是否分期实施、网络实施成本、运行成本等问题。

        2、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对主要设计原则进行选择和权衡,确定方案设计中的优先级。

        3、通信子网设计:拓扑结构、网络总体规划、分层设计以及远程接入访问设计。

        4、资源子网设计:主要考虑服务器的接入和子网连接的问题。

        5、设备选型:包括网络设备和个层次交换机的选择。

        6、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资源设备:选择服务器时,先看具体网络应用,再确定网络操作系统,再进行服务器选型。

        7、网络安全设计:确定面临的攻击和风险,明确安全策略,建立安全模型,选择并实现安全服务,对安全产品的选型进行测试。

        5.2.3 分层设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计算机网络中,经常采用分层设计模型。通常是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它们都有交换机,但交换机的要求不一样。

        接入层: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被称为接入层,该层的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的特性。

        汇聚层:其功能是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数据处理任务。汇聚层是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能够处理接入层的所有通信数据,并发送到核心层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更高的交换速率。

        核心层: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该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吞吐量。

5.3 网络实施

        5.3.1 网络实施原则

       原则有: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

        5.3.2 网络实施步骤

        网络实施步骤有:工程实施计划、网络设备到货验收、设备安装、系统测试、系统试运行、用户培训、系统转换。

5.4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工程包括 布线设备安装、布放线缆、缆线端接 三个环节。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6个独立的系统(模块),具体如下:

        

         工作区子系统: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直接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跳线和适配器。

        水平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由楼层间的线路和设备组成。主要有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楼层配线设备、配电设备到信息插座的线缆等组成。

        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在楼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通常是由主设备间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线路。由传输信息的光纤或铜线组成。

       设备间子系统:各楼层设备之间的互连系统。设备间是每栋大楼的近线设备、网络管理、以及人员值班的场所。由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和不间断电源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建筑群子系统(楼宇子系统):建筑群间的线路以及连接设备。由铜线、光纤、防止其他建筑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备组成。

        这里注意:管理间是管理同一楼层设备的系统,设备间是各楼层设备之间的互连系统,垂直干线就是各楼层的互连的主干线路。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时间在手上,需要抓住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