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脑中文打字普遍采用的是拼音输入法,以搜狗为例,智能联想+用户词库+首字母功能的出现已经大大提高了拼音输入法的效率,日常应用已经足够,五笔打字等曾经时兴的输入法已渐渐落寞。现在我们注意到了新的情况:对于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很多材料的工作来说,大量打字会带来的手指肌腱的损伤;有些时候思路比较顺畅,拼音全拼打字速度会有跟不上思路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双拼输入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且具有收益投入比高,转换期平滑的特点。
我们知道,日常使用的拼音打字为全拼输入法。例如输入“上海”需要全拼敲击“shanghai”。使用双拼输入法只需敲击“uhhl”即可。这里面u=sh,h=ang,h=h,l=ai是由键位图规定的,所以uhhl=shanghai。从打字次数上来看,shanghai需要敲击8次,uhhl只需敲击4次。这就是双拼输入法的基本原理,将一个音节用一次敲击来替代,从而提高打字效率,学习成本是需要背诵键位图。回到刚才的例子,“上海”的音节分别为sh-ang h-ai,双拼输入后就是u-h h-l,4次敲击完成了一次“上海”的输入。如此,双拼输入法的优点显而易见,极端情况下可减少50%以上的输入量,本人没有找到相关的统计数据,个人体感上平均减少30%的输入量还是有的,确实减轻了不少手指的工作量,肌腱和关节劳累得到有效缓解。相比五笔打字,双拼输入法在减少输入量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是在如下情况,双拼输入法并没有优势甚至存在劣势。
1、首字母联想输入
以人名“尚海涛”为例。在日常输入人名的时候,搜狗提供了首字母联想功能,用户经常输入这个人名自动录入用户词库后,只需输入“sht”就可打出“尚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