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高频面试题总结(五)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async1 = async () => {
  console.log('async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 2000)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end')
  return 'async1 success'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cript end');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catch(4)
  .then(res => console.log(res))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 1000)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
async1
promise1
script end
1
timer2
timer1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执行同步带吗,打印出script start;
  2. 遇到定时器timer1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3. 之后是执行Promise,打印出promise1,由于Promise没有返回值,所以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4. 然后执行同步代码,打印出script end;
  5. 继续执行下面的Promise,.then和.catch期望参数是一个函数,这里传入的是一个数字,因此就会发生值渗透,将resolve(1)的值传到最后一个then,直接打印出1;
  6.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执行微任务队列,按顺序依次执行两个定时器,但是由于定时器时间的原因,会在两秒后先打印出timer2,在四秒后打印出timer1。

代码输出结果

 var a = 10; 
 var obt = { 
   a: 20, 
   fn: function(){ 
     var a = 30; 
     console.log(this.a)
   } 
 }
 obt.fn();  // 20
 obt.fn.call(); // 10
 (obt.fn)(); // 20

输出结果: 20 10 20

解析:

  1. obt.fn(),fn是由obt调用的,所以其this指向obt对象,会打印出20;
  2. obt.fn.call(),这里call的参数啥都没写,就表示null,我们知道如果call的参数为undefined或null,那么this就会指向全局对象this,所以会打印出 10;
  3. (obt.fn)(), 这里给表达式加了括号,而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表达式的运算顺序,而在这里加与不加括号并无影响;相当于  obt.fn(),所以会打印出 20;

Cookie有哪些字段,作用分别是什么

Cookie由以下字段组成:

  • Name:cookie的名称
  • Value:cookie的值,对于认证cookie,value值包括web服务器所提供的访问令牌;
  • Size: cookie的大小
  • Path:可以访问此cookie的页面路径。 比如domain是abc.com,path是/test,那么只有/test路径下的页面可以读取此cookie。
  • Secure: 指定是否使用HTTPS安全协议发送Cookie。使用HTTPS安全协议,可以保护Cookie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间的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该方法也可用于Web站点的身份鉴别,即在HTTPS的连接建立阶段,浏览器会检查Web网站的SSL证书的有效性。但是基于兼容性的原因(比如有些网站使用自签署的证书)在检测到SSL证书无效时,浏览器并不会立即终止用户的连接请求,而是显示安全风险信息,用户仍可以选择继续访问该站点。
  • Domain:可以访问该cookie的域名,Cookie 机制并未遵循严格的同源策略,允许一个子域可以设置或获取其父域的 Cookie。当需要实现单点登录方案时,Cookie 的上述特性非常有用,然而也增加了 Cookie受攻击的危险,比如攻击者可以借此发动会话定置攻击。因而,浏览器禁止在 Domain 属性中设置.org、.com 等通用顶级域名、以及在国家及地区顶级域下注册的二级域名,以减小攻击发生的范围。
  • HTTP: 该字段包含HTTPOnly 属性 ,该属性用来设置cookie能否通过脚本来访问,默认为空,即可以通过脚本访问。在客户端是不能通过js代码去设置一个httpOnly类型的cookie的,这种类型的cookie只能通过服务端来设置。该属性用于防止客户端脚本通过document.cookie属性访问Cookie,有助于保护Cookie不被跨站脚本攻击窃取或篡改。但是,HTTPOnly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一些浏览器可以阻止客户端脚本对Cookie的读操作,但允许写操作;此外大多数浏览器仍允许通过XMLHTTP对象读取HTTP响应中的Set-Cookie头。
  • Expires/Max-size : 此cookie的超时时间。若设置其值为一个时间,那么当到达此时间后,此cookie失效。不设置的话默认值是Session,意思是cookie会和session一起失效。当浏览器关闭(不是浏览器标签页,而是整个浏览器) 后,此cookie失效。

总结: 服务器端可以使用 Set-Cookie 的响应头部来配置 cookie 信息。一条cookie 包括了5个属性值 expires、domain、path、secure、HttpOnly。其中 expires 指定了 cookie 失效的时间,domain 是域名、path是路径,domain 和 path 一起限制了 cookie 能够被哪些 url 访问。secure 规定了 cookie 只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传输,HttpOnly 规定了这个 cookie 只能被服务器访问,不能使用 js 脚本访问。

对节流与防抖的理解

  • 函数防抖是指在事件被触发 n 秒后再执行回调,如果在这 n 秒内事件又被触发,则重新计时。这可以使用在一些点击请求的事件上,避免因为用户的多次点击向后端发送多次请求。
  • 函数节流是指规定一个单位时间,在这个单位时间内,只能有一次触发事件的回调函数执行,如果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某事件被触发多次,只有一次能生效。节流可以使用在 scroll 函数的事件监听上,通过事件节流来降低事件调用的频率。

防抖函数的应用场景:

  • 按钮提交场景:防⽌多次提交按钮,只执⾏最后提交的⼀次
  • 服务端验证场景:表单验证需要服务端配合,只执⾏⼀段连续的输⼊事件的最后⼀次,还有搜索联想词功能类似⽣存环境请⽤lodash.debounce

节流函数的适⽤场景:

  • 拖拽场景:固定时间内只执⾏⼀次,防⽌超⾼频次触发位置变动
  • 缩放场景:监控浏览器resize
  • 动画场景:避免短时间内多次触发动画引起性能问题

Nginx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Nginx 是一款轻量级的 Web 服务器,也可以用于反向代理、负载平衡和 HTTP 缓存等。Nginx 使用异步事件驱动的方法来处理请求,是一款面向性能设计的 HTTP 服务器。

传统的 Web 服务器如 Apache 是 process-based 模型的,而 Nginx 是基于event-driven模型的。正是这个主要的区别带给了 Nginx 在性能上的优势。

Nginx 架构的最顶层是一个 master process,这个 master process 用于产生其他的 worker process,这一点和Apache 非常像,但是 Nginx 的 worker process 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HTTP请求,而每个 Apache process 只能处理一个。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then(console.log)

输出结果如下:

1

看到这个题目,好多的then,实际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then.catch 的参数期望是函数,传入非函数则会发生值透传

第一个then和第二个then中传入的都不是函数,一个是数字,一个是对象,因此发生了透传,将resolve(1) 的值直接传到最后一个then里,直接打印出1。

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async1();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async2
promise1
script end
async1 end
promise2
setTimeout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1. 开头定义了async1和async2两个函数,但是并未执行,执行script中的代码,所以打印出script start;
  2. 遇到定时器Settimeout,它是一个宏任务,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
  3. 之后执行函数async1,首先打印出async1 start;
  4. 遇到await,执行async2,打印出async2,并阻断后面代码的执行,将后面的代码加入到微任务队列;
  5. 然后跳出async1和async2,遇到Promise,打印出promise1;
  6. 遇到resolve,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然后执行后面的script代码,打印出script end;
  7. 之后就该执行微任务队列了,首先打印出async1 end,然后打印出promise2;
  8. 执行完微任务队列,就开始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定时器,打印出setTimeout。

如何防御 CSRF 攻击?

CSRF 攻击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防护:

  • 进行同源检测,服务器根据 http 请求头中 origin 或者 referer 信息来判断请求是否为允许访问的站点,从而对请求进行过滤。当 origin 或者 referer 信息都不存在的时候,直接阻止请求。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有些情况下 referer 可以被伪造,同时还会把搜索引擎的链接也给屏蔽了。所以一般网站会允许搜索引擎的页面请求,但是相应的页面请求这种请求方式也可能被攻击者给利用。(Referer 字段会告诉服务器该网页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
  • 使用 CSRF Token 进行验证,服务器向用户返回一个随机数 Token ,当网站再次发起请求时,在请求参数中加入服务器端返回的 token ,然后服务器对这个 token 进行验证。这种方法解决了使用 cookie 单一验证方式时,可能会被冒用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我们需要给网站中的所有请求都添加上这个 token,操作比较繁琐。还有一个问题是一般不会只有一台网站服务器,如果请求经过负载平衡转移到了其他的服务器,但是这个服务器的 session 中没有保留这个 token 的话,就没有办法验证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改变 token 的构建方式来解决。
  • 对 Cookie 进行双重验证,服务器在用户访问网站页面时,向请求域名注入一个Cookie,内容为随机字符串,然后当用户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从 cookie 中取出这个字符串,添加到 URL 参数中,然后服务器通过对 cookie 中的数据和参数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进行验证。使用这种方式是利用了攻击者只能利用 cookie,但是不能访问获取 cookie 的特点。并且这种方法比 CSRF Token 的方法更加方便,并且不涉及到分布式访问的问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网站存在 XSS 漏洞的,那么这种方式会失效。同时这种方式不能做到子域名的隔离。
  • 在设置 cookie 属性的时候设置 Samesite ,限制 cookie 不能作为被第三方使用,从而可以避免被攻击者利用。Samesite 一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严格模式,在严格模式下 cookie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作为第三方 Cookie 使用,在宽松模式下,cookie 可以被请求是 GET 请求,且会发生页面跳转的请求所使用。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Foo(){
    Foo.a = function(){
        console.log(1);
    }
    this.a = function(){
        console.log(2)
    }
}

Foo.prototype.a = function(){
    console.log(3);
}

Foo.a = function(){
    console.log(4);
}

Foo.a();
let obj = new Foo();
obj.a();
Foo.a();

输出结果:4 2 1

解析:

  1. Foo.a() 这个是调用 Foo 函数的静态方法 a,虽然 Foo 中有优先级更高的属性方法 a,但 Foo 此时没有被调用,所以此时输出 Foo 的静态方法 a 的结果:4
  2. let obj = new Foo(); 使用了 new 方法调用了函数,返回了函数实例对象,此时 Foo 函数内部的属性方法初始化,原型链建立。
  3. obj.a() ; 调用 obj 实例上的方法 a,该实例上目前有两个 a 方法:一个是内部属性方法,另一个是原型上的方法。当这两者都存在时,首先查找 ownProperty ,如果没有才去原型链上找,所以调用实例上的 a 输出:2
  4. Foo.a() ; 根据第2步可知 Foo 函数内部的属性方法已初始化,覆盖了同名的静态方法,所以输出:1

事件触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事件触发有三个阶段:

  • window 往事件触发处传播,遇到注册的捕获事件会触发
  • 传播到事件触发处时触发注册的事件
  • 从事件触发处往 window 传播,遇到注册的冒泡事件会触发

事件触发一般来说会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但是也有特例,如果给一个 body 中的子节点同时注册冒泡和捕获事件,事件触发会按照注册的顺序执行。

// 以下会先打印冒泡然后是捕获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通常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是布尔值,也可以是对象。对于布尔值 useCapture 参数来说,该参数默认值为 falseuseCapture 决定了注册的事件是捕获事件还是冒泡事件。对于对象参数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属性:

  • capture:布尔值,和 useCapture 作用一样
  • once:布尔值,值为 true 表示该回调只会调用一次,调用后会移除监听
  • passive:布尔值,表示永远不会调用 preventDefault

一般来说,如果只希望事件只触发在目标上,这时候可以使用 stopPropagation 来阻止事件的进一步传播。通常认为 stopPropagation 是用来阻止事件冒泡的,其实该函数也可以阻止捕获事件。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同样也能实现阻止事件,但是还能阻止该事件目标执行别的注册事件。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 点击 node 只会执行上面的函数,该函数不会执行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响应式设计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响应式网站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一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

关于原理: 基本原理是通过媒体查询(@media)查询检测不同的设备屏幕尺寸做处理。
关于兼容: 页面头部必须有mate声明的viewpor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user-scalable=no”"/>

对 rest 参数的理解

扩展运算符被用在函数形参上时,它还可以把一个分离的参数序列整合成一个数组

function mutiple(...args) {
  let result = 1;
  for (var val of args) {
    result *= val;
  }
  return result;
}
mutiple(1, 2, 3, 4) // 24

这里,传入 mutiple 的是四个分离的参数,但是如果在 mutiple 函数里尝试输出 args 的值,会发现它是一个数组:

function mutiple(...args) {
  console.log(args)
}
mutiple(1, 2, 3, 4) // [1, 2, 3, 4]

这就是 … rest运算符的又一层威力了,它可以把函数的多个入参收敛进一个数组里。这一点经常用于获取函数的多余参数,或者像上面这样处理函数参数个数不确定的情况。

Vue通信

1.props和$emit
2.中央事件总线 EventBus(基本不用)
3.vuex(官方推荐状态管理器)
4.$parent$children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办法,但基本不常用,或者用起来太复杂来。 介绍来通信的方式,还可以扩展说一下使用
场景,如何使用,注意事项之类的。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runAsync(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setTimeout(() => r(x, console.log(x)), 1000)
  );
  return p;
}
function runReject(x) {
  const p = new Promise((res, rej) =>
    setTimeout(() => rej(`Error: ${x}`, console.log(x)), 1000 * x)
  );
  return p;
}
Promise.race([runReject(0), 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
  .then(res => console.log("result: ", 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输出结果如下:

0
Error: 0
1
2
3

可以看到在catch捕获到第一个错误之后,后面的代码还不执行,不过不会再被捕获了。

注意:allrace传入的数组中如果有会抛出异常的异步任务,那么只有最先抛出的错误会被捕获,并且是被then的第二个参数或者后面的catch捕获;但并不会影响数组中其它的异步任务的执行。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SuperType(){
    this.property = true;
}

SuperType.prototype.getSuperValue = function(){
    return this.property;
};

function SubType(){
    this.subproperty = false;
}

SubType.prototype = new SuperType();
SubType.prototype.getSubValue = function (){
    return this.subproperty;
};

var instance = new SubType();
console.log(instance.getSuperValue());

输出结果:true

实际上,这段代码就是在实现原型链继承,SubType继承了SuperType,本质是重写了SubType的原型对象,代之以一个新类型的实例。SubType的原型被重写了,所以instance.constructor指向的是SuperType。具体如下: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和浏览器中的有什么区别?process.nextTick 执行顺序?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和浏览器中的是完全不相同的东西。

Node 的 Event Loop 分为 6 个阶段,它们会按照顺序反复运行。每当进入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从对应的回调队列中取出函数去执行。当队列为空或者执行的回调函数数量到达系统设定的阈值,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1)Timers(计时器阶段):初次进入事件循环,会从计时器阶段开始。此阶段会判断是否存在过期的计时器回调(包含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如果存在则会执行所有过期的计时器回调,执行完毕后,如果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会接着执行所有微任务,执行完微任务后再进入 Pending callbacks 阶段。

(2)Pending callbacks:执行推迟到下一个循环迭代的I / O回调(系统调用相关的回调)。

(3)Idle/Prepare:仅供内部使用。

(4)Poll(轮询阶段)

  • 当回调队列不为空时:会执行回调,若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这里的微任务执行时机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不会等到所有回调执行完毕后才执行,而是针对每一个回调执行完毕后,就执行相应微任务。执行完所有的回调后,变为下面的情况。
  • 当回调队列为空时(没有回调或所有回调执行完毕):但如果存在有计时器(setTimeout、setInterval和setImmediate)没有执行,会结束轮询阶段,进入 Check 阶段。否则会阻塞并等待任何正在执行的I/O操作完成,并马上执行相应的回调,直到所有回调执行完毕。

(5)Check(查询阶段):会检查是否存在 setImmediate 相关的回调,如果存在则执行所有回调,执行完毕后,如果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会接着执行所有微任务,执行完微任务后再进入 Close callbacks 阶段。

(6)Close callbacks:执行一些关闭回调,比如socket.on(‘close’, …)等。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首先在有些情况下,定时器的执行顺序其实是随机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0)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setImmediate')})

对于以上代码来说,setTimeout 可能执行在前,也可能执行在后

  • 首先 setTimeout(fn, 0) === setTimeout(fn, 1),这是由源码决定的
  • 进入事件循环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在准备时候花费了大于 1ms 的时间,那么在 timer 阶段就会直接执行 setTimeout 回调
  • 那么如果准备时间花费小于 1ms,那么就是 setImmediate 回调先执行了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执行顺序一定是固定的,比如以下代码:

cons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__filename, ()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immediate')
    })
})

在上述代码中,setImmediate 永远先执行。因为两个代码写在 IO 回调中,IO 回调是在 poll 阶段执行,当回调执行完毕后队列为空,发现存在 setImmediate 回调,所以就直接跳转到 check 阶段去执行回调了。

上面都是 macrotask 的执行情况,对于 microtask 来说,它会在以上每个阶段完成前清空 microtask 队列,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1')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对于以上代码来说,其实和浏览器中的输出是一样的,microtask 永远执行在 macrotask 前面。

最后来看 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这个函数其实是独立于 Event Loop 之外的,它有一个自己的队列,当每个阶段完成后,如果存在 nextTick 队列,就会清空队列中的所有回调函数,并且优先于其他 microtask 执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
   })
 })
})

对于以上代码,永远都是先把 nextTick 全部打印出来。

说说Vue原理

Vue是采用数据劫持配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来劫持各个属性的getter和setter
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发布消息给依赖收集器,去通知观察者,做出对应的回调函数去更新视图。

具体就是:
MVVM作为绑定的入口,整合Observe,Compil和Watcher三者,通过Observe来监听model的变化
通过Compil来解析编译模版指令,最终利用Watcher搭起Observe和Compil之前的通信桥梁
从而达到数据变化 => 更新视图,视图交互变化(input) => 数据model变更的双向绑定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