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整理,入门级的,不过由于比较零散,还是需要读者有一本相关书籍在旁,好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
作者整理依据: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还包括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操作:数据定义、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维护、数据查询和统计。
控制: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3.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
4.数据的二级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也称物理结构)的依赖程度。
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全局逻辑结构(全系统)、局部逻辑结构(与用户或程序相关)。
5.数据库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而数据项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特征。
6.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功能。
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逻辑模式、内模式、外模式。
逻辑模式也称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对各个用户或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
8.概念数据库是物理数据库的逻辑抽象形式。
物理数据库是概念数据库的具体实现。
用户数据库是概念数据库的子集,也是物理数据库子集的逻辑描述。
9.数据库系统特点:数据共享、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数据保护。
10.记录结构以及记录联系的数据化的结果就是数据模型。
11.联系的属性必须在E-R图中标出,不能通过数据字典来说明。
12.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新兴的数据模型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1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14.数据完整性规则是指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
15.关系的型称为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16.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所谓关系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式要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其中首要条件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17.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3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8.非关系模型中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基本层次联系。
19.关系数据库中 ,关系模式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元组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应尽可能少。
关系数据库不能因为数据更新操作而引起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不能有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20.插入异常:是指希望插入的信息由于不能满足数据完整性的某种要求,而不能正常地被插入到数据库的问题。
21.删除异常:是指再删除某种信息的同时把其他信息也删除了。
22.数据依赖:函数依赖、多值依赖、连接依赖。
23.函数依赖是属性与属性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4.1NF: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简单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R属于第一范式。
2NF:若关系模式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R∈2NF。
3NF:关系模式R<U,F>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Y)使得X→Y、Y!→X、Y→Z成立,则称R属于第3范式。
第三范式其实是保证R中没有非主属性传递函数依赖关系的属性,要满足3NF也要从这里下手分解关系R。
BCNF:是由Boyce和Codd提出的,若关系R的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则R∈BCNF。
25.3NF只强调非主属性对码的完全直接依赖,而BCNF不仅强调其他属性对码的直接依赖,还强调了主属性对码的完全直接依赖,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属于BCNF,那么在函数依赖范畴就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问题。
26.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7.三种数据抽象方法:分类、聚集、概括。
28. 视图集成:分E-R图之间的冲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
29.数据库概念结构的设计:需求分析、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集成。得到概念模型
30.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把概念模型结构转换成某个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31.概念模型转换为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是重点。
32.一个E-R结构有R个实体类型,且它们之间存在着r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R+r个。
33.关系模式:R(U).其中R为关系名,U为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
34.关系中的基本名词:
元组:关系表中的每一横行;
属性:每一列;
候选码和主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或单个属性)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主码是为数据管理方便而从候选码中选出来的。
全码:当关系中没有属性之间相互决定情况时,它的码就是全码。
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在关系中,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而不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35.关系数据库中基本表的性质:
同一属性具有同质性;
同一关系的属性名具有不可重复性;
关系中列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
关系具有元组无冗余性;
关系中的元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
关系中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36.关系操作包括数据查询、数据维护和数据控制三大功能。
37.在关系代数中,5种基本运算为并、差、选择、投影、乘积(笛卡尔积)。
38.关系操作的特点:关系操作语言操作一体化、关系操作的方式是一次一集合方式、关系操作语言是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
39.关系操作语言的种类:关系代数语言(ISBL)、关系演算语言(QBE)、基于映像的语言(SQL)。SQL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3种功能。
40.关系的参照完整性涉及外码(外键)的设置。
41.关系代数可分为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集合运算两类操作。
42.传统的集合运算:
并:R U S = { t | t∈R V t∈S},其数据由属于R或S的元组组成;
差:R - S , 其数据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
交:其数据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广义笛卡尔积:R和S的数据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关系。
43.专门的集合运算:
选择:又称为限制运算,指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组,σ年龄<20(学生)。
投影:从列的角度选择出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操作不仅取消了关系中的某些列,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
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除法:两个关系必须有相同的属性(是指属性的域相同)才可相除。
本人纯属小白,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只是为自己复习期末考试而整理的,之前还因为网络原因,丢失了一大段,又让我重新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