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语出自孔子,在《论语》中有两处论及,其中一处是《论语·为政》篇载: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另一处是《论语》颜渊第十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正直的人提拔到奸佞小人之上,能使小人不敢造次,慢慢也就趋近于正直了,这是在问政篇中的解释,而第二处樊迟先问仁,孔子简单回答爱人,问智,孔子又简单回答知人,樊迟不明白啊,孔子就直接回答了这句,就是说在你在人堆里见到了仁者智者你就知道了,是吧,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举直错诸枉,能使得枉者直”,当我看到这句话并去思考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懵懂到成熟,从随机到确定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三观习惯和性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了物质环境和身边的人所营造的环境。

在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如果任其凭借天性自由生长,很可能会因为天性中的趋利避害和即时满足等因素导致其在独立面对挫折时手足无措。此时良好的教育就如孔夫子所言的直的标杆,这种标杆可以扶正孩子的筋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直的品格和坚韧的性格。这是好的教育的作用。同理的,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这种正直的标杆,甚至提供的是歪曲的价值观,那么必然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上量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个俗语皆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这两个俗语是描述的这种现象。而有些人正因为认识到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所以才慎重的选择环境,如荀子所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再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到了今日,很多父母为孩子能上个好学校所做出的努力也丝毫不亚于孟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比喻的高考,同样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因此环境获得身份认同。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是孔子对为政者的建议,因为为政者有能力改变当前的局面,而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同样有着这样的能力和义务。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重视,然而在教育方式上面,父母往往会面临选择宽大教育还是选择从严教育的困难,而这样的困难也能够在这句“举直错诸枉”中获得指导,就是要在行为上立起一个标杆,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标杆,就用标杆的压力去压一压,让孩子在这种压力下纠正,达到纠偏正枉的效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