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部分——概述

网络组成:(因特网被称为网络的网络)

       网络边缘:各种终端和终端接入的方式

接入网方式:

         住宅接入:

       古老:拨号调制解调器,使用双绞铜线(电话线)

       现代:

         DSL(数字用户线):传输速率非对等(上行下行不同)

         HCF(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共享带宽

         公司接入:LAN(局域网),使用以太网技术

         无线接入:WLAN(无线局域网) 遵守协议IEEE、802.11(WIFI协议)

       网络核心:网络的主干部分,实现尽可能简单

线路上信息传输的方式:

         电路交换:端到端的通信需要在链路上预留资源,通过预留电路来实现

       预留电路的方式(多路复用):

         FDM(频分多路复用):将链路上支持的频谱拆分成一个一个小频段,通常为4KHZ

         TDM(时分多路复用):将链路的传输时间拆分成一个一个帧,每个划分时隙,每个时隙用于一个连接

预留电路的缺点是静默期的带宽浪费以及链路协调复杂

         分组交换(现在互联网使用的):将大数据划分成较小的数据块,并以链路最大速率传输

       方法:

         储存转发传输(统计多路复用):使用分组交换机在不同链路上分发数据

         分组交换机在向输出链路发送分组时,本身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因此存在存储转发实时延

         分组交换机对于每条输出链路有输出缓存(输出队列),当交换机忙于处理其他分组传输时,当前分组在输出缓存中等待,因而有排队时延;输出缓存溢出会出现丢包

缺点是时延,不能实时

优点是实现简单、带宽共享因而更大

 

分组交换的传输,要依靠路由器识别分组的来源和去路,这需要分组包含层次性的信息和地址信息,路由器通过读取地址信息的一部分,对照自身的转发表,选择合适的链路转发。

 

时延:时延分为四部分,总时延为四者相加

         处理时延(D[proc]):检测分组要去向何处,检测比特级差错,引导分组在输出链路排队的时间

         排队时延(D[queue]):链路繁忙时,分组在缓存中排队的时间

         传输时延(D[tran]):分组从开始从路由器传输,到完全传输出路由器的时间

         传播时延(D[prop]):分组在链路上,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的时间

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要区分清楚:传输时延是分组在路由器,由路由器开始推出到链路上,到完全离开路由器所花的时间(也就是说,分组是有大小的,而路由器推出一个有大小的数据分组是要花费一定时间的);传播时间是指分组在链路上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在链路上所消耗的时间。

 

拓展:流量强度:La/R(L=分组长度(bit),a=分组到达平均速率,R=传输速率)La/R>1将丢包

 

网络协议分层:

       五层因特网协议: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 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路由器可以识别从下到上的三层协议,又称三层路由器

         交换机可以识别从下岛上的两层协议,又称两层交换机

         分组交换机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

       OSI七层参考模型:在五层协议的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加入了表示层和会话层

       TCP/IP四层模型:将五层模型的物理层和链路层合并为主机接口层

 

分组传输的过程:

在应用层形成报文(message)->传输层增加首部,包装成报文段(segment)->在网络层增加首部封装成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增加首部和尾部包装成帧(frame)->在物理层变成比特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