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windows.conf进行介绍,讲解其中一些配置项的含义和使用
讲解的配置项如下:
(1)timeout 0
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2)loglevel notice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notice
(3)databases 16
设置数据库数量,默认16个,默认数据库db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4)save 时间(秒) 更新次数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5)rdbcompression yes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
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6)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7)dir ./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8)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本机设置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9)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10)requirepass 密码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password>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11)maxclients 0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
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12)maxmemory <bytes>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
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
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13)appendonly no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
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
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14)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15)appendfsync everysec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默认为everysec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提示:
介绍下,命令行查看和设置配置项的命令
查看配置项:config get 配置项名称 ——如果名称为*,则获取所有配置项
设置配置项:config set 配置项名称 配置项值
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代码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