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零拷贝”技术?

1.read和write函数

read()

函数定义:ssize_t read(int fd, void * buf, size_t count);

函数说明:read()会把参数fd所指的文件传送count 个字节到buf 指针所指的内存中。

返回值:返回值为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 如果返回0, 表示已到达文件尾或是无可读取的数据。若参数count 为0, 则read()不会有作用并返回0。另外,以下情况返回值小于count:

(1)读常规文件时,在读到count个字节之前已到达文件末尾。例如,距文件末尾还有50个字节而请求读100个字节,则read返回50,下次read将返回0。

(2)对于网络套接字接口,返回值可能小于count,但这不是错误,详细解释参考这篇文章:https://blog.csdn.net/hhhlizhao/article/details/73912578

注意:read时fd中的数据如果小于要读取的数据,就会引起阻塞。(关于read的阻塞情况评论区有朋友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资料后作如下补充。)以下情况read不会引起阻塞:

(1)常规文件不会阻塞,不管读到多少数据都会返回;

(2)从终端读不一定阻塞:如果从终端输入的数据没有换行符,调用read读终端设备会阻塞,其他情况下不阻塞;

(3)从网络设备读不一定阻塞:如果网络上没有接收到数据包,调用read会阻塞,除此之外读取的数值小于count也可能不阻塞,原因见上面链接。

write()

函数定义:ssize_t write (int fd, const void * buf, size_t count); 

函数说明:write()会把参数buf所指的内存写入count个字节到参数fd所指的文件内。

返回值:如果顺利write()会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len)。当有错误发生时则返回-1,错误代码存入errno中。

附加说明:

(1)write()函数返回值一般无0,只有当如下情况发生时才会返回0:write(fp, p1+len, (strlen(p1)-len))中第三参数为0,此时write()什么也不做,只返回0。man手册给出的write()返回值的说明如下:

 

2.一般的文件传输过程

考虑这样一种常用的情形:开发者需要将静态内容(类似图片、数据表、文件)展示给远程的用户。那么这个情形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先将静态内容从磁盘中拷贝出来放到一个内存buf中,然后将这个buf通过socket传输给用户,进而用户或者静态内容的展示。这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实际上这是很低效的流程,我们把上面的这种情形抽象成下面的过程:

read(file,tmp_buf,len);

write(socket,tmp_buf,len);

首先调用read将静态内容,这里假设为数据文件A,读取到tmp_buf, 然后调用write将tmp_buf写入到socket中,如图: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文件A的经历了4次复制的过程:

  • 首先,调用read时,数据文件A拷贝到了kernel模式;
  • 之后,CPU控制将kernel模式数据复制到user模式下;
  • 调用write时,先将user模式下的内容复制到到kernel模式下的socket的buffer中;
  • 最后将kernel模式下的socket buffer的数据复制到网卡设备中传送;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数据白白从kernel模式到user模式走了一圈,浪费了2次copy(第一次,从kernel模式拷贝到user模式;第二次从user模式再拷贝回kernel模式,即上面4次过程的第2和3步骤)。而且上面的过程中kernel和user模式的上下文的切换也是4次。

幸运的是,开发者可以用“零拷贝”技术来去掉这些无谓的复制。应用程序用Zero-Copy来请求kernel直接把disk的data传输给socket,而不是通过应用程序传输。Zero-Copy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并且减少了kernel和user模式上下文的切换。

DMA copy:DMA(Direct Memory Access)即直接存储器存取,是一种快速传送数据的机制。

工作原理

DMA是指外部设备不通过CPU而直接与系统内存交换数据的接口技术。
  要把外设的数据读入内存或把内存的数据传送到外设,一般都要通过CPU控制完成,如CPU程序查询或中断方式。利用中断进行数据传送,可以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
  但是采用中断传送有它的缺点,对于一个高速I/O设备,以及批量交换数据的情况,只能采用DMA方式,才能解决效率和速度问题。DMA在外设与内存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而不通过CPU,这样数据传送的速度就取决于存储器和外设的工作速度。
  通常系统的总线是由CPU管理的。在DMA方式时,就希望CPU把这些总线让出来,即CPU连到这些总线上的线处于第三态–高阻状态,而由DMA控制器接管,控制传送的字节数,判断DMA是否结束,以及发出DMA结束信号。DMA控制器必须有以下功能:
  1. 能向CPU发出系统保持(HOLD)信号,提出总线接管请求;
  2. 当CPU发出允许接管信号后,负责对总线的控制,进入DMA方式;
  3. 能对存储器寻址及能修改地址指针,实现对内存的读写操作;
  4. 能决定本次DMA传送的字节数,判断DMA传送是否结束
  5. 发出DMA结束信号,使CPU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DMA已不再用于内存到内存的数据传送,因为CPU速度非常快,做这件事,比用DMA控制还要快,但要在适配卡和内存之间传送数据,仍然是非DMA莫属。要从适配卡到内存传送数据,DMA同时触发从适配卡读数据总线(即I/O读操作)和向内存写数据的总线。激活I/O读操作就是让适配卡把一个数据单位(通常是一个字节或一个字)放到PC数据总线上,因为此时内存写总线也被激活,数据就被同时从PC总线上拷贝到内存中。

DMA工作方式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DMA传送已不局限于存储器与外设间的信息交换,而可以扩展为在存储器的两个区域之间,或两种高速的外设之间进行DMA传送,如图所示。
  DMAC是控制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直接高速地传送数据的硬件电路,它应能取代CPU,用硬件完成数据传送的各项功能。
  各种DMAC一般都有两种基本的DMA传送方式:
1. 单字节方式:每次DMA请求只传送一个字节数据,每传送完一个字节,都撤除DMA请求信号,释放总线。
2. 多字节方式:每次DMA请求连续传送一个数据块,待规定长度的数据块传送完以后,才撤除DMA请求,释放总线。
在DMA传送中,为了使源和目的间的数据传送取得同步,不同的DMAC在操作时都受到外设的请求信号或准备就绪信号–Ready信号的限制。工作方式

DMA与CPU调度

DMA控制器可采用哪几种方式与CPU分时使用内存?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进行。DMA控制器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停止CPU访问内存:当外设要求传送一批数据时,由DMA控制器发一个信号给CPU。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开始进行数据传送。一批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通知CPU可以使用内存,并把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 ②周期挪用:当I/O设备没有 DMA请求时,CPU按程序要求访问内存:一旦 I/O设备有DMA请求,则I/O设备挪用一个或几个周期。 ③DMA与CPU交替访内:一个CPU周期可分为2个周期,一个专供DMA控制器访内,另一个专供CPU访内。不需要总线使用权的申请、建立和归还过程。

3.Linux中的零拷贝

例如,在 Linux 中,减少拷贝次数的一种方法是调用 mmap() 来代替调用 read,比如:

首先,应用程序调用了 mmap() 之后,数据会先通过 DMA 被复制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去。接着,应用程序跟操作系统共享这个缓冲区,这样,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存储空间就不需要再进行任何的数据复制操作。应用程序调用了 write() 之后,操作系统内核将数据从原来的内核缓冲区中复制到与 socket 相关的内核缓冲区中。接下来,数据从内核 socket 缓冲区复制到协议引擎中去,这是第三次数据拷贝操作。

通过使用 mmap() 来代替 read(), 已经可以减半操作系统需要进行数据拷贝的次数。当大量数据需要传输的时候,这样做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率。但是,这种改进也是需要代价的,使用 mma()p 其实是存在潜在的问题的。当对文件进行了内存映射,然后调用 write() 系统调用,如果此时其他的进程截断了这个文件,那么 write() 系统调用将会被总线错误信号 SIGBUS 中断,因为此时正在执行的是一个错误的存储访问。这个信号将会导致进程被杀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这两种方法:

为 SIGBUS 安装一个新的信号处理器,这样,write() 系统调用在它被中断之前就返回已经写入的字节数目,errno 会被设置成 success。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它不能反映出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 BIGBUS 信号只是显示某进程发生了一些很严重的错误。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文件租借锁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好一些。我们可以通过内核对文件加读或者写的租借锁,当另外一个进程尝试对用户正在进行传输的文件进行截断的时候,内核会发送给用户一个实时信号:RT_SIGNAL_LEASE 信号,这个信号会告诉用户内核破坏了用户加在那个文件上的写或者读租借锁,那么 write() 系统调用则会被中断,并且进程会被 SIGBUS 信号杀死,返回值则是中断前写的字节数,errno 也会被设置为 success。文件租借锁需要在对文件进行内存映射之前设置。

使用 mmap 是 POSIX 兼容的,但是使用 mmap 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数据传输性能。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 CPU 复制操作,而且映射操作也是一个开销很大的虚拟存储操作,这种操作需要通过更改页表以及冲刷 TLB (使得 TLB 的内容无效)来维持存储的一致性。但是,因为映射通常适用于较大范围,所以对于相同长度的数据来说,映射所带来的开销远远低于 CPU 拷贝所带来的开销。

sendfile()

为了简化用户接口,同时还要继续保留 mmap()/write() 技术的优点:减少 CPU 的复制次数,Linux 在版本 2.1 中引入了 sendfile() 这个系统调用。

sendfile() 不仅减少了数据复制操作,它也减少了上下文切换。首先:sendfile() 系统调用利用 DMA 引擎将文件中的数据复制到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中,然后数据被复制到与 socket 相关的内核缓冲区中去。接下来,DMA 引擎将数据从内核 socket 缓冲区中复制到协议引擎中去。如果在用户调用 sendfile () 系统调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有其他进程截断了该文件,那么 sendfile () 系统调用会简单地返回给用户应用程序中断前所传输的字节数,errno 会被设置为 success。如果在调用 sendfile() 之前操作系统对文件加上了租借锁,那么 sendfile() 的操作和返回状态将会和 mmap()/write () 一样。

endfile() 系统调用不需要将数据拷贝或者映射到应用程序地址空间中去,所以 sendfile() 只是适用于应用程序地址空间不需要对所访问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相对于 mmap() 方法来说,因为 sendfile 传输的数据没有越过用户应用程序 / 操作系统内核的边界线,所以 sendfile () 也极大地减少了存储管理的开销。但是,sendfile () 也有很多局限性,如下所列:

sendfile() 局限于基于文件服务的网络应用程序,比如 web 服务器。据说,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 sendfile() 只是为了在其他平台上使用 sendfile() 的 Apache 程序。

由于网络传输具有异步性,很难在 sendfile () 系统调用的接收端进行配对的实现方式,所以数据传输的接收端一般没有用到这种技术。

基于性能的考虑来说,sendfile () 仍然需要有一次从文件到 socket 缓冲区的 CPU 复制操作,这就导致页缓存有可能会被传输的数据所污染。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