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写作过程

   
一篇科技论文一般要写几遍(或几稿)才能完成。这里给出一个论文写作过程的模型,仅供参考。

基本上做一篇论文要遵从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可能反复):idea, desig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write paper. 但从这个简单的步骤列表当中你看不出具体该如何着手。事实上,整个过程如下:
1。有了一个idea,仔细思考这个idea。写第一遍论文,主要写introduction和related work(事实上就是一个proposal),同时搭一个全文的原始架子。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看一些相关研究,要想清楚自己的punchline和main contribution。参照本博客中关于如何写论文的introduction的帖子写这一遍。这个proposal可以写1~2遍帮助自己澄清想法。在架子中把自己觉得要讨论的内容列点提纲,不要求完全,只要想到什么加上去就行。

2。大体想清楚了自己的idea,punchline和main contribution后,写论文的design部分。一般在想idea阶段就大概有了design的雏形。现在则要细化design部分,使得整个design清晰,具体,设计层面的细节全想清楚。不动手写论文的design部分是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的。

3。下面就按照已经design好的方案开始implementation了。implementation结束后就debug。debug时需要用一些小例子实验,看implementation是否正确。这一过程不仅会修改implementation,有时候也会发现design的错误,需要对design和implementation进行修改。

4。debug结束后,这时那些小例子已经给出了一些结果。于是set up experiments进行系统的实验和数据测量。简单的分析一点这些数据,觉得结果还好,可以用,则把这些实验做完。

5。在上一步骤“觉得结果还好”之后,就可以写论文的implementation部分了。在结果全出来后,全面系统地分析结果,把结果写在experiment results部分里。

6。第一遍论文到此结束。由于在design, implementation,以及experiment results出来以后,初始idea在设计、实现,尤其是预期结果上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往往punchline和main contribution以及idea本身都有了细微(甚至较大)的变化。于是我们开始写论文的第二遍。这一遍可能会对idea, design, related work甚至implementation和results做较大的改动。此外,所有在第一遍中没有写的章节在第二遍中写完(比如misc. issues, discussions)。特别是要大量阅读相关论文,结合修改后的punchline, main contribution重写related work. 基本上,第二遍结束时完整的论文就出来了。

6.5 这里强调一下related work的写作。related work在第一遍的时候要写一次,主要是给自己的东西一个简单的定位(position)。在这一遍时大约看3-5篇论文,有个基本的概念就可以。在所有结果都出来之后还要写一次。这第二次要花2~3天的intensive work。其中前一天或前两天要打出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论文来读,20篇以上(一般30篇以上),包括1)在google上用相关关键字搜索到的,2)比较相关的几篇论文的related work中提到的,3)搜索重要论文被哪些论文cite了,4)察阙补漏看自己记得有哪些,别人记得/听说过有哪些。视论文多少必须在一天或两天内把论文全部读完,考虑好与我的论文的差别,分好类,在文章标题旁写上key note(即与我的论文的差别及该论文特点),标好所属类别。然后把这些相关研究组织好写好related work。一般来说,每次会有两三篇论文(实际数目会有出入)与我的论文很related,需要费力differentiate。其他的工作则相对来说容易看出不同。而且,一般经过了上面所述的论文搜索,读完了这30多篇论文,并且对非常相近的两三篇论文做出differentiation之后,你会自然地明白自己的论文在整个研究领域当中的位置(position),而不只是简单的知道如何与某几个工作的区别。所以这个写第二遍时这个找论文,读论文的过程非常重要,会极大地培养你对自己论文的自信。

7.论文中每个章节在第一次写的时候都是主要把脑中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即把脑中的东西弄出来,所以经常写出来后会晦涩难懂。在第二次写的时候则主要是看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是否正确,有条理,是否有遗漏,有重复,是否符合脑中所想,是否很难懂等等。注意在第二次写的时候依然主要要追随自己的思考和批判,而不是追随已有的文字。删掉那些很难解释的东西和不重要的东西,是文章易懂。第二次写时主要要使文章易懂,查阙补漏,并完成完整论文。

8。在第二遍之后则对论文进行细细打磨(第3~n遍)。主要是1)正确性,看是否文中所说都是正确的,2)sharpen idea (punchline, contribution),进行reposition,3)考虑/讨论边界情况,4)查阙补漏看还有什么重要related work没有提到。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偏执,不要biased,要open-minded, 要客观.发现什么说不通的,不正确的,要愿意改.

9.把论文的篇幅压缩到规定以内(删除一些不重要的内容)。proof-read论文,改正文字上的错误。不断重复8~9,直到交论文。
### 回答1: CentOS 7启动httpd服务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 1. 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可以使用命令`httpd -t`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2. 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可以使用命令`netstat -tlnp`查看端口是否被占用,如果被占用需要释放端口或修改httpd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号。 3.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安装:可以使用命令`rpm -qa | grep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安装,如果没有安装需要先安装httpd服务。 4.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启动:可以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tus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启动,如果没有启动需要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rt httpd`启动httpd服务。 5. 检查SELinux是否开启:如果SELinux开启,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需要使用命令`setenforce 0`关闭SELinux,或者修改SELinux策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查看httpd服务日志文件,找到具体的错误信息,然后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解决。 ### 回答2: CentOS 7上的httpd服务启动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当httpd试图占用已被其他程序占用的端口时会启动失败。此时可以通过使用`netstat -tunlp`命令检查端口占用情况,然后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及时释放端口。或者修改httpd的配置文件,将端口修改为未被占用的端口。 2. 配置文件错误 有时httpd服务的配置文件中可能出现错误,例如语法错误或路径错误等等。在启动httpd服务之前,可以使用`apachectl configtest`命令进行检查,如果输出“Syntax OK”,则表示配置文件没有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则需要根据错误提示进行相应修改。 3. 依赖关系问题 如果httpd依赖的其他程序或库缺失,也会导致启动失败。可以通过使用`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命令来查看httpd服务状态,如果输出“Failed to start”或“Loaded: failed”,则需要检查依赖关系是否完整。 4. SELinux问题 当SELinux启用时,有时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inux上禁用httpd服务,或者修改httpd配置文件解决SELinux相关的问题。 5. 用户权限问题 httpd服务启动可能需要特定的用户权限。如果使用的用户权限不够,则无法启动。可以尝试使用root用户启动httpd服务,或者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用户权限。 ### 回答3: CentOS 7中的Apache HTTP服务器(httpd)是一个常见的Web服务器,如果遇到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服务器正常的工作和对外服务的稳定性。本文将提供一些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如果端口被其他进程占用,httpd服务就无法启动。可以通过 netstat -tulpn 命令查看端口占用情况,并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如果端口被 httpd 服务自身占用,可以通过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命令重启 httpd 服务;如果是其他进程占用了端口,可以通过 kill 命令杀死该进程或更改 httpd.conf 文件配置,将 httpd 服务的端口改为其他空闲端口,重新启动。 2. 配置文件错误 httpd 服务的配置文件通常是 /etc/httpd/conf/httpd.conf,如果其中存在语法错误、权限问题或者其它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出错。可以通过将 httpd.conf 文件备份后删掉,重新执行 yum install httpd 命令安装 httpd 服务,然后手动修改 httpd.conf 文件,逐个检查每个配置项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重启 httpd 服务。 3. SELinux 问题 SELinux 是 CentOS 7中提供的一种安全模块,它可以对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安全管控。如果 SELinux 配置不正确,可能会阻止 httpd 服务正常启动。可以通过修改 /etc/selinux/config 文件中 SELINUX=disabled 来暂时关闭 SELinux,然后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或者一个更优的方式是,根据日志确定问题原因,使用命令 semanage 或者 setsebool 等工具将相关目录或者配置加入到 SELinux 许可列表中,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以恢复服务正常工作。 4. 防火墙问题 如果你的 CentOs 7 服务器启用了防火墙,有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可以通过检查防火墙相关配置来确定问题原因,解决方案是修改防火墙规则,将端口 80 或者 443 等 httpd 服务需要的端口放行,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 总之,当遇到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时,不要慌张,可以先通过日志或者执行命令查看错误信息,找到错误原因,然后根据错误原因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备份原始配置文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