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数科:构建统一信用修复制度,释放更大消费潜能

近日,多家银行再度下调个人消费贷利率,部分中小银行甚至给出了最低2.5%左右的优惠力度,以此提高消费贷产品的吸引力。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自2023年12月起已连续三个月下降,表明“以价换量”策略成效有限。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依然谨慎,消费信心不足已成为制约信贷增长和内需恢复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升金融支持的有效性,政策层面开始转向更具长期性和结构性的机制设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个人消费贷款的续贷安排;金融监管总局也鼓励银行针对信用良好、但因短期困难而出现还款压力的借款人,灵活协商还款计划并开展续贷服务。这一政策突破,将续贷机制从企业纾困扩展到居民个人,有助于稳定消费贷款规模、降低信用风险,并减轻家庭阶段性财务压力。

然而,关于“信用良好”的界定仍显模糊,部分本质上还款意愿强烈但因特殊原因逾期的居民,仍难以享受续贷政策带来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效果,也影响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和精准性。

统一信用修复机制,有助打通金融支持“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政策,特别强调建立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这一制度建设,回应了当前一部分居民因突发事件、结构性失业或灵活就业收入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短期财务压力,从而影响还款记录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疫情冲击、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令许多居民的财务状况承压。为了修复资产负债表,不少家庭被迫压缩开支、延后消费,甚至不得不降低生活质量。而部分群体更在还贷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出现“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应急操作,最终可能因阶段性断供而影响征信记录。这不仅影响其未来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也不利于稳定整体消费水平。

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引入更包容、更具弹性的信用修复机制。例如,可对受不可抗力影响导致的小额逾期行为,探索设置“宽限期”或延期还款不纳入征信记录的路径;对主动还清欠款、并维持良好财务行为一段时间的个体,可适当缩短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

构建规范、透明、统一的信用修复机制,不仅有助于打破“一次失信,长期受限”的困局,还将提升金融体系的包容性与灵活性,让更多潜在消费群体重新获得参与市场的机会。这将成为提升消费金融支持效能、畅通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

完善消费金融体系,释放长期消费潜能

除了信用修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消费金融支持体系还需要多维度协同发力。在传统“降利率、提额度、延期限”等措施之外,亟需从金融供给侧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优化。

首先,在金融产品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差异化定价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向定制化、精细化转变,更好地适配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其次,数字化转型也将为金融服务便利性带来革命性提升——通过智能风控、在线审批等手段,降低操作门槛,提高获贷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再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市民、小微经营者等新兴消费主体,金融机构应加快建立专属信用评估与支持体系,提升其获得信贷服务的可及性与持续性。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金融续贷机制、信用修复制度等政策逐步落地,中国将构建起一个更加公平、韧性强、可持续的消费金融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财务信心,也将为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内生动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