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Oracle数据库的检查点(Checkpoint)

本文详细解释了Oracle数据库的检查点技术,包括其目的(确保数据一致性并缩短恢复时间)、类型(局部和全局)、触发机制(自动和手动)、过程(SCN和CheckPointQueue)以及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参数调整对检查点行为的影响也做了说明。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Oracle数据库的检查点(Checkpoint)技术是其维护数据一致性和保证数据库能够在崩溃后快速恢复的关键机制。

1. 检查点的目的:

  • 数据一致性:确保内存中已经提交的事务所修改的数据能够及时写入数据文件,从而使得数据库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达到一致状态。
  • 减少恢复时间:在数据库实例失败或重启时,利用检查点信息可以跳过已持久化到数据文件的redo日志部分,直接从检查点后的redo日志开始应用,大幅减少恢复所需时间。

2. 检查点类型:

  • 局部检查点:在一个实例中执行,涉及该实例管理的所有数据文件的检查点操作,将该实例的脏缓存区(即已修改但尚未写回磁盘的数据块)全部写入数据文件。
  • 全局检查点:在RAC环境中,所有实例同时执行的检查点操作,确保所有实例下的所有数据文件均完成相应的脏缓存区写入。

3. 检查点触发机制:

  • 自动检查点:由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定期或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触发,例如基于redo log切换、日志缓冲区满、检查点间隔达到阈值等。
  • 手动检查点:通过执行SQL命令ALTER SYSTEM CHECKPOINT显式触发,主要用于特殊场景下确保数据立即刷新到磁盘。

4. 检查点过程:

  1. SCN(System Change Number): 每个数据库操作都会关联一个SCN,用于跟踪事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完整性。检查点会记录一个特定的SCN,这个SCN代表了所有已知提交事务的修改都已经写入数据文件。
  2. CheckPoint Queue:内存中的脏数据块会被有序地加入到检查点队列中,等待DBWR(Database Writer Process)将其写回数据文件。
  3. DBWR工作方式:DBWR进程根据检查点队列按照数据块修改的时间顺序批量写入数据文件,并且在完成后更新控制文件和数据文件头的CHECKPOINT SCN信息。

5. 恢复过程中检查点的作用:

在数据库崩溃恢复期间,Oracle会查找最新的检查点信息,然后从那个点开始应用重做日志,以使数据库回到崩溃前的一致状态。这样可以避免重新应用那些已经安全写入数据文件的redo条目。

6. 参数影响检查点行为:

Oracle数据库中有多个参数可以调整检查点行为,如LOG_CHECKPOINT_INTERVALFAST_START_MTTR_TARGET等,通过合理配置这些参数,可以优化检查点频率和速度,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恢复时间目标(RTO)。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