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rident内核
Trident 内核运行在 IE 上,又称 IE 内核,是 IE 的排版引擎的名称。Trident 曾因其市场占有量庞大而不思进取,一度与 W3C 标准脱节(05 年),给了运行在 Safari、Chrome、Firefox 和 Opera 等浏览器 上的内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微软逐步放弃 IE 浏览器品牌,Trident 内核版本也不再更新。
2.Gecko 内核
Gecko 是 Netscape6 和 Firefox 的内核。Gecko 代码公开,使用该内核浏览器很多。其诞生来源于 IE 的不思进取。微软内部人员不满,与一停止更新 Netscape 的员工一起在创办 了 Mozila 后开发,常被称为 Firefox 内核,跨平台使用。
3.Webkit 内核
Webkit 的前身是 KHTML 引擎,属于其一个开源分支,是 Safari 及早期 Chromium 、Amazon Kindle 等浏览器的默认内核。通常所说的 Webkit 不仅仅是排版引擎,其包括用来渲染 HTML 和 CSS 的 Webcore 引擎和用来解析 JS 的 JSCore。JSCore 将在后文有关 JS 引擎中叙述。Webcore 便用来处理排版。
4.Presto 内核
Opera 浏览器早期使用的内核,Opera 在 Blink 引擎推出之后转用 Blink,其中原因包括毫无推广上的优势(主要原因)和使用 Webkit 内核的 Opera 可以兼容谷歌 Chrome 浏览器等。但换内核代价惨痛,从快速轻量化与稳定到异常卡顿与不稳定,书签同步都困难,很多用户流失。Presto 内核最终停留在了 12.17。
5.Bind内核
Chrome 浏览器的内核来源于 Webkit 的 Webcore,最终用谷歌公司自主开发的开源排版引擎 Blink 所代替;同时 Chrome 浏览器对于 JavaScript 代码的解析也使用了自己的 V8 引擎。
Blink 同样来自于 Webkit,据说 Blink 删除了 880w 行 webkit 代码。Blink 引擎问世后,国产各种 chrome 系的浏览器也纷纷投入 Blink 的怀抱,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chrome://version 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