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者需要什么
学习使人改变,而人也正是为了改变而学习
自学者并不是在别人的要求下或是强迫下才开始学习的。因此不会被责任所束缚,同时也缺乏保障。
成为一名自律的学习者需要客服的困难:
- 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
- 自己寻找教材
- 自己安排时间
- 不断地试错
- 在各种制约因素的干扰下坚持学习
- 遭受打击也只能自己想办法恢复
- 保证自己的学习动机不被忙碌的生活压垮
- 遭受失败后,要重新找回学习的积极性1
双系统理论(Double Process Theory)
系统1:无意识状态下,自动且迅速地顺应直觉做出行动
系统2:处于有意识的控制下,反应速度较慢,有思考过后的行动
可以将系统1比作传统工匠,系统2比作慢性子,却又爱死抠道理的新学徒。
系统1 直觉的、本能的 | 系统2 合理的、分析的 |
---|---|
无意思的、自动的 | 遵照指示和意向的 |
迅速、大规模同时处理 | 低速、依次处理 |
联想性 | 与语言以及反省意思相关联 |
实用的 | 可以完成抽象和假设思维 |
几乎完全不会占用工作记忆 | 需要结合工作记忆和一般性知识 |
与个人知识量的差距无关 | |
低劳动 | 高劳动 |
减肥失败的例子: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高卡路里的食物比较稀少,所以人类在找到这种食物后会尽可能的将其全部吃掉。(培养出了系统1的直觉和本能)
但是现在社会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大量高卡路里的食物,如果仍按照系统1的直觉和本能行事,肥胖是必然的结果。这时候人类通过系统2利用知识和假设思维做出判断——如果把这些高卡路里食物吃掉必然会长胖。但通常我们减肥失败的时候都是系统1战胜了系统2,我们直觉和本能战胜了理智分析,所以导致了减肥失败。
心理学家通过更换尺寸更小的餐具使得减肥的效果更加有效,证明环境变化对人类决定的影响。
学习很难?
对擅长长期记忆和模式匹配的系统1来说,学习时接触到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见到,与生存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它们并不重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通常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加强记忆。让系统1误以为我们学习的知识是生存所需的重要信息。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系统1建立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因此他所适应的就是当时的环境。现在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大不相同,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适用范围更广,但却更加迟缓,耗能也更大的系统2。
人类通过改造环境,建立了文明,同时也由于环境的改造反向作用于了人的认知,这种认知即为“知识”。
人类为了解决一些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构建了知识,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人类与知识的共生(共同进化)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加剧。单靠与生俱来的认知机能早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如果没有了理性和知识,那么当今世界的社会和文明将无法延续下去。
人类变聪明了吗?
系统1是认知偏误的源头,它并不会因为知识而发生改变。并且,大多数情况下,系统1的控制力都要比系统2更强。
如果我们理解了系统1的特性,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就可以间接的控制系统1。
许多人开始自学之后,都会被自身的摇摆不定玩弄于股掌之上。
- 制定了学习计划,却又遵守不了。
- 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转向新的学科。
- 本想着只偷懒一天没关系,结果却中断了学习。
我能够变得更聪明吗?
通过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系统2的认知能力会进一步拓展,而系统1所掌握的意志力和耐力等非认知能力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要解释聪明很难,但是要定义愚蠢就是指:如果我们做出某种行动,而事后冷静下来思考时却感到懊悔不已,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愚蠢。只要我们能够了解系统1的弱点,并用系统2来修正和弥补他,那么我们应该也就不会那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