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设计模式

本文介绍了观察者模式的概念、用途、优缺点,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Java实现。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用于在对象状态改变时通知依赖它的其他对象。通过抽象耦合,它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然而,当观察者数量庞大或存在循环依赖时,可能会导致效率降低或系统崩溃。在代码示例中,展示了被观察者如何存储并通知其观察者集合。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定义

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依赖它的对象。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意图: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主要解决:一个对象状态改变给其他对象通知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易用和低耦合,保证高度的协作。

何时使用:一个对象(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的依赖对象(观察者对象)都将得到通知,进行广播通知。

如何解决: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可以将这种依赖关系弱化。

关键代码:在抽象类里有一个 List 存放观察者们。

二、优缺点

优点: 1、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抽象耦合的。 2、建立一套触发机制。

缺点: 1、如果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2、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3、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三、自己的理解

被观察者存有一个保存观察者的集合,在被观察者发生变化时,通过遍历集合去通知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要依赖抽象,通过抽象建立观察关系,这样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四、代码实现

//被观察者抽象
abstract class Observable{
    private val observerList = mutableListOf<Observer>()

    fun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add(observer)
    }

    fun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remove(observer)
    }

    fun notifySubject(){
        observerList.forEach {
            it.update()
        }
    }

}
//观察者抽象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abstract fun update()
}

class ObserverSubject(val name: String) : Observer() {
    override fun update() {
        println("$name,执行了update方法")
    }
}

class ObservableSubject : Observable()

fun main() {
    val observer1 = ObserverSubject("observer1")
    val observer2 = ObserverSubject("observer2")
    val observer3 = ObserverSubject("observer3")
    val observableSubject = ObservableSubject()
    observableSubject.attach(observer1)
    observableSubject.attach(observer2)
    observableSubject.attach(observer3)
    observableSubject.notifySubjec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