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回顾算法(冒泡排序)

前言

笔者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方面的印象也算是比较深刻,在读大学的时候,由于专业是应用电子技术,没有学过算法数据结构。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找嵌入式相关的工作,由于和计算机相关的有些擦边球,所以也找了写C/C++方面的工作,笔试的题目基本是都是算法数据结构,后面阴差阳错的走上了服务后台开发。由于公司开发的时候大多是在固定的框架里边加对应的业务代码,所以也 很少使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终于有一次突然想去面试看看自己水平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算法数据结构是多么的重要,应该重视起来。

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算法概述
冒泡算法是经典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算法之一。是一种典型的交换算法,通过交换数据元素的位置进行排序。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满意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最后比较出来的一个数就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知道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冒泡排序

算法分析
(1)时间复杂度
如果各个元素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次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比较的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都达到了最小值.C=n-1,M=0。这时候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如果各个元素是反序的,需要进行n-1此排序。每次排序要进行n-i次元素值的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需要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位置。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达到最大值: M=n*(n-1)/2, C == M.
综上,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2)。

(2)空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只需要一个临时变量进行两个元素两两交换,所需要的额外空间为1,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3)算法稳定性
冒泡排序算法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送在比较的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不发生交换,如果两个元素没有相等也会通过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所以相同的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实现:
1、golang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BubbleSort(values []int) {
    Len := len(values)
    for i := 0; i < Len-1; i++ {
        for j := i + 1; j < Len; j++ {
            if values[i] > values[j] {
                values[i], values[j] = values[j], values[i]
            }
        }
    }
}

func main() {
    values := []int{4, 93, 84, 85, 80, 37, 81, 93, 27, 12}
    fmt.Println(values)
    BubbleSort(values)
    fmt.Println(values)
    return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