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的含义:空间数据的的位置关系。地理对象的拓扑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邻: 是指对象之间是否在某一边界重合,例如行政区划图中的省、县数据。
重合: 是指确认对象之间是否在某一局部互相覆盖,如巴士线路和道路之间的关系。
**连通:**连通关系可以确认通达度、获得路径等。
拓扑主要作用:
**空间关系检查:**通过拓扑检查完成拓扑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保证数据质量,但拓扑会处理数据。拓扑错误也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正确观念:做数据,尽可能保证数据没有拓扑错误,而不是先做数据,反正有拓扑检查,检查出错误,后修改。(越修改工作量越大)。
**面积计算:**出成果前一定要保证数据没有拓扑错误。:
ArcGis中拓扑的几个基本概念
**容差(Tolerance)😗*XY容差是XY坐标之间所允许的最小距离,如果两个坐标之间的距离在此范围内,它们会被视为同一个坐标。
**脏区(Dirty Area)😗*在初始拓扑校验过程以后,已被改变的要素的周围区域,且该要素还需要执行额外的拓扑校验来发现错误。
**拓扑规则(topology rule)😗*定义地理数据库中一个给定要素内或两个不同要素类之间所许可的要素关系指令。
要素等级数,等级越高,移动要素越少,最高等级为1
建拓扑的要求:
ArcGis的拓扑都是基于geodatabase(mdb,gdb,sde),shp文件是不能进行拓扑检查的。首先要建立Feature Dataset (要素数据集),把需要检查的数据放在同一要素集下,要素集和检查数据的数据基础(坐标系统、坐标范围)要一致,直接拖进入就可以,拖出来也可以,有拓扑时要先删除拓扑。
常见拓扑规则介绍
**1、一个图层自身拓扑:**数据类型肯定一致,要么是点,要么线、要么面。
**2、两个图层之间的拓扑:**数据类型可能不同,有点点,点线、点面、线面、线线、面面六种,是检查前面或是检查后面,共12种,检查前提必须在同一FeatureDataset (要素集)下,数据基础(坐标系统、坐标范围)要一致。
SHP文件拓扑检查
SHP文件不能直接进行拓扑检查,必须放到数据的数据集下。
概念:ArcGIS 中的拓扑可以对要素数据集中要素类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建模。拓扑规则允许用户定义单个要素类或子类型中的要素之间或两个要素类或子类型之间的这些关系。拓扑规则允许您定义满足数据模型需求的空间关系。拓扑错误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可以使用ArcMap中的编辑工具轻松查找和管理这些规则。
1、 点拓扑规则
规则1(Point-Area):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原始解释:点必须在多边形边界上。)
举例:在地籍建库中,界址点必须在宗地的边界上,要是不在,就是错误。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位或者面边界。
规则2(Point-Line):Must be covered by endpoint of,(原始解释:点要素必须位于线要素的端点上。)
举例:水龙头必需在水管的末端。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位或者线要素。
规则3(Point-Line):Point must be covered by line,(原始解释:点要素必须在线要素之上。)
举例:地籍测量中,界址点必需在界址线上。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位或者线要素。
规则4(Point-Area):Must be properly inside polygons,(原始解释:点要素必须在多边形要素内,在边界上也不行。)
举例:楼栋号必选在小区面内。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位或者面边界。
规则5(Point-Point):Must coincide with,(原始解释:必须与其他点要素重合)
举例:检查两份点数据的一致性。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图层1或者图层2中的点位。
规则6(Point-Point):Must be disjoint,(原始解释:必须不相交)
举例:检查两份点数据是否存在重复。
修正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删除重复点。
2、线拓扑规则
规则1:Must not overlap,在同一层要素类中(同一层之间的关系),线与线不能相互重叠。
举例:
修正方法:将不需要的线段截断,再删除。
规则2:Must not intersect,同一层要素中,线与线不能重叠和相交(同一层之间的关系)。
举例:
修正方法:重合处合并,相交处打断。
规则3: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同一层中某个要素类中的线段必须被另一要素类中的线段覆盖(同一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