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当代哲学的困惑是什么?从此往后,所有想在哲学上有贡献的人,你必须先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前人总结了什么?现在还需要总结什么?相信我,包括我在内,全国14亿人没几个人能说清楚的。有人甚至说,当代没有哲学,只有哲学史!你去看看现在哲学家的著作,哪个是提出了新世界观,新方法论的?大方向上没有新突破,小的方向上有,尤其是方法论的具体实施方面。
为什么一开始就要问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无法避开这个问题!重构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世界,最本质的问题就应该先是这个问题。其实哲学和物理学一样,要有新的突破,必须有孕育它的土壤和温床。牛顿力学体系之后,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完美了,剩下要研究的东西不多了。开尔文爵士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上面只有两朵乌云了。”也正是对这两朵“乌云”的回答,开始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所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诞生的。杨振宁先生说过:“现在的物理学,除非有新的理论和条件出现,它才可能有大的变革。”对于现在而言,物理学理论似乎很完善了,标准模型也基本建立完成。至于大统一理论,很多人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样想其实不应该,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学其实也很精彩,物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杨振宁,温伯格,希格斯,盖尔曼,霍金等人都是杰出代表。人类还没有真正意义走出过地球,而近些年,希格斯粒子,引力波,黑洞等物理理论的证实,让我相信这一天不再遥远。而且新的物理时代极有可能在探索宇宙过程中被发现,无论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会迎来属于它的挑战!果真如此的话,哲学也能从中受益,不断完善甚至开拓出其他的分支理论。
你去百度现有的哲学理论,你读一下这些理论的名字,行动理论,反实在论,决定论,二元论,本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意志,印度教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自由意志主义,自由唯物主义,生命的意义,一元论,自然主义,虚无主义,现象论,实在论,物理主义,柏拉图式唯心主义,相对主义,数论,科学实在论,唯我论,主观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体论,类型论,真理融贯论,建构主义认识论,情境主义,决定论,经验主义,进化知识论,发生认识论,整全观,无限主义,固有观念说,实证主义,均变论……你要一口气读完还有些费力,然后你再想想,你要去把这些理论全部过一遍是一个什么概念。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现在有“哲学史”,却没有哲学“创新”,你扑进去之后,你觉得你会变成什么样?大多时候,你只能变成一个懂哲学历史的哲学人。学院教给你知识,但不能教给你“创新”。创新这个东西,还得自己来。只不过学院和学院氛围不一样,运行机制不一样,对于学生的助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灵遁者油画】
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在看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是折服的。我从不敢认为自己比马克思聪明。据说他精通8种语言,钻在图书馆研究了之前所有的哲学理论,才批判性地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要排名次,他肯定能排在影响人类进程前10的人物。
回到问题本身,回顾哲学历史发展,当下哲学的困惑是什么?困惑肯定是有的,有发问,就一定有困惑。你读了那么多的哲学理论名词之后,你也能感受到这种纠结。问题不是单一的答案,懂吗?然后当代哲学似乎又是那么繁荣和完善,也是通过那么多哲学理论名词你能体会到。人们想着对各种问题进行本质上的回答,从而诞生了那么多“主义”。
先回顾一下哲学发展历程:
古代哲学阶段: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关注宇宙本质和人类存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西方哲学的基本范式,主要探讨理性、知识、伦理和存在的根本问题。古代哲学的理论和特点在不同文明中有所差异,但通常可以通过一些核心思想体系来概括。
以下是古代哲学的几个重要思想流派及其特点:
1.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的早期哲学家到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哲学流派,希腊哲学的核心特点包括理性思辨、追求真理、注重自然和社会的法则。
主要学派和思想:前苏格拉底学派:
代表人物: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斯等。他们关心世界的根本元素和本质问题,试图通过自然的观察和理性推理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例如,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流变”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哲学注重道德和伦理问题。他提出了“自知之明”的理念,即强调“要认识自己”,通过对话和辩论追求真理。他的方法是通过提问引导对方思考,揭示人类知识的局限性。
柏拉图: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感官世界的影像,真正的实体是“理念”或“形式”。他强调理性和知识的追求,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哲学家应当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注重经验和观察,强调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他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并提出“四因说”来解释事物的发生与变化。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具体内容如下:
质料因:指事物由何种物质或材料构成 。例如,一座大理石雕像,大理石就是这座雕像的质料因。质料是事物的基础,它本身具有潜在的可能性,等待被赋予形式从而成为具体的事物。不同的质料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会对事物最终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
形式因:即事物的形式、形状或结构,决定了事物是什么。它赋予质料以特定的本质和特征,使质料成为具有特定功能和意义的事物。 对于前面提到的大理石雕像,雕塑家所构思并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造型,就是这座雕像的形式因。形式不仅是外在的形状,更是事物的本质规定,决定了事物所属的类别和其具有的功能。
动力因:引发事物运动、变化或生成的原因,即推动质料获得形式的力量 。在雕像的例子中,雕塑家使用工具对大理石进行雕琢的行为及过程,就是动力因。动力因可以是外在的力量,如工匠对材料的加工;也可以是事物内部的动力,如生物的生长发育动力源于其自身的生命机制。
目的因:事物存在和变化所追求的目的或目标 。雕塑家创作雕像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艺术理念、装饰空间,或者为了纪念某人某事,这些意图就是雕像的目的因。目的因不仅适用于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事物也有其目的。例如,植物的根向下生长,目的是为了获取水分和养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生长。
斯多亚学派、伊比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希腊化时期):这些学派注重个体的内心平静和伦理生活,回应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斯多亚学派强调理性与自然法则,伊比鸠鲁学派关注愉悦和痛苦的哲学,怀疑主义学派则提出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
古代哲学还包含印度哲学:印度古代哲学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思想体系,通常分为“正统”与“非正统”哲学。
吠陀哲学:吠陀经典是印度哲学的根基,包含关于宇宙、神灵、仪式等的教义。哲学讨论集中在“婆罗门”(宇宙的原理)和“阿特曼”(个人的灵魂)之间的关系。
奥义书哲学:奥义书提出了“梵我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的灵魂(阿特曼)与宇宙的本源(梵)是统一的。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印度教哲学奠定了基础。
释迦摩尼的佛教哲学:佛教哲学关注苦、集、灭、道四谛,强调解脱和无我。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无常”和“无我”,认为一切现象都在不断变化,人应当通过修行达到涅槃的状态。
筏陀摩那的耆那教【qí nà jiào】哲学:耆那教强调非暴力、非拥有、和精神纯净。它的哲学体系注重个体灵魂的解脱,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物质主义。
印度的六大哲学派系:
瑜伽派:关注心灵的控制和精神的解脱,强调冥想和自我修行。
逻辑派(米门萨派):注重语言、逻辑和推理。
唯物派(查尔瓦学派):认为物质世界是唯一的真实,否认超自然存在。
哲学派(奈耶派):注重感知和推理的结合。
韦丹塔派:强调梵我合一,认为宇宙和个体灵魂本质上是统一的。
古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主要集中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中。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是代表人物,儒家强调道德、仁爱、礼仪和社会和谐,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社会的责任。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教育和礼法来规范行为。
老子道家:道家哲学强调“道”作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老子的《道德经》提出“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人的自由与对自然的顺应。
墨子的墨家:墨家哲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主张社会应当实行普遍爱与平等,反对战争与暴力。墨子的学说注重实际的伦理实践与社会治理。
备注说明:此文中为最新版《重构世界》摘录,原版《重构世界》没有AI拓扑哲学体系,只有思维雏形。因为刚刚完成,还需要校对和修正,所以目前新版只有电子版。上图链接中的科普四部曲中的《重构世界》是旧版。特此备注。
韩非子等代表法家:法家注重法律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强调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反对过度的道德主义与儒家理想化的社会秩序。
埃及、巴比伦和其他古代哲学:尽管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哲学思想较为局限,且多与宗教和神话紧密相连,但它们的哲学对后来的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哲学:注重宇宙的和谐与秩序,强调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巴比伦哲学:多关注占星术、神学以及自然现象的解释,认为世界由神明控制。
中世纪哲学阶段:以宗教神学为主导,通过理性论证信仰,探讨上帝、灵魂和道德。以阿奎那等神学家为代表。
灵遁者,原名王银。中国独立学者,19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现居西安。艺术家,作家。2005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20年。其作品以朴素,深刻,具有哲学洞见性和想象力,在各大网络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灵遁者代表作品有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