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课程笔记(网上看视频记的)

H3C课程笔记
1、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①资源共享
②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
③综合信息服务(与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互联网三大技术:A(AI) B(Bigdata) C(Cloud)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LAN(局域网):由用户自行建设,使用私有地址组建的网络
②MAN(城域网):由运营商或大规模企业建设,连接城市范围的网络
③WAN(广域网):(狭义理解)由运营商建设,连接全国各个城域网的网络,又称骨干网、核心网、传输网
(广义理解)只要不是局域网,都可理解为一个广域网

4、网络拓扑
定义:网络设备连接排列的方式
分类: ① 总线型拓扑:(基本淘汰)所有设备共享一条公共线路,线路中断会导致所有设备中断通讯
②环形拓扑:(基本淘汰)所有设备共享一条环形总线,有一定冗余性
③星型 拓扑:(一般用于小型企业)其他节点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某条线路中断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但是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全网中断
④树形拓扑: 星型结构的进一步发散;
优点:结构简单、组网成本低、维护管理容易
缺点:中央节点压力大、可靠性差
⑤网状拓扑:节点之间有多条线路可达;
优点:可靠性高
缺点:组网成本高(指在防止环路配置上会消耗一定的带宽、CPU资源)、 维护管理复杂

5、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
①带宽: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总量 ,带宽越大,网络质量越好 ; 单位:bps bit per second(比特每秒)
一个英文字母或数字占1byte 一个汉字 占2byte 1byte=8bit
②延迟:数据从一个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延迟越低,网络质量越好;单位:ms

6、协议和标准
协议:数据通讯双方共同·遵守的通讯规则
标准:公认的,所有的厂商所共同遵守的协议规则
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7、OSI参考模型
产生背景:各大IT设备厂商只支持自己的私有协议,跨厂商设备兼容性差,导致用户购买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概念:定义了网络中设备做遵守的层次结构
优点:开放的标准化接口,协议不在封闭;多厂商设备兼容;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实现模块化工程,降低开发难度;便于故障排除
分层:(不能局限于层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七个功能模块)
①物理层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物理参数
②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寻址(每个设备MAC唯一)
③网络层:网络地址层寻址、路由
④传输层 :数据分段、建立端到端的连接、维护传输的可靠性
TCP:可靠的传输 (每次传输都有一个确认的过程) UDP:不可靠传输

⑤会话层:建立、维护、拆除应用程序间的会话(拆除虚电路)
⑥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结构;数据加密、压缩
⑦应用层:为应用程序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OSI参考模型的问题:划分层次过多,会话层、表示层存在意义不大;IP协议成为事实的网络层唯一协议

8、TCP/IP 参考模型
4层划分方法:
④应用层(将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统为应用层)
③传输层
②网络层
①网络接口层(将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统为网络接口层)

5层划分方法:
⑤应用层(将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统为应用层)
④传输层
③网络层
②数据链路层
①物理层

9、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定义:封装是指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额外信息形成新的数据;解封装是指除掉封装的额外信息,还原成原始数据
⑤应用层-------------->数据
④传输层-------------->数据段
③网络层 ------------>数据包
②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①物理层----------->比特流 (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 )

10、局域网设备
集线器:内部为总线型拓扑,任意时间只能有一台主机占用总线,连接的所有设备位于同一冲突域 ,工作在物理层,没有寻址能力,所有的数据泛洪式转发
交换机:内部每两个接口都有一条独立线路,每格接口都是独立的冲突域,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基于MAC地址寻址,数据可单点转发

11、IP基本原理
①IP定义:当前唯一的网络层协议标准,定义数据网络层的封装方式、编址方法
②IP头部封装格式 :见word文档
③IP地址
定义:网络层地址
格式:32位长度、点分十进制、由网络位+主机位组、网络位长度和数字完全一致的地址属于同一个网段
分类:A:1.X.X.X——126.X.X.X 前8位为网络位、后24位为主机位
B:128.X.X.X——191.X.X.X 前16位为网络位、后16位为主机位
C:192.X.X.X——223.X.X.X 前24位为网络位、后8位为主机位
D:224.X.X.X——239.X.X.X 组播地址(不可用于配置为地址)
E:240.X.X.X——255.X.X.X 科研用地址,不对外开放使用
IP地址分类是用来划分不同的网络规模
④特殊地址
Ⅰ:127.X.X.X ------>本地回环地址,用于标识本机
Ⅱ:主机位全0 ------>网络地址,用来标识某个网段
Ⅲ:主机位全1 ------->本网段广播地址
Ⅳ:255.255.255.255 ------->全网广播地址
Ⅴ:0.0.0.0 -------->任意IP地址
⑤公有地址:可以在互联网上的寻址,全球唯一,需要运营商分配
⑥私有地址:本地可以随意使用,无法在互联网上寻址
私有地址范围:A:10.X.X.X
B:172.16.X.X
C:192.168.X.X
运营商专用私有地址:100.64.X.X——100.128.X.X
⑦ARP协议
定义:地址解析协议,把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工作原理:A主机以广播的形式发送ARP查询请求,询问B主机的MAC地址,B主机以单播形式回复A主机本机的MAC地址,A主机把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写入ARP缓存表中
相关命令:查询ARP缓存 arp -a
清空ARP缓存 arp -d
⑧ICMP协议
Ⅰ:ping 测试网络连通性
Ⅱ:tracert 路由跟踪 (H3C的设备默认不开启此功能,开启路由跟踪功能需要的前置命令 :ip ttl-expires enable ip unreachables enable )
⑨IP数据转发原理: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属于同一网段,会直接查询目的IP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不属于同一网段,会先查询网关IP地址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⑩网关:本网段的出口IP

12、TCP/UDP
①端口:(端口范围0~65535)每个应用程序进出网络都需要经过一个唯一的端口,通过端口号来识别数据交由哪个应用程序处理
②服务端:固定端口号 客户端:1024以上随机端口
1024以下端口供知名端口使用
常见的知名端口号: TCP 80 HTTP
TCP 443 HTTPS=http+ssl/tls
TCP 20 21 FTP (文件传输协议)
TCP 23 TELNET
TCP 25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UDP 53 DNS(DNS一般在本地解析使用UDP;在远程解析时使用TCP)
③TCP的头部封装格式:见word文档
④TCP可靠性机制
Ⅰ:确认机制 Seq(封包序列号)= 上一次的ACK ACK(确认号)=上一次的Seq + 数据包长度 ,如果没有收到或收到的数据是不完整数据,会再次发送ACK请求对方重发
Ⅱ:三次握手 ( 见word文档)
Ⅲ:窗口机制 滑动窗口 通过通告对方本机的接受能力,来实现流量控制
Ⅳ:完整性校验 通过Checksum来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⑤TCP特征
优点:传输可靠性高
缺点:占用带宽高,传输延迟高
TCP适用场景: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高,但是对传输的延迟要求低
⑥UDP特征
优点:占用带宽低,传输延迟低
缺点:没有任何的可靠性机制
UDP适用场景:对传输延迟要求高,但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低

13、命令行操作基础
①H3C路由交换产品连接方法
Ⅰ: 使用console线本地连接 协议Serial,接口com口(连接真机与PC后,打开设备管理器,显示com几就连接几),波特率9600其他参数默认,适用于设备的初次调试
Ⅱ:使用Telnet远程访问 适用于设备上架配置好后的维护管理
Ⅲ:使用SSH远程访问 数据传输过程加密,安全的远程访问
②命令行使用基础
Ⅰ:命令行视图
用户视图 (只能查看配置,不能修改配置)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H3C] 系统视图 (可以查看和修改全局配置)
[H3C-g0/0] 接口视图 (可以对接口修改配置)

quit——> 退回上一个视图

return(CTRL+Z)——>直接跳至用户视图下

③常用查看命令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查看当前所有的配置

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查看所有三层接口的摘要信息(接口的IP地址、接口的连通状态)

display interface g0/0——>查看g0/0接口的详细信息

display version——>查看设备信息

display this ——>查看当前视图下配置了那些参数

④设备操作命令

sysname R1 ——>更改设备名称为R1(系统视图)

reboot——>重启设备(用户视图)

save——>保存当前配置(系统视图)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清空保存的配置(用户视图)不会影响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重启之后配置会完全消失

undo——>在命令前加undo代表执行该命令的反向操作(例如删除某个IP地址)

shutdown ——>手动关闭某个接口(接口视图)

undoshutdown——>手动开启某个接口

⑤命令行帮助
Ⅰ:命令简写
Ⅱ:?键命令提示
Ⅲ:Tab键自动补全

14、网络设备文件
①设备存储器
Ⅰ: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了Boot room程序
Ⅱ:Flash 闪存(相当于电脑的硬盘),永久存储操作系统文件、配置文件等数据
Ⅲ:RAM 内存,存储当前正在运行的数据,断电数据会丢失
②设备的配置文件
Ⅰ:当前配置 current-configuration 设备当前正在运行和生效的配置信息,存储在RAM中
Ⅱ:起始配置 saved-configuration或者startup-configuration 每次设备开机会自动加载的配置信息,存储在Flash中
Ⅲ:起始配置文件的备份 通过USB或者FTP把startup.cfg和startup.mdb 拷贝到其他存储设备,配置还原后,需要通过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 startup.cfg

15、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①以太网
定义:传输标准Ethernet Ⅱ类型帧的网络
特征:多路访问(是指在一个网段中能搞出N个设备),广播式的网络
MAC地址:每台设备生产时就写入的一个全球唯一的物理地址
48位长度 16进制格式地址 前24位为厂商标识,后24位为设备标识
以太网帧格式:目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 服务和类型(与IP头部的type of service类似) DATA 帧校验序列(FCS)
②交换机(全称:以太网交换机)
定义:工作在数据链路层,通过识别MAC地址来进行数据转发的设备
交换机数据转发原理:MAC地址表:——>记录交换机每个端口和所有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 一个接口可以多个MAC地址,一个MAC地址不能对应多个接口
——>老化时间为300秒(在300秒内若没有进行数据转发就会删除该条映射关系)
工作机制:交换机学习数据帧的MAC地址,来获得端口和设备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写入MAC地址表,
交换机检查数据帧额目的MAC地址从MAC地址表中的映射关系来判断把数据从哪个端口发出,
交换机对于目的MAC地址不存在于MAC地址表中的数据帧进行广播处理
数据帧的转发方式:对于目的MAC地址已知的单播帧,交换机查询MAC地址表进行转发
对与目的MAC地址未知的单播帧,交换机进行广播处理
对于广播帧,交换机继续广播处理
数据传输模式:单播——>接受者是某一个设备
广播——>接收者是所有其他设备
组播——>接收者是某一部分设备
广播域:网络中所有能接收到同样广播信息的设备集合,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16、VLAN
①定义:虚拟局域网,用来在二层网络中隔离广播域,不同VLAN的设备之间在纯粹的 二层网络 中无法相互通讯
②pc发送数据帧进入交换机,会被打上vlan tag;vlan tag 中的vlan id 就是收到帧的接口所属的vlan;一旦数据帧被打赏vlan tag,就会变成802.1Q格式的帧
交换机检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进行判断了如果MAC地址对应的接口允许vlan tag中的vlan id通过,则进行数据转发;否者,丢弃该帧
数据帧从出接口发往接受主机前,会剥离vlan tag,使之还原为标准的以太网帧格式(因为计算机只能识别以太网帧格式的数据类型)
③802.1Q:在源MAC地址和Type(服务和类型)之间携带vlan tag的帧格式,计算机不识别
④交换机端口类型
Access:必须加入到一个VLAN,只能加入到一个VLAN;从Access端口收到的帧,会打上端口所属的vlan tag;从access端口发出的帧会剥落tag,
Trunk: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数据通过;从trunk端口发出的帧保留vlan tag,但是缺省vlan除外,trunk端口收到未打tag的帧,会重新打上缺省vlan的tag,一般用来连接交换机
Hybrid: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数据通过;可以手动配置从Hybrid端口发出的帧,哪个vlan保留tag,哪个vlan剥离tag;Hybrid收到为打tag的帧,会重新打上缺省vlan的tag,既可以连接PC/路由器,也可以连接交换机

17、STP生成树协议
①二层环路带来的问题:广播风暴、MAC地址表震荡
②定义:用来解决 二层环路 问题
③BPDU
Ⅰ:定义 桥协议数据单元,用于传递STP协议相关报文
Ⅱ:分类
配置 BPDU:用于传递STP的配置信息(用于选举)
TCN BPDU:用于通告拓扑变更信息(用于报错)
④STP的选举机制(跟思科选举机制一样)
在所有交换机中选举出一台作为根网桥(也称根交换机)(Root bridge);
每台非根交换机选举出一个根端口(Rout port);
每个物理段上选举出一个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
剩下的没有角色的端口就是堵塞端口(Blocked port)
⑤开销 cost ,代表路径耗费的代价和成本,带宽越大,开销越小
⑥交换机端口状态
disable:禁用状态,被关闭的端口
blocking:闭塞状态 接收BPDU,不发送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闭塞端口所在状态)
listening:监听状态 接收并发送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持续15秒
learning:学习状态 接受并发送BPDU,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持续15秒
forwarding:转发状态 接受并发送BPDU,学习MAC地址,转发数据
⑦STP计时器
Hello time 2秒 配置BPDU的发送周期
Max age 20秒 判断链路故障的时间,10个Hello time周期
Forwarding delay 15秒 状态切换延迟
⑧STP拓扑变更机制(缩短至30-50秒)
Max age超时/有接口变更为转发状态,判断为拓扑发生变更,向网桥发起TCN BPDU;
收到TCN BPDU的交换机继续向根交换机转发TCN BPDU,到达根交换机为止;
根交换机收到TCN BPDU后,向所有端口发起TC置位的配置BPDU;
交换机收到TC置位的配置BPDU后,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缩短为15秒(MAC地址默认老化时间为300秒)
⑨STP的问题
收敛速度慢,故障切换时间太长;当网络中有大量主机频繁上下线,会导致TCN BPDU大量发送
⑩RSTP/MSTP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端口状态减少至3种;端口角色增加到4种 ,根端口和指定端口不变;
闭塞端口细分为两种 替代端口----->根端口的备份
备份端口----->指定端口的备份
边缘端口机制:当链路激活,边缘端口立即进入转发状态,不参与STP计算;
边缘端口UP/DOWN不会触发拓扑变更,建议把连接PC的端口配置为边缘端口
MSTP 多生成树协议
将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生成树实例,每个实例分别独立计算生成树,基于STP计算结果不同,实现不同vlan的流量负载均衡

STP生成树常用命令
display stp----->查看STP相关信息
display stp brief----->查看STP端口状态
stp global enable----->全局启用端口
undo stp enable----->关闭端口上STP(接口视图)
stp mode ‘stp/rstp/mstp’----->更改STP模式,默认是MSTP
stp priority ‘priority’----->更改交换机优先级
stp cost ‘cost’----->更改接口生成树的cost
stp edged-port----->配置端口为边缘端口

18、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①802.1X
定义:起源与WLAN协议802.1X,解决局域网终端的接入认证问题
认证方式:本地认证;远程集中认证
端口接入控制方式:基于端口认证;基于MAC地址认证
②端口隔离技术
用于在同一个vlan内部隔离用户,同一隔离组端口不能通讯,不同隔离组端口可以通讯

19、链路聚合
①定义:把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的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为一个逻辑端口
②功能
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聚合组内只要还有物理端口存活,链路就不会中断
Ⅱ:增肌链路传输带宽 避免了STP计算,聚合组内物理端口不会被堵塞,交换机之间的流量会自动在聚合组内的所有物理端口上负载分担
③负载分担 也称负载均衡,聚合后的链路会基于流自动负载分担
④分类
Ⅰ:静态聚合 双方不会协商聚合参数
Ⅱ:动态聚合 双方通过LACP协议协商聚合参数
⑤常用命令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number’----->创建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将以太网端口加入聚合组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查看链路聚合情况

20、DNS
①域名
Ⅰ:产生背景 通过IP地址访问目的主机,不便于记忆,通过容易记忆的域名来标识主机的位置
Ⅱ:域名的层次化结构
完整的域名结构 www. sina .com.cn .
主机名 二级域(自编) 顶级域 根域
根域
顶级域 主机所处的国家/区域,注册个人性质
二级域 注册人自行创建的名称
主机名 区域内部的主机名称
②定义:用于域名和IP地址的互相解析
③DNS查询模式
Ⅰ:递归查询 DNS服务器一定会返回一个确切的查询结构,客户端到DNS的查询
Ⅱ:迭代查询 DNS服务器会返回一个已知的其他DNS服务器,由申请者自行查询,DNS服务器到DNS服务器的查询
④H3C配置DNS代理(见配置页)

21、文件传输协议
①FTP
Ⅰ:定义 文件传输协议;C/S模型,具备身份验证功能;双TCP连接
Ⅱ:端口
控制连接 :21 用于传输FTP命令和执行信息
数据连接 :20 用于数据的上传、下载
Ⅲ:数据传输方式
主动方式 数据连接由服务器主动发起 控制连接 :21 数据连接 :20
被动方式 数据连接由客户端主动发起 控制连接 :21 数据连接 :服务器随机产生端口
②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基于UDP,69号端口,只有数据传输功能,不提供身份验证、目录列表等功能

22、IPv6
①IPv4的问题 地址资源已经耗尽,终端用户配置不够简便,协议本身不具备安全性和QOS特性
②IPv6的优势 几乎无尽的地址空间,终端用户无需任何配置,甚至不需要DHCP,协议自带安全性和QOS特性
③地址格式 冒号十六进制格式 ,每段16位,共8段,一共128位
④地址书写压缩

23、IP路由原理
①定义:路由器负责将数据报文在IP网段之间进行转发,路由是指导路由器如何进行数据转发的路径信息
②IP连通的前提:沿途的每台路由器都有到达目的网段的路由信息;路由时单向的路径信息,沿途每台路由器都要有往返双向的信息
③路由表
Ⅰ:作用 存储路由信息
Ⅱ:路由表查表规则 最长掩码规则 当数据包在路由表中匹配到多条掩码长度不同的路由时,会按照掩码最长的路由进行转发
路由迭代规则 当路由的下一跳位非直连网段地址,路由器会再次在路由表中查询下一跳地址,直到查询到下一跳是直连地址为止
④路由来源
Ⅰ:直连路由 根据直连接口所在网段自动产生,产生条件为接口UP,接口配置IP地址
Ⅱ: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到达每个目的网段的路由信息
特点:配置和维护繁琐复杂,没有协议开销,减轻设备和带宽压力
Ⅲ:动态路由 通过路由协议从邻居自动学习路由信息
特点:配置简单,维护便捷,协议开销会消耗设备资源和链路资源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年代久远,已经被淘汰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目前最主流的路由协议
BGP 边界网络协议,运营商之间使用的唯一协议
24、VLAN间路由
定义:指导设备对不同vlan间进行三层数据转发
实现方式:单臂路由(很少见到了 )----->交换机上划分多个vlan,路由器单线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接口划分多个子接口,交换机接口配置Trunk模式
三层交换----->三层交换机上启用vlanif三层接口,配置为网关IP,自动产生所有到达所有vlan的直连路由

25、静态路由
配置要点:如下一跳所在接口是点到点接口,可以以指出接口的方式来配置静态路由
如下一跳所在接口为以太网接口,只能以下一跳来配置静态路由
默认路由:目的网段0.0.0.0/0,当数据包在路由表中匹配不到明细路由时,按照默认路由转发

定义:路由协议是用来计算、维护
功能:邻居发现、路由交换、路由计算、路由维护

27、路由协议分类
按照使用位置分类:IGP 内部网关协议,运行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RIP、OSPF、IS-IS)
EGP 外部网关协议,运行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BGP)
自治系统:AS 一组被统一管理,运行在同一个IGP的路由协议组成的网络范围,一般不同城域网都是不同的AS,不同的运营商也是不同的AS

按照协议算法分类:距离矢量协议:度量值是跳数(RIP)
链路状态协议:度量值是开销(OSPF、IS-IS)
路径矢量协议:有多种度量值(BGP)

29、OSPF
RIP的缺陷:最大跳数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以跳数为度量值无法准确判断最优路径
路由更新发送完整的路由表消耗网络的带宽
收敛速度慢
协议会产生路由自环
定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特征,工作在IP层,协议号89
OSPF的初始化流程:
Ⅰ:建立邻居和邻接关系
双方互相发送hello报文发现和建立邻居关系,组播地址224.0.0.5
选举DR/BDR:
选举原因:广播网络中使路由信息交换更加高速有序
选举范围:每条广播链路上都要选举出一个DR和一个BDR
选举规则:优先级大的优先,默认优先级都是1
Router-id大的优先(建议手动配置一个本地回环口的IP地址作为Rid)

建立邻接关系----->关系状态:DRother与DR建立邻接关系
DRother与BDR建立邻接关系
DR与BDR建立邻接关系
DRother之间保持邻居关系

Ⅱ:邻接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实现区域内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
相关概念:链路状态通告(LSA)----->用来描述路由器的接口、路由条目的相关信息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存储在本地的所有LSA
LSA包含的内容:
①直连网络的链路状态信息
②邻居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工作流程:1、向邻居路由器发送DD报文,通告本地LSDB中所有的LSA摘要信息
2、收到DD报文后,与本地LSDB做对比,向对方发送LSR报文,请求发送本机所需的LSA的完整信息
3、收到LSR报文后,把对方所需的LSA的完整信息打包成一条LSU报文,发送至对方
4、收到LSU报文后,向对方回复LSAck报文,进行确认

Ⅲ:每台路由器根据本机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到达每个目的网段的最优路径,写入路由表

OSPF分区域管理:
分区域的原因:加快收敛速度,把网络故障隔离在区域内部
路由器的角色:IR----->内部路由器,所有接口都处于同一个区域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连接不同区域的路由器
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连接外部自治系统的路由器
区域类型: 骨干区域----->只能由一个骨干区域,骨干区域必须时连续的
非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骨干区域)
特殊区域

30、ACL包过滤(三层隔离技术,只负责对数据流的抓取和匹配,并不对数据进行任何操作;vlan是二层隔离技术)
①定义:访问控制列表,用于数据流的匹配和筛选
常见功能:
Ⅰ 访问控制 ACL+Packet-filter
Ⅱ 路由控制 ACL+Router-policy
Ⅲ 流量控制 ACL+QOS

②基于ACL的包过滤
Ⅰ 定义:对进出的数据包逐包检查,丢弃挥着允许通过,包过滤必须配置在接口的某个方向上才能生效,一个接口的一个方向只能配置一个包过滤策略

Ⅱ 包过滤的方向
入方向:只对从外部进入的数据包做包过滤
出方向:只对从内部发出的数据包做包过滤

Ⅲ 包过滤的工作流程
数据包到达接口检查是否应用了ACL,则进入匹配,否则放行;
按照ACL编号匹配第一条规则,匹配则进一步检查该条规则动作,否则与下一条规则进行匹配;
继续进行匹配,如匹配则检查规则动作,否则与下一条进行匹配;
当所有规则都不匹配,检查默认动作----->默认动作允许则放行 (华三用于包过滤是默认允许,其他是默认拒绝)
----->默认动作拒绝则丢弃
Ⅳ 注意事项
如果默认动作是允许,至少需要一条拒绝规则;
如果默认是拒绝,至少需要一条允许规则;
H3C的ACL用于包过滤默认允许,用于其他默认拒绝;
吧小范围的规则分配一个靠前的顺序;
在不影响实际效果的前提下,把包过滤尽量配置在离源地址最近的接口入方向

Ⅴ ACL的分类
基本ACL----->只对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匹配,编号2000-2900
高级ACL----->对数据包的五元组进行匹配(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编号3000-3900

31、NAT
定义:网络地址转换 通过把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是IP地址主机可以访问互联网,来解决公网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分类:静态NAT---->把公有地址一对一的静态映射给私有地址使用
基本NAT---->建立公有地址池,把地址池中的公有地址动态的映射给私有地址使用,本质上仍然是一对一的映射
NAPT----> 把公有地址和端口动态的映射给私有地址和端口,实现一个公有地址可以供多个私有地址同时使用访问互联网
转换源IP和源端口号,数据回包还原目的IP和目的端口
Easy IP---->NPAT的一种简易实现形式,适用于公网地址不固定的场景
NAT Server---->把公网IP的某个端口固定映射到私网IP的某个端口,让公网上的用户可以主动访问私网中的服务
转换目的IP和目的端口,数据回包还原源IP和源端口,也称端口映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