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洛南路径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既是秦岭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潜力巨大的农业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为洛南锚定改革方向、破解发展难题、激发乡村活力提供了行动指南。立足县域实际,洛南需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聚焦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核心领域,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意见》强调深化“三块地”改革,为洛南盘活土地资源、释放发展动能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承包地领域,洛南可结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试点政策,探索“大稳定、小调整”模式,妥善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812。针对宅基地,可在严守“城镇居民禁购农房”红线的同时,试点以入股合作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或仓储物流设施,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渠道812。此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可与县域产业园区建设结合,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用地需求,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反哺乡村812。
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粮油单产提质增效
《意见》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列为粮食安全的核心任务。洛南作为山区县,需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抓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坡耕地综合治理,推广耐旱抗逆作物品种,并依托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升种植效率812。同时,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在巡检镇、保安镇等主产区域建立千亩粮油高产示范片,通过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链条,实现单产与效益双提升812。
三、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构建“三产融合”新格局
《意见》首次提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洛南需立足核桃、连翘、食用菌等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开发核桃油、中药材萃取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打造“洛南核桃”“秦巴药谷”区域公用品牌48;另一方面,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草链岭、玉虚洞等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打造“春赏连翘花、夏避暑、秋采核桃、冬品药膳”的全季旅游模式812。
四、强化科技赋能,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实践
《意见》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洛南可聚焦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等领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等技术应用812。例如,在洛源镇试点建设“智慧药园”,利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和药材生长状态,实现精准化管理。同时,培育本土“新农人”,通过“专家工作站+田间课堂”模式,培养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812。
五、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
作为脱贫县,洛南需严格落实《意见》中“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求。一方面,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对易地搬迁户实施“一户一策”就业帮扶,依托社区工厂、公益岗位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强化脱贫攻坚资产管护,建立县乡村三级帮扶资产台账,将光伏电站、扶贫车间等经营性资产纳入市场化运营,确保收益持续惠及脱贫群众814。
六、优化基层治理,破解形式主义顽疾
《意见》明确“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洛南可借势推进基层减负,整合“多网合一”治理平台,清理冗余政务应用程序,让干部从“留痕应付”转向“实干服务”18。同时,加强“党建+治理”创新,在石门镇、三要镇试点“联村党委”机制,统筹跨村资源开发,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完善村民议事制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体系812。
结语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洛南乡村振兴标注了改革坐标、指明了实践路径。唯有以“深化农村改革”破题,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以“县域富民产业”强基,方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秦巴山区书写乡村振兴的“洛南答卷”。未来,洛南需进一步细化政策落地举措,在守住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山区县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