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心里过程吧,纪念自己思维的转变,虽然过程感觉自己很喽,但是最后也是反应过来了。
首先我说一下我第一个离开学校书本正式写的第一个小题目:制作一个可视化Excel表导入工具
应用场景是:不同的人导入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情况格式
1.我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得是怎么直接用程序去写这个东西,我用pyqt5去创建一个界面然后认为点这个按钮就完成导入,而我要实现这个按钮的功能,不得不说这是很可怜的想法,我洋洋得意的觉得自己想的好,不知道刚刚毕业得各位,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
教我的亲戚给我回答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做一件事情,首先想的是如何去做这个东西,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思路是什么,框架想法是什么,或者说你的方案是什么,这是一件很基础的事情。
2.承接上面我在听到这个框架,思路,我又觉得我行了,因为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是不同的人导入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情况格式,后面承接着数据分析嘛,我的第一想法是连接数据库,然后导入,查询,改,备份,用户权限,说到这估计大家都会笑我吧。
这次给我回答是:把后面权限都固定下来,你写一个框架,c/s(程序界面/服务器)或者b/s(游览器/服务器),就负责导入。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不对,我犯了什么错误呢?我犯了用的是程序的思维去想这个问题了,我仔细查看了框架的意思,发现框架其实就是包,或者类,在现有的包条件下设计自己的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我的想法是用程序的思维去解读框架,然后认为框架是什么都自己写的,当然不是说这个‘’框架是什么都自己写的‘’有问题,我是说这不是一个初学者要达到的深度,初学者更多是现有的理解与创新。
一套操作下来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的明明白白,也看到了,实际与书本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