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ync实时同步搭建步骤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中部署lsync服务,包括环境准备、rsync守护进程模式的设置、lsync服务端的安装与配置,以及创建密码文件和启动服务的步骤。最后,通过在服务端创建文件并验证同步功能来确认配置成功。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lsync搭建步骤

1、环境准备

  • lsync服务端10.0.0.42
  • rsync服务端10.0.0.41

2、rsync部署

详情见https://blog.csdn.net/m0_49562857/article/details/128664558?spm=1001.2014.3001.5502 中的模块6守护进程模式

3、lsync服务端部署

3.1 安装lsync服务

yum install -y lsyncd

3.2 修改lsync配置文件

vim /etc/lsyncd.conf

settings {          #lsync配置
logfile = "/var/log/lsyncd/lsyncd.log",    #lsync日志文件
pidfile = "/var/run/lsyncd.pid",     #记录进程ID的文件,可以不用配置
statusFile = "/var/log/lsyncd/lsyncd.status",    #运行状态文件,包括记录一些监控目录的变更信息
statusInterval = 5,     #将lsyncd的状态写入上面的statusFile的间隔,默认10秒
nodaemon = true,      #表示不启用守护模式,默认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指定inotify监控的事件,默认是CloseWrite,还可以是Modify或CloseWrite or Modify
maxProcesses = 5,    #同步进程的最大个数。假如同时有10个文件需要同步,而maxProcesses=5,则最大能看到有5个rysnc进程
maxDelays = 1,     #累计到多少所监控的事件激活一次同步,即使后面的delay延迟时间还未到
}

sync {     #sersync配置
    default.rsync,
    source = "/data",     #同步原目录
    target = "rsync_backup@10.0.0.41::data",     #同步目的地址,用户名,模块名
    delete = "running",     #目标目录和源目录不同时的删除方式,总共四种
    exclude = { ".tmp" },     #排除同步的文件,可以用rsync的正则
    delay = 3,     #累计事件,等待delay秒后进行rsync同步,默认15秒(最大累计到1000个不可合并的事件)。也就是15s内监控目录下发生的改动,会累积到一次rsync同步,避免过于频繁的同步
    init = false,     #只同步进程启动以后发生改动事件的文件,原有的目录即使有差异也不会同步。默认是true
    rsync = {     #rsync配置
         binary = "/usr/bin/rsync",     #rsync命令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同步详细模式输出
         password_file = "/etc/clint.password",     #其他的一些配置,这里表示限速,单位kb/s
    }
}

3.3 创建密码文件

echo "1" >/etc/clint.password
chmod 600 /etc/clint.password

3.4 启动lsync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lsyncd

4、验证是否可以同步

1.在lsync服务端监控的目录创建文件
touch test{01..10}.txt

2.在rsync服务端的备份目录中查看是否同步
l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