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P ---回顾基础

HCIP —回顾基础

计算机处理:抽象语言–>编码–>二进制–>电信号

OSI/RM—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国际化标准化组织—1979年

1876—贝尔电话 1946—第一台计算机

OSI核心思想—分层

应用层—提供人机交互,各种应用服务,将抽象语言转化为编码
表示层—将编码转化为二进制
会话层—维持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会话连接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传输—应用到应用之间的传输

​ — 端口号—16位二进制—0-65535(0保留),真实取值为1-65535.其中1-1023知名端口。—SPORT,DPORT

​ ---- Telnet 23,ftp 20/21,http 80,https 443,dns 53,dhcp 67/68

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 —IP地址->逻辑地址,标识广播域—SIP,DIP

​ —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构成,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网络位相同,则代表在同一个广播域内,属于同一个网段;不同就代表在不同的网段,

获取目标ip地址的方法:

​ 1.如果已知对方ip,则可以直接使用ip地址访问。

​ 2.通过域名访问服务器

​ 3.通过应用程序来进行访问

​ 4.通过广播获取

​ —MAC地址->物理地址

数据链路层—控制物理层,将二进制转换成电信号(以太网)

​ 在以太网中,可以使用MAC地址来物理寻址。

​ —MAC地址由48位二进制构成,全球唯一,格式统一

​ —SMAC,DMAC

获取目标MAC地址方法

​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一种地址

​ 1.正向ARP—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

​ 工作原理:首先主机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通过IP地址请求MAC地址。因为是广播帧,所以广播内所有设备都会收到请求报文。设备收到后,会先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之后再看请求的IP地址。如果是本地的IP地址,则回复ARP应答报文,如果不是,则直接丢弃。之后再发送信息之前,先查看ARP缓冲表,如果存在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转发;如果不存在,则发送ARP请求。

​ 2.反向ARP—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 3.免费ARP—按照正向ARP的工作原理,只不过请求的IP是自己本地的IP地址—自我介绍—检测地址冲突

物理层—传输或处理电信号

通过应用程序来进行访问

TCP/IP四层模型—标准模型—TCP/IP协议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五层模型—对等模型

封装—解封装

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端口号 — TCP,UDP—段

网络层—IP地址 — IP—包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中需要封装MAC地址 — 以太网协议—帧

物理层—比特流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ubunFCH-1669024002929)(C:\Users\hp\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21116163120321.png)]

OSI参考模型不支持跨层封装,而TCP/IP可以跨层封装。 — 跨层封装的好处,可以提高转发效率
1,跨四层封装 — 一般应用在直连的路由器之间。 — OSPF协议就是一个跨四层封装的协议,他的协议号为89。

2,跨三四层封装 — 一般出现在直连的交换设备之间 — STP

dhcp协议

![](https://img-blog.csdnimg.cn/7b7f80d41c514719b6d3b41901a4bd7b.png)

一,电脑获取IP地址
1, 手工配置
2,通过DHCP协议自动获取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C/S
1)客户端 — 服务器 — DHCP-Discover报文
传输层 — UDP — SPORT:68 DPORT:67
网络层 — IP — SIP:0.0.0.0 DIP:255.255.255.255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 SM:自己的MAC DM:全F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数据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先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之后将源MAC地址和进入的接口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的MAC地址表中,之后,再看目标MAC地址,根据目标MAC地址查看MAC地址表,如果表中存在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实现单播;如果没有记录,则将泛洪 — 除了进入的接口外,剩余所有接口都发送。
交换机在遇见三种帧时必然泛洪:
1,广播帧(目标MAC地址是广播地址的数据帧)
2,组播帧(目标MAC地址是组播MAC地址的数据帧)
3,未知单播帧(目标MAC地址是单播MAC地址的数据帧)
路由器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看二层,一看是广播帧,所以,解二层封装,将解开后的数据包发送给IP模块进行处理。IP模块需要先看目标IP地址,一看是受限广播地址,则解三层封装,因为协议字段为17,则交给UDP模块进行处理。之后依靠数据段中的目标端口号 — 67判断,交给对应的DHCP服务进行进一步处理。
2)服务器 — 客户端 — DHCP-offer报文 — 单播/广播
传输层 — UDP — SPORT:67 DPORT:68
网络层 — IP — SIP:68.85.2.1 DIP:68.85.2.101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 SM:服务器的MAC地址 DM:客户端的MAC地址
3)客户端 — 服务器 — DHCP-Request — 广播 — 这个数据包一定是以广播形式发送的,因为一方面它需要告诉获取IP地址的服务器,请求该IP地址;另一方面,需要告诉剩余没有获取IP地址的服务器,可以释放该地址。
4)服务器 — 客户端 — DHCP-ACK — 单播/广播
二,在浏览器中输入谷歌服务器的URL — 资源定位符
因为输入的内容中包含谷歌的域名信息,但是,访问服务器需要获取对方的IP地址信息,所以,需要使用DNS服务进行地址解析DNS请求报文
传输层 — UDP — SPORT:随机 DPORT:53 — 递归查询
网络层 — IP — SIP:68.85.2.101 DIP:68.87.71.226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 SM:自己MAC DM:???
ARP — 首先,主机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通过IP地址请求MAC地址。因为是广播帧,所以,广播域内所有设备都会收到请求报文。设备收到后,会先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之后,再看请求的IP地址。如果是本地的IP地址,则将回复ARP应答报文。如果不是,则将直接丢弃数据包。之后再发送信息之前,先查看ARP缓存表,如果存在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转发;如果不存在,则再发送ARP请求。
传输层 — UDP — SPORT:随机 DPORT:53 — 递归查询
网络层 — IP — SIP:68.85.2.101 DIP:68.87.71.226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 SM:自己MAC DM:网关的MAC地址
路由器的转发原理:数据来到路由器上,路由器会基于目标IP地址查看本地路由表,如果本地路由表中存在记录,则无条件按照路由条目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丢弃该数据包。
DNS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将先在本地缓存中查找记录,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则将向根服务器发送迭代查询。(迭代查询使用TCP协议封装传输层。)
三,通过HTTP协议获取谷歌服务器的网页信息。
因为,HTTP协议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所以,需要先建立点到点的连接,也就是TCP的三次握手。
建立连接之后,将发送HTTP的请求报文。
如果没有,则将向根服务器发送迭代查询。(迭代查询使用TCP协议封装传输层。)
三,通过HTTP协议获取谷歌服务器的网页信息。
因为,HTTP协议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所以,需要先建立点到点的连接,也就是TCP的三次握手。
建立连接之后,将发送HTTP的请求报文。
客户端会发送GET包请求网页信息,之后,服务器会回复HTTP的应答报文,其中将携带网页信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