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构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存储器最常见的两条线:地址线和数据线
地址线(单向)传递数据存放的地址信息,其宽度/根数 代表了该存储矩阵中存储单元的数量,也就是能存储多少信息。
数据线(双向)传递数据 。 其宽度/根数代表一次可以传递多少位信息。
读/写控制线:控制数据是读入还是写出。若是一根线WE表示:低电平写,高电平读。
若是两根线通常会出现‘OE’字样。此时‘OE’表示允许读,‘WE’表是允许写。
片选线:一个存储设备(比如说内存条)上是存在很多个存储芯片,该线选择在哪一个芯片上存储。从名字上就可以理解:(芯)片选(择)线。它有两种标识:
- C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若该管脚是低电平,说明该数据存在于该芯片。这种写法比较常见
- CE:芯片使能信号。这个我也只是简单了解。大概就是芯片选择后要通过使能信号才能正常工作。知道它是片选线信号就行。
假设一个芯片上存在14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那么该芯片的存储容量可计算为:
- 2 14 ∗ 8 位 = 16 k ∗ 8 位 2^{14}*8位=16k*8位 214∗8位=16k∗8位
译码驱动方式
线选法
解释一下上图过程:地址译码器通过将输入的数据转换为具体的地址线,通过读/写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数据写入或读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容量较小的芯片。
重合法
将所有的存储单元布局为一个二元的阵列。这个方法就是通过行列地址的确定,对存储单元进行确定。在进行读写操作。
20条地址线通过线选法译码,会译出1兆条线。而用重合法只有2k条
原视频地址
创作不易,转载可私信。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