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阻电流

定义:电势差就是电压差‌:(电势差或也称之为:电压)⭐⭐⭐

图中的电源电压是12v

如果拿导线直接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接,那么和正极直接相连的导线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压12v。同理和电源负极直接相连的导线就是0v。(导线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导线电阻很小,基本上对电压没什么影响)⭐⭐⭐

电阻器R1的电压(也称之为R1的电势差 /也叫做R1电压差/也叫做R1两端的电压)

分析电路图:


R1相对于R2,R3,R4是串联的(相对串联)因此可以把R2,R3,R4看成一个整体,所以R1 和 R(234)是串联。接着来分析R2,R3,R4这仨哥们,R3明显和R4是串联的,R2 和 R3、R4是并联的,所以R3、R4看成一个整体:R(34)总电阻是600Ω,R2 和 R(34)并联,R(234)总电阻是300Ω。根据欧姆定律U=IR。得出R1:R234 = 1:3 。所以R1的电压为3v,R(234) 的电压为9V。

因为R1电压为3v,说明R1两端的电势差为3V(也就是电压差为3V),R1左边导线直接和电源正极相连,因此R1左边的电压是12v,右边电压9v时才会形成电压差3/电势差3,也就是R1右边电压为9v时,R1电压才为3v。所以,A点就是9V。

而R3和R4是直接串联的,R(34) 和 R2是并联,根据定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两端电压都相等,且各支路两端电压=电源电压,此时A点就作为被R1分压之后的电源电压,R2,R3,R4的分到的电压也就是9V(A点可看成被分压过后的电源电压,此时只剩下了9V了),所以根据并联特性,R2电压为9v,R3+R4电压为9V(因为R3,R4是串联,他两个分那9v的电压)。根据R3和R4电阻之比得出电压之比,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得出:R3电压为6v,R4电压为3v。R4左边的导线直接和电源相连为0v,所以C的电压是0V。根据电电势差/电压差,可计算出B点的电压是3v。

【各支路的两端电压都是相等的,且都等于电源电压,不能说并联中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那下图中蓝色的部分与电源的负极直接相连,该蓝色部分也是干路,电压为0,总共不能说各支路电压为0吧。。。。。并联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干路电压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并联中的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

【电源电压一般指的是正极‌。电源电压通常指的是供电设备提供给电路的电压,其方向规定为(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

【每一步要根据串联/并联的特性,比如:并联电路中,电压特点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假如:电源直接和一个用电器A相连,那么A的电压(也称A的两端电压)就是该干路上的唯一电器元件,那么A的电压就等于电源电压。如果干路上出现了两个用电器串联:A和B,那么该干路上电压会被AB分压】⭐⭐⭐ 

巧计并联串联(并联分流,串联分压)


如果A相对于B来说是串联,A相对于C也是串联,那么我就可以把B和C当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A相对于(BC)整体是串联的。

如果通过A的电流仅仅只直接通过了B,然后流入电源负极。那么AB就是串联的(没有出现分流,没有出现分支,例如上图A和B只是相对的串联,并不是直接串联,因为通过A的电流不仅仅通过B,还通过了C,所以A和B的电流值当然不相同。因为总电流到了A之后,I总=IA,但是在M点时,也就是通过A的电流之后分流了,一部分流到B,一部分流到C了,所以在M点的电流值等于B+C电流值之和)

如下图:电路中添加了一个D电阻,通过D的电流也直接通过A。D和A之间的电流并没有分流,因此DA是直接串联在一起的。ID=IA

 如果将BC当成整体的话,那么D和A和(BC整体)就是直接串联的形态,那么ID = IA = I(BC),此时BC看成一个整体电阻只有0.5k了,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压比值,此时这三个哥们就是直接串联的模式,电流当然都是相同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