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笔记(一)

Class对象

当加载一个类时,JVM会在方法区中为这个类创建一个元数据表示,但这个元数据表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lass对象。然而,为了从Java代码中访问这些元数据,JVM会在堆上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的实例,这个实例包含了指向方法区中该类的元数据的引用。

Class对象本身(即java.lang.Class的实例)是在堆上分配的,但它内部包含了对方法区中该类的元数据的引用。这种设计允许Java程序通过Class对象来访问和操作类的元数据,同时由JVM来管理这些元数据的存储和生命周期。

Java 类加载机制

Java 类加载机制是 Java 运行时环境(JRE)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它负责将 Java 类的字节码加载到 JVM(Java 虚拟机)中,并使其能够被 Java 程序所使用。Java 类加载机制分为几个阶段,其中解析(Resolution)阶段是类加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 Java 类加载过程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加载(Loading)、链接(Linking)、初始化(Initialization),而解析通常被包含在链接阶段内。

类加载的主要阶段

加载(Loading)

加载阶段是由类加载器(ClassLoader)完成的,它负责查找并加载类的二进制数据到 JVM 中,生成代表这个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链接(Linking)

链接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子阶段: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

验证(Verification)

确保被加载的类的正确性,包括文件格式、字节码是否符合规范等。

准备(Preparation)

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默认的初始值(如零、null等,但不包括被 final 修饰的静态变量,它们的值在编译时就已确定)。

解析(Resolution)

将类、接口、字段和方法的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符号引用是编译时生成的,而直接引用是解析阶段将符号引用转换为内存中地址或偏移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常量池中的各种符号引用到直接引用的转换。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在类被加载和链接之后,JVM 会根据程序的需要对类进行初始化。初始化阶段主要是执行类的构造器 () 方法的过程,该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代码块(static block)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
解析阶段详解
解析阶段是链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主要处理类或接口、字段、方法的符号引用到直接引用的转换。这种转换是在程序实际运行期间,根据程序的运行需求动态进行的。例如,当一个方法被调用时,JVM 需要找到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即字节码),这个查找过程就涉及到了符号引用到直接引用的转换。

解析过程可以发生在多个不同的时间点,包括在类加载的解析阶段、在接口方法解析过程中,或者是在类的字段或方法的字节码被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懒加载)。这种灵活性确保了 Java 程序能够高效地运行,因为它只会在需要时才解析那些必要的部分。

总结来说,Java 类加载的解析阶段是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它是类加载机制中链接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Java 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正确性至关重要。

使用静态内部类如何实现单例模式

在Java中,使用静态内部类实现单例模式是一种既延迟加载又线程安全的方式。这种方式利用了Java的类加载机制,即静态内部类只有在被显式调用时才会被加载和初始化,从而实现了单例的延迟加载。同时,由于静态内部类的加载是由JVM保证线程安全的,因此这种方式也是线程安全的。

下面是一个使用静态内部类实现单例模式的示例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外部通过new创建实例
private Singleton() {}

// 静态内部类,持有外部类的唯一实例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提供一个公共的静态方法,返回唯一实例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其他方法...  

}
解释
私有构造方法:通过将构造方法私有化,防止外部通过new关键字创建Singleton类的实例。
静态内部类:在Singleton类内部,定义了一个静态内部类SingletonHolder。这个内部类持有一个Singleton类型的静态常量INSTANCE,并且这个常量在内部类被加载时初始化,即实现了延迟加载。
公共的静态方法:getInstance()方法是一个公共的静态方法,用于返回Singleton类的唯一实例。这个方法通过访问SingletonHolder.INSTANCE来获取实例,由于SingletonHolder是静态的,它只会在第一次被访问时加载和初始化,从而保证了INSTANCE的线程安全性和单例性。
优点
延迟加载:只有在getInstance()方法被调用时,静态内部类SingletonHolder才会被加载和初始化,从而实现了单例的延迟加载。
线程安全:由于静态内部类的加载是由JVM保证线程安全的,因此这种方式实现的单例模式也是线程安全的。
缺点
相对于枚举方式,静态内部类方式在代码简洁性上稍逊一筹。枚举方式不仅实现了单例模式,还提供了序列化机制,防止了多次实例化。
总结
使用静态内部类实现单例模式是一种既延迟加载又线程安全的优雅方式,适用于需要延迟加载单例对象的场景。

volatile

volatile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主要用于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但并不能保证原子性。下面是对volatile关键字的详细介绍:

  1. 可见性
    定义:当一个线程修改了由volatile修饰的变量的值,这个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这是通过禁止JVM的指令重排序来保证的,确保每次读取volatile变量时都能读取到最新的值。
    实现机制:volatile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来实现可见性。当一个线程修改了一个volatile变量的值,JVM会插入一个写屏障,确保这个修改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同样地,当一个线程读取一个volatile变量的值,JVM会插入一个读屏障,确保这个线程能够读取到最新的值。
  2. 有序性
    定义:volatile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从而确保程序按照代码的顺序执行。这是为了在多线程环境中避免由于指令重排序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happens-before关系:volatile的读写操作构成了happens-before关系,确保了一个线程对volatile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3. 原子性
    受限性:volatile只能保证对单次读/写的原子性,对于复合操作(如i++)则不能保证原子性。这是因为复合操作实际上包含了多个步骤,这些步骤在多线程环境中可能不是原子的,即可能会被其他线程的操作打断。
    注意事项:在32位机器上,对于long和double类型的变量,由于某些处理器可能不会一次性读取或写入全部64位,而是分两次进行,每次处理32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long或double变量,就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使用volatile修饰这些变量可以确保它们的可见性和有序性,但在64位机器上,由于处理器通常能够一次性处理64位的数据,所以不需要像32位机器那样担心这个问题。
  4. 应用场景
    标志位:当一个线程需要通知其他线程某个条件已经满足时,可以使用volatile修饰的标志位。
    单例模式的双重检查锁定:在双重检查锁定实现单例模式时,为了保证实例的可见性,需要使用volatile来修饰实例变量。
    读取-修改-写入模式:当多个线程需要读取一个变量的值,根据这个值进行一些计算,然后再写回这个变量时,可以使用volatile来确保这个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但请注意,如果计算过程本身不是原子的,那么仍然需要额外的同步措施。
  5. 注意事项
    volatile并不能替代synchronized或其他同步机制,在需要保证原子性或者复杂同步操作时,仍需要使用这些机制。
    在使用volatile时,需要确保对其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避免出现数据竞争或不一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volatile是Java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字,它通过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在多线程编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能保证原子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读屏障和写屏障

读屏障(Read Barrier)和写屏障(Write Barrier)是并发编程中用于同步和控制内存访问顺序的重要机制。它们在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环境下尤其重要,能够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读屏障(Read Barrier)
定义与功能:

读屏障主要用于防止读操作之间的重排序,确保在屏障之后的读操作能够看到屏障之前的写操作的结果。这意味着,当处理器执行到读屏障时,它会等待所有在屏障之前的写操作完成,并确保屏障之后的读操作能够读取到最新的数据。

作用:

保证可见性:确保一个处理器上的修改能被其他处理器观察到,即一个处理器的写操作对其他处理器是可见的。
防止重排序:阻止读操作之间的重排序,确保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代码顺序一致。
应用场景:

读屏障在多线程编程中常用于确保读取到的数据是最新的,特别是在共享数据被多个线程访问和修改时。例如,在Java中,volatile变量的读取操作就可能通过读屏障来实现其可见性保证。

写屏障(Write Barrier)
定义与功能:

写屏障主要用于防止写操作之间的重排序,确保在屏障之前的写操作在屏障之后的写操作之前完成。虽然写屏障自身并不直接保证可见性(因为它不保证写操作对其他处理器立即可见),但它确保了写入的顺序性。在某些系统中,写屏障可能与缓存刷新机制结合使用,间接影响数据的可见性。

作用:

保证顺序性:确保屏障之前的写操作在屏障之后的写操作之前完成,防止处理器或编译器对写操作进行重新排序。
间接影响可见性:在某些系统中,写屏障可能与缓存刷新机制结合使用,使得屏障之前的写操作对其他处理器可见。
应用场景:

写屏障在垃圾回收算法中尤为重要。例如,在Java的G1垃圾回收器中,写屏障用于在运行时探测并记录回收相关指针(interesting pointer),帮助回收器避免扫描整个堆来查找根。此外,在并发数据结构中,写屏障也常用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总结
读屏障和写屏障是并发编程中重要的同步机制,它们分别用于防止读操作和写操作之间的重排序,确保数据的可见性和顺序性。在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环境下,合理使用读屏障和写屏障对于编写高效、稳定的并发程序至关重要。

读屏障保证可见性原理

读屏障保证可见性的原理,主要基于它对内存访问顺序的控制和与缓存机制的交互。以下是对这一机制的详细解释:

  1. 内存访问顺序的控制
    读屏障(Read Barrier)在并发编程中用于防止读操作之间的重排序,确保在屏障之后的读操作能够看到屏障之前的写操作的结果。这是通过阻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来实现的。在多线程环境中,如果不对指令的重排序进行限制,就可能出现一个线程先写入某个值,但随后另一个线程却读取到了这个值之前的旧值的情况,即数据不一致或脏读。读屏障的插入,就像是一个“检查点”,确保了在执行读操作之前,所有之前的写操作都已经完成,并且它们的结果已经对后续的读操作可见。

  2. 与缓存机制的交互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处理器通常会使用缓存来存储最近访问的数据。然而,这种缓存机制也可能导致可见性问题。当一个处理器修改了某个共享变量的值时,这个修改可能首先被存储在本地缓存中,而不是立即同步到主内存或其他处理器的缓存中。读屏障的作用之一,就是与缓存机制交互,确保在执行读操作之前,处理器的工作内存(即缓存)中的数据是最新的,或者至少是能够反映所有之前写操作的结果的。这通常涉及使处理器的本地缓存中的相应数据条目失效,并强制从主内存中重新加载数据,或者通过其他机制(如写屏障后的缓存刷新)来确保数据的可见性。

  3. 示例与实现
    在Java中,volatile关键字就利用了读屏障和写屏障来实现其可见性和有序性的保证。当一个线程对volatile变量进行写操作时,Java内存模型会在写操作后插入一个写屏障,确保这个修改被立即同步到主内存中,并对其他线程可见。同样地,当一个线程读取volatile变量时,Java内存模型会在读操作前插入一个读屏障,确保这个线程读取到的是主内存中的最新值,而不是本地缓存中的旧值。这种机制就保证了volatile变量的可见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读屏障通过控制内存访问顺序和与缓存机制的交互,确保了一个处理器上的修改能被其他处理器观察到,即一个处理器的写操作对其他处理器是可见的。这是并发编程中保证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 13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路上阡陌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