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_28_Stream、数据库基础

1.StreamAPI

1.1 概念说明

数据渠道、管道,用于操作数据源(集合、数组等)所生成的元素序列。

集合讲的是数据,流讲的是计算

即一组用来处理数组,集合的API。

1.2 特点

Stream 不是数据结构,没有内部存储,自己不会存储元素。

Stream 不会改变源对象。相反,他们会返回一个持有结果的新Stream。

Stream 操作是延迟执行的。这意味着他们会等到需要结果的时候才执行。

 不支持索引访问、延迟计算、支持并行、很容易生成数据或集合

支持过滤,查找,转换,汇总,聚合等操作

1.3 应用场景

        流式计算处理,需要延迟计算、更方便的并行计算,更灵活、简洁的集合处理方式场景

1.4 代码实现

1.4.1 运行机制说明

        Stream分为源source,中间操作,终止操作。流的源可以是一个数组,集合,生成器方法,I/O通道等等。一个流可以有零个或多个中间操作,每一个中间操作都会返回一个新的流,供下一个操作使用,一个流只会有一个终止操作。中间操作也称为转换算子。Stream只有遇到终止操作,它的数据源会开始执行遍历操作。终止操作也称为动作算子,因为动作算子的返回值不再是 stream,所以这个计算就终止了。只有碰到动作算子的时候,才会真正的计算

1.4.2 创建流的方式

1.4.3 常见中间操作

1.4.3.1 概述

一个中间操作链,对数据进行处理,一个流可以有0~N个中间操作
  
他们每一个都返回新的流,方便下一个进行操作,但是只能有一个终止操作

1.4.3.2 常见中间操作

        filter : 对元素进行过滤筛选,不合符的就不要了

        distinct : 去掉重复元素

        skip : 跳过多少元素
 
        limit : 取最大条数(前几条)
  
        map : 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遍历并操作

        sorted : 排序

1.4.3.3 常见异常

Stream使用之后,必须生成新的流,不能使用原来的stream

可以进行链式调用,因为中间操作返回值都是一个新的stream

1.4.3.4 使用方式

public class Stream_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s = Arrays.asList("a", "b", "c", "a");
		Stream<String> stream = strings.stream();
		// stream.filter(x -> false);
		// Stream使用之后,必须生成新的流,不能使用原来的stream
		// 所以可以进行链式调用,因为中间操作返回值都是一个新的stream
		// stream.filter(x->false);
		/**
		 * filter : 对元素进行过滤筛选,不合符的就不要了
		 */
		// x->!x.equals("a") : 如果返回false,就不要该数据了,如果返回true,就要这个数据
		//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终止操作,把stream转换为集合
		List<String> value = stream.filter(x -> !x.equals("a")).collect(
				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skip : 跳过 本来是 abca 跳过两个 还剩下 ca
		 */
		stream = strings.stream();
		value = stream.skip(2).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map : 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遍历并操作
		 */
		List<Integer> list = Arrays.asList(1000, 1200, 1100, 900, 5500);
		Stream<Integer> stream2 = list.stream();
		// 涨薪百分之十
		List<Integer> result = stream2.map(x -> x + x / 10).collect(
				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distomct : 去除重复
		 * 
		 * 本来是 abca现在是[a, b, c]
		 */
		stream = strings.stream();
		value = stream.distinct().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limit : 前几条
		 * 
		 * 本来是abca 前两条是[a, b]
		 */
		stream = strings.stream();
		value = stream.limit(2).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sorted : 排序
		 */
		
		stream2 = list.stream();
		// [900, 1000, 1100, 1200, 5500] 默认升序
		// result = stream2.sorted().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匿名内部类  更改为降序
		// [5500, 1200, 1100, 1000, 900]
		// result = stream2.sorted(new Comparator<Integer>() {
		// @Override
		//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 return o2-o1;
		// }
		//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lambda写法
		result = stream2.sorted((x, y) -> y - x).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1.4.4 常见的终止操作

1.4.4.1 概述

        一旦执行终止操作,中间操作才会真正执行 并且 stream也就不能再被使用了

1.4.4.2 常见的终止操作

        forEach : 遍历

        collect : 收集器
  
        min,max,count,agerage 计算相关
  
        anyMatch 匹配数据,比如是否包含

1.4.4.3 使用方式

public class Stream_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s = Arrays.asList("a","b","c","a","c","a");
		Stream<String> stream = strings.stream();
		// forEach
		stream.limit(2).forEach(x->System.out.println(x));
		
		stream = strings.stream();
		// 获取条数,这种不如直接调用集合的size方法简单一些
		long count = stream.count();
		System.out.println(count);
		// 所以 这样很难体现出count的优势,一般需要结合中间操作执行,优势更大
		// 统计 有多少a
		stream = strings.stream();
		count = stream.filter(x->x.equals("a")).count();
		System.out.println(count);
		
		// 获取最大值 max
		List<Integer> integers = Arrays.asList(1,2,3,4,5);
		Stream<Integer> stream2 = integers.stream();
		Integer i1 = stream2.max((x,y)->x-y).get();
		System.out.println(i1);
		
		// 匹配数据 anyMatch
		stream2 = integers.stream();
		boolean flag = stream2.anyMatch(x->x==5);
		System.out.println(flag);
		// 上面 这种 使用集合的contains也可以解决,但是也有contains解决不了的问题
		System.out.println(integers.contains(5));
		
		// 比如 好多学生 判断是否有19岁的学生,使用contains的话,Student中就要覆写equals方法了
		List<Student> students = new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add(new Student("张三1", 18));
		students.add(new Student("张三2", 19));
		students.add(new Student("张三3", 17));
		students.add(new Student("张三4", 16));
		
		Stream<Student> stream3 = students.stream();
		flag = stream3.anyMatch(u->u.age==19);
		System.out.println(flag);
	}
}
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super();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2. 数据库

2.1 安装

2.2 概述

在操作系统中使用文件进行数据存储,跨平台性能 要差一些,而数据库是可以解决数据跨平台问题的

数据库 : 望文知义 就是遵循一定数据格式的数据集合,可以认为是对文件系统的改进 ,解决了操作系统跨平台问题

只要是同一个数据库文件,即使在Windows迁移到linux中 也是可以正常处理的

2.3 数据库的分类

Oracle

这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它的特点是闭源收费,但是功能强大稳定,而且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支撑团队。使用这种数据库的一般是大型企业、银行业、金融业。

MySQL

它也是关系型数据库。它的特点是开源免费,功能还是不错的,也比较稳定。通常使用这种数据库的,是中小企业等。因为它是开源的,所以我们有些企业可以对它做定制化、二次开发,以支持自己特殊的业务。比如阿里。说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BMS,是MySQL的订制二次开发,也是比较好用。

DataBaseManagerSystem

Memcached、Redis

这2者是非关系型数据库(Not Only SQL)。它们通常用K-V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使用场景为缓存(可做为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它俩都是基于内存存储的,它们的数据都是在内存中,所以访问速度要快。Redis还提供了定期向磁盘中进行序列化的机制,它的IO性能也是非常高的。

MongoDB

这个也是NOSQL数据库。它使用文档形式存储数据。它使用文档形式存储数据。使用场景,通常是大数据量高并发访问。它的性能也非常高。

2.4 关系型和非关系型

关系型数据库

        查询来数据,得到对象,而非关系型数据库,保存键值对 查询处理数据,得到数组

        而关系型数据库 对于java而言,一个类就可以对应一个表,一个类对象就可以对应表中一行数据,一个成员变量可以对应表中的一个列(字段),能够做到一一的映射,数据库中是以表作为基本单位的

非关系型数据库

        是存储键值对的,即有关系型数据库处理数据的方便性,也能处理大量数据,比较火的就是Redis、mongoDB了,各有千秋

        关系型数据库这里一个名词是ORM : Object Relationl Mapping 对象关系映射,它的作用是在关系型数据库和对象之间作一个映射,这样,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数据库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和复杂的SQL语句打交道,只要像平时操作对象一样操作它就可以了,更加面向对象

3. MySQL

3.1 概述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旗下产品。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关系系统之一,在 WEB 应用方面,MySQL是最好的 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之一。

        MySQL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

3.2 SQL分类

DQL 数据查询

DDL : 数据定义

DML : 数据操作

TCL : 事务机制

DCL : 权限控制

3.2.1 DCL-用户的创建和授权

在mysql中,内置一个超级管理员,就是root,在安装的时候已经指定了root的密码

但是在开发的时候,不会让我们使用root用户,这样权限太大,一般都会帮我们创建一个用户,并且我们这个用户只能操作我们相关的数据

# 创建用户语句

# CREATE USER '用户名'@'host' IDENTIFIED BY '密码';

CREATE USER 'zrz'@'127.0.0.1' IDENTIFIED BY 'zrz';

# 授权

# GRANT 权限 on 数据库.表 to '用户名'@'host' IDENTIFIED BY '密码';

# 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

# test.* 是test数据库下所有表  *.* 表示所有数据库下所有表

# 权限 : all privileges 所有权限 select 查询 update 更改 insert 添加 delete 删除 drop 删除表 create 创建表

GRANT SELECT on test.student to 'zrz'@'127.0.0.1' IDENTIFIED BY 'zrz';

FLUSH PRIVILEGES;

# 撤销授权

# grant 授权 revoke 撤销授权 , 语法一样 把to换成from即可

revoke SELECT on test.student from 'zrz'@'127.0.0.1' IDENTIFIED BY 'zrz';

# 删除用户 DROP

# DROP USER '用户名'@'host';

drop user 'zrz'@'127.0.0.1';

3.2.2 DDL-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

# 注释

-- 单行注释

/*

         多行注释

*/

-- 查看当前连接mysql服务的版本号

select version();

-- 查看当前连接的mysql中所有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 切换到test数据库下

use test;

-- 查看当前数据库下所有的表

show tables;

-- CREATE 创建 DROP 删除

-- USER 用户  database 数据库 table 表

--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y01;

--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ay01;

3.2.3 DDL-表的创建和删除

-- 创建day01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y01;

-- 切换到day01数据库下

use day01;

-- 创建表

-- create table 表名 (

--     列名 类型,

--     类名 类型,

--     .....

-- );

 create table student_info (

         -- id为整数

        id int,

         -- 姓名为字符串 并且20个字符

        name varchar(20),

         -- 成绩 小数,共5位 其中2位小数3位整数

         score decimal(5,2)

 );

-- 删除表

drop table student_info;

-- 查看建表语句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_info;

CREATE TABLE `student_info` (

  `id` int(11) DEFAULT NULL,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score` decimal(5,2) DEFAULT NULL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存储引擎 :

InnoDB

MyISAM

 create table `table` (

         -- id为整数

        id int,

         -- 姓名为字符串 并且20个字符

        name varchar(20),

         -- 成绩 小数,共5位 其中2位小数3位整数

         score decimal(5,2)

 );

drop table `table`;

建议所有的表名和列名 都加反引号 `` ~~

比如 table是建表关键字,如果我们想把表名弄成table,那么此时就需要加反引号括起来

但是不建议使用关键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所有对该表的操作,都必须加反引号

-- 假如已经有了这个表了,在创建就会报错  Table 'student_info' already exists

-- 可以这样解决 如果不存在就创建,存在就不创建,不创建就不会报错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udent_info (

         -- id为整数

        id int,

         -- 姓名为字符串 并且20个字符

        name varchar(20),

         -- 成绩 小数,共5位 其中2位小数3位整数

         score decimal(5,2)

 );

3.2.4 DML-数据操作

Insert : 添加数据

Update : 更新数据

Delete : 删除数据

3.2.4.1 Insert

-- INSERT 用于向数据库中 添加数据

-- 格式 : insert into 表名(列名,列名....) values(值,值.....);

-- 格式 :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值,值.....);

-- 注意 : 字符串需要加引号

insert into student_info(id,name) values(1,'张三');

insert into student_info(id,name,score) values(2,'李四',90.2);

3.2.4.1 Update

-- update : 更改数据

-- 注意 下面这种写法,是整个表的操作,会把表中所有数据全部更改

-- 格式 :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值,列名=值...;

-- 如果不是全表操作,就必须使用where 进行行判断

-- 格式 :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值,列名=值... where 列名=值;

update student_info set score = 60 where id = 1;

-- 所有学生成绩+10分

update student_info set score = score+10 ;

3.2.4.3 Delete

-- delete : 删除数据

-- 下面代码,没有使用where,就把表中所有数据都删除

-- 格式 : delete from  表名 ;

-- 只要不是把所有数据都删除,就需要使用where 筛选要删除的数据

-- 格式 :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列名= 值;

-- 需求 : 把不及格的删掉 成绩小于60

delet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score < 60;

-- 需求 : 把没有成绩的删掉 成绩 为null  

-- 注意 判断null 不能用 =null 应该用 is null , 同理 判断不为空 用 is not null

delet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score is null;

-- 需求 : 把不及格的删掉 成绩小于60 或 成绩为null

delet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score < 60 or score is null;

3.2.5 数据查询

Select : 查询数据

-- select : 数据查询

-- 格式 : select 列限定 from 表限定 where 行限定;

-- 表限定 : 你要查询那个表

-- 行限定 : 你要那些数据行

-- 列限定 : 你要得到那些列

-- 需求 : 查看 所有学生中,不及格的学生姓名

-- 表限定 : 学生表 , 行限定 : 不及格  , 列限定 : 学生姓名

select nam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score < 60;

-- 需求 : 查询所有学生信息  * 表示所有列

select * from student_info;

-- 需求 : 查询ID为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

select name,scor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id=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