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后,所谓的才俊,所有上位的杰青院士
都是靠团队刷文章上位的,那些老老实实干活、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老一辈牛人,慢慢被淘汰了。
0708和我女朋友认识的时候,她老板还是各种专家,后来慢慢就不行了。
同样,某导当年回国后建立了中国首个xxxx风洞,但是,我们不是那种刷文章的课题组,文章少得,慢慢也被淘汰了。
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文章少、科研水平高的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往往很好;那些刷文章上位的导师,往往和学生关系较差。
10年前,那些文章少、老老实实带学生的,真的很多师生关系亲如父子(女),那些产出大户,则师生关系紧张,什么抢一作都是这种课题组。但可惜,前者被历史淘汰了。
当然,也有人说,跟着后者,文章多多,找工作占便宜,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学术圈就是这样异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