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存储结构

sql写入的总结

  1. 执行前记录到undolog
  2. 数据写入到内存buffer pool
  3. buffer pool修改时记录redo log buffer
  4. redo log buffer写入到redo log中
  5. redolog写入时进行binlog刷盘操作
  6. 完成刷盘操作后告知redolog,redolog打commit标记
  7. 小部分io线程将buffer pool写入到ibd文件

mysql存储结构

建表后会在data目录下生成

​ frm文件存储表结构

​ ibd文件存储数据和索引

ibd在5.7版本之后才会为每张表生成独立的ibd文件,即独立表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页是innodb中内存与硬盘交互的最小存储单元,所以在磁盘中每个页都是连续的

我们经常查询的数据大都连续存在,基于此只需在磁盘中读取连续的数据放入内存,减少磁盘访问次数,这样提高了查询效率,固定的连续数据被称为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一段固定的连续数据大小为16kb,即使没有数据也会占用16k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页的结构

  • 页头
  • 数据行
  • 页尾

数据行最大不超过8kb

mysql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页和行机制来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取读取量大时,跨页读取数据

物理层面,磁头会移动,相较于磁道的移动,性能大大的降低;

应该尽可能在磁道上读取连续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方法

提供了区结构,区存储连续的64页,这样的话,跨页读取大概率会在附近,提高效率,如果频繁的读取某个页,将整个区都加载到内存buffer pool减少后续查询对磁盘的访问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在新建表时,不知道存储的数据级别,默认初始6个页,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区;8.0版本之后初次创建7个页;

这些页会被放在表空间的碎片区,

前4页分别记录

  1. 表空间和区组条目信息
  2. change buffer相关信息
  3. 段信息
  4. 索引跟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中有提到这些

当页申请增加到32页,后续都会申请完整的区

为了有效的管理区,又有了组结构

一组管理256个区共256mb

区组是物理结构,段是逻辑结构,并不对应连续区域;

非叶子节点段和叶子结点段构成了ibd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逻辑段管理页和区结构(页和区均为物理结构)构成ibd文件

组管理256个区

区管理64页

页在表新建时初始为6页,申请到32页后申请完整的区;

页就是每张表的独立表空间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