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篇文章是在新年之际写的,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年。
今天要介绍的名词为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测量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括对面状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或包括物理量,如灰度)数据。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及分布式领域,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不断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容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国内外各种数据采集机先后问世,将数据采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智能制造离不开车间生产数据的支撑。在制造过程中,数控机床不仅是生产工具和设备,更是车间信息网络的节点,通过机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将结果用于改善制造过程,将大大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和加工过程的集成性,从而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盖勒普MDC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
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MDC(Manufacturing Data Collection & Status Management)主要用于采集数控机床和其他生产设备的工作和运行状态数据,实现对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为MES和ERP等其他软件提供数据支持。MDC系统是机床数据采集系统和机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集成,是具有数据采集,机床监控,数据分析处理,报表输出等功能的车间应用管理和决策支援系统。
MDC通过与数控系统、PLC系统、以及机床电控部分的智能化集成,实现对机床数据采集部分的自动化执行,不需要操作人员的手动输入,这样保障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采集数据的挖掘方面,MDC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分析和处理,个性化的数据处理和丰富的图形报表展示,对机床和生产相关的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开机率、主轴运转率、主轴负载率、NC运行率、故障率、设备综合利用率(OEE)、设备生产率、零部件合格率、质量百分比等。精确的数据及时传递并分散到相关流程部门处理,实时引导、响应和报告车间的生产动态,极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了企业车间智能制造的进程。
1、OEE:
设备综合效率(OEE)即表现设备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是一种独立的测量工具。
设备综合效率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简称OEE。一般,每一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理论产能,要实现这一理论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和质量损耗。OEE就是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它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
OEE=可用率*表现指数*质量指数
其中:
可用率=操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它是用来评价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以及生产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指数=理想周期时间/实际周期时间=理想周期时间/(操作时间/总产量)=(总产量/操作时间)/生产速率
表现性是用来评价生产速度上的损失。包括任何导致生产不能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因素,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质量指数=良品/总产量
质量指数是用来评价质量的损失,它用来反映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返工的产品)。
OEE的另一种计算公式
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其中,时间开动率 = 开动时间/负荷时间
而,负荷时间 = 日历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开动时间 = 负荷时间 - 故障停机时间 - 设备调整初始化时间(包括更换产品规格、更换工装模具、更换刀具等活动所用时间)
性能开动率 = 净开动率×速度开动率
而,净开动率 = 加工数量×实际加工周期/开动时间
速度开动率 = 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
合格品率 = 合格品数量/ 加工数量
全局设备效率OEE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生产管理工具,在欧美的制造业和中国的跨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局设备效率指数已成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标准,也是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实施的重要手法之一。
OEE的第一次应用可以追溯到1960年,将它用于TPM (全员生产维修)的关键度量值。TPM是一种工厂改善方法,通过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来调动员工的自主性,从而持续、快速地改善制造工艺水平。
2、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种具有微处理器的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载入内存进行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CPU、指令及数据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数字模拟转换等功能单元组成。早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只有逻辑控制的功能,所以被命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来随着不断地发展,这些当初功能简单的计算机模块已经有了包括逻辑控制、时序控制、模拟控制、多机通信等各类功能,名称也改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是由于它的简写PC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简写相冲突,加上习惯的原因,人们还是经常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一称呼,并仍使用PLC这一缩写。
工业上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经相当或接近于一台紧凑型电脑的主机,其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领域。不管是在计算机直接控制系统还是集中分散式控制系统DCS,或者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中,总是有各类PLC控制器的大量使用。PLC的生产厂商很多,如西门子、施耐德、三菱、台达等,几乎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厂商都会有其PLC产品提供。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么多,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