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最全Docker与Dockerfile极简入门文档_docker 构建dockerfile,大专生三面蚂蚁金服

最后的话

最近很多小伙伴找我要Linux学习资料,于是我翻箱倒柜,整理了一些优质资源,涵盖视频、电子书、PPT等共享给大家!

资料预览

给大家整理的视频资料:

给大家整理的电子书资料: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给朋友,让我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从`"ping": executable file not found in $PATH`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是因为ping命令没有装导致的,刚刚明明装过ping命令了,为什么没有呢?这是因为在容器中的修改并不会影响镜像,通过`docker commit`命令可以将这个容器提交成一个新的镜像。命令如下:



docker commit 0299878039f0 ddfddf/ping


命令中`0299878039f0`是之前用`docker ps -a`查询出来的容器ID。


试一下我们新提交的镜像`learn/ping`:



docker run ddfddf/ping ping www.baidu.com


输出如下:



PING www.a.shifen.com (111.13.100.92)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promote.cache-dns.local (111.13.100.92): icmp_req=1 ttl=127 time=60.3 ms
64 bytes from promote.cache-dns.local (111.13.100.92): icmp_req=2 ttl=127 time=61.8 ms
…(以下省略)


可见ping命令可以使用了。在上面这个现象的背后,容器其实只是在镜像上面添加一个可写层,每当对这个容器进行修改都会在可写层标明与原本镜像的不同之处,当你使用`docker commit`命令时,只是提交了一个可写层,将它变成一个不可写的镜像层,而这个新的镜像和原本的镜像共享原本镜像的所有层,这就是所谓的docker分层机制,其实每个docker镜像都是由好多层构成的,这个机制能极大地缩小镜像占用的硬盘空间,如下图:


![docker分层机制](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222195112903.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MzMjU2Njg4,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刚刚我们运行ping命令的时候都是在前台运行的,在它运行的时候我们命令行做不了别的事情,只能眼睁睁地看它输出,使用如下命令可以让它后台运行:



docker run -d ddfddf/ping ping www.baidu.com


这个时候在控制台就看不到它的输出,使用`docker ps`可以看到这个容器的id,它是目前唯一正在运行的容器,如果想看它的输出的话可以使用`docker logs 容器ID`的方式查看。


使用`docker stop`命令可以停止这个后台运行的容器:



docker stop 2f371d67d92d


`2f371d67d92d`为这个容器在我的电脑上的ID


如果你想继续让这个容器运行,可以使用`docker start`命令:



docker start 2f371d67d92d


这个容器又会从刚才停止的地方重新运行,在初学的时候总是会搞混`docker start`与`docker run`命令,其实在理解了容器与镜像的区别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了,`docker run`使用来启动镜像的,而`docker start`是用来重新启动被停止的容器的。  
 只要镜像被执行了一次啊,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容器,所以此时用`docker -a`会看到好多废弃的容器,可以使用`docker rm 容器ID`的方式将他们删除掉,也可以使用如下的小技巧一次性删除所有容器:



docker rm $(docker ps -a -q)


不用担心,这里只是删除所有容器而已,镜像还完好无损的保留在那里。


这里把容器和镜像容易混淆的命令总结在了下表中:




|  | 删除 | 启动 |
| --- | --- | --- |
| 镜像 | docker rmi | docker run |
| 容器 | docker rm | docker start |


上文中一直使用容器ID来标明容器,其实在启动的时候可以通过–name选项来指定一个别名,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个别名来代替容器ID使用,注意这个别名必须在本台机器中唯一,示例如下:



docker run -d --name=test ddfddf/ping ping www.baidu.com
docker stop test
docker rm test


上面的命令中给容器起了一个叫做test的别名,然后使用它的别名将其停止与删除。


如果有些情况下不得已要进入容器内部进行操作的话,可以使用如下命令进入容器内部的shell:



docker run -d --name=test ddfddf/tutorial ping www.baidu.com
docker exec -ti test /bin/bash


`docker exec`用于在正在运行的容器中执行命令,`-ti`选项表示分配一个虚拟终端。注意`docker exec`只能在“正在运行”的容器中执行命令,所以在`docker run`的时候执行`ping`就是为了让这个容器一直运行,而不是立即退出。


### 再聊聊仓库(Registry)


之前讲过,Docker Hub Registry是Docker的官方仓库,其实这是一个有点类似于Github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提交与下载镜像,我们可以先去上面注册一个账户(地址:<https://hub.docker.com/>),注册账户时会有谷歌的人机认证系统,所以需要一些科学上网技巧。  
 注册完成后可以用如下命令在shell中登录:



docker login -u 用户名 -p 密码


在将镜像push到自己新建的账户之前,要用`docker tag`重命名一下,将镜像命名`你的用户名/镜像名`这种形式,不然会push认证不通过,代码如下:



docker tag ddfddf/tutorial 你的用户名/tutorial


`docker tag`并没有干太多的事情,只是创建了一个到`ddfddf/tutorial`镜像的引用。之后就可以使用`docker push`命令将自己的镜像推送到账户中去了,方便自己和别人的使用:



docker push 你的用户名/tutorial


搞定之后就可以使用以下命令登出了:



docker logout


登录上Docker Hub,你将能看到刚刚你push上去的镜像。


### 总结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Docker的三个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docker核心概念及其关联](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222195156153.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MzMjU2Njg4,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Dockerfile




---


如果你想要从一个基础镜像开始建立一个自定义镜像,可以选择一步一步进行构建,也可以选择写一个配置文件,然后一条命令(`docker build`)完成构建,显然配置文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需求的变更,这个配置文件就是Dockerfile。  
 学习Dockerfile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别人写的Dockerfile,遇到不会的指令就查一查Dockerfile的文档,文档地址如下:  
 <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builder/>  
 大家遇到不知道的指令多去里面翻一翻,下面我带着大家读几个开源Dockerfile,在读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第一个Dockerfile以阿里中间件大赛给的`debian-jdk8`镜像为例,Dockerfile文件如下:



FROM debian:stretch

ARG DEBIAN_FRONTEND=noninteractive
ARG JAVA_VERSION=8
ARG JAVA_UPDATE=172
ARG JAVA_BUILD=11
ARG JAVA_PACKAGE=jdk
ARG JAVA_HASH=a58eab1ec242421181065cdc37240b08

ENV LANG C.UTF-8
ENV JAVA_HOME=/opt/jdk
ENV PATH= P A T H : {PATH}: PATH:{JAVA_HOME}/bin

RUN set -ex
&& apt-get update
&& apt-get -y install ca-certificates wget unzip
&& wget -q --header “Cookie: oraclelicense=accept-securebackup-cookie”
-O /tmp/java.tar.gz
http://download.oracle.com/otn-pub/java/jdk/ J A V A V E R S I O N u {JAVA_VERSION}u JAVAVERSIONu{JAVA_UPDATE}-b J A V A B U I L D / {JAVA_BUILD}/ JAVABUILD/{JAVA_HASH}/ J A V A P A C K A G E − {JAVA_PACKAGE}- JAVAPACKAGE{JAVA_VERSION}u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35: …-x64.tar.gz \ &̲& CHECKSUM=(wget -q -O - https://www.oracle.com/webfolder/s/digest/ J A V A V E R S I O N u {JAVA_VERSION}u JAVAVERSIONu{JAVA_UPDATE}checksum.html | grep -E “ J A V A P A C K A G E − {JAVA_PACKAGE}- JAVAPACKAGE{JAVA_VERSION}u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90: …f2 | xargs) \ &̲& echo "{CHECKSUM} /tmp/java.tar.gz” > /tmp/java.tar.gz.sha256
&& sha256sum -c /tmp/java.tar.gz.sha256
&& mkdir ${JAVA_HOME}
&& tar -xzf /tmp/java.tar.gz -C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37: …omponents=1 \ &̲& wget -q --hea…{JAVA_VERSION}/jce_policy-${JAVA_VERSION}.zip
&& unzip -jo -d ${JAVA_HOME}/jre/lib/security /tmp/jce_policy.zip
&& rm -rf ${JAVA_HOME}/jar/lib/security/README.txt
/var/lib/apt/lists/*
/tmp/*
/root/.wget-hsts


在解释含义之前,我们先体验一下如何用Dockerfile打包一个镜像,新建一个空目录,假设就是`~/debian-jdk8`吧,cd进这个目录,新建一个`Dockerfile`,然后把上面的内容copy进去,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



docker build -t debian-jdk8:v1.0 .


其中`-t debian-jdk8:v1.0`表示打包的镜像名为debian-jdk,tag为v1.0(前面说过,tag是可以任意命名的,不一定要是这种格式),注意命令的最后有一个`.`,这个表示打包的上下文(其实就是Dockerfile所在目录)是在当前目录,然后目录下的Dockerfile就会被编译执行。


执行完毕后运行`docker images`就会发现多了一个`debian-jdk8`镜像。


下面来解释一下Dockerfile的结构,那些字母全部大写的每行第一个单词都是Dockerfile的指令,可以看出这个Dockefile中包括的指令有`FROM`、`ARG`、`ENV`、`RUN`,下面的表格中我对其含义进行了解释:




| 指令 | 含义解释 |
| --- | --- |
| FROM | `FROM debian:stretch`表示以`debian:stretch`作为基础镜像进行构建 |
| RUN | 可以看出`RUN`后面跟的其实就是一些shell命令,通过&&将这些脚本连接在了一行执行,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减少镜像的层数,每多一行`RUN`都会给镜像增加一层,所以这里选择将所有命令联结在一起执行以减少层数 |
| ARG | 特地将这个指令放在RUN之后讲解,这个指令可以进行一些宏定义,比如我定义`ENV JAVA_HOME=/opt/jdk`,之后RUN后面的shell命令中的`${JAVA_HOME}`都会被`/opt/jdk`代替 |
| ENV | 可以看出这个指令的作用是在shell中设置一些环境变量(其实就是export) |


### 多阶段构建(multi-stage build)


这个功能是在Docker17.05版本及以上才出现的,主要用于解决docker镜像构建的中间冗余文件的处理,这里只做简要介绍,更详细的解释请看官方文档:  
 <https://docs.docker.com/develop/develop-images/multistage-build/>


有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古怪,里面会有多个`FROM`指令或者`FROM...AS...`指令(这都是多阶段构建的标志),比如如下的dockerfile(来源于阿里中间件大赛的agent-demp,完整项目请见:<https://github.com/DQinYuan/Agent-demo>):



Builder container

FROM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aliware2018/services AS builder

COPY . /root/workspace/agent
WORKDIR /root/workspace/agent
RUN set -ex && mvn clean package

Runner container

FROM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aliware2018/debian-jdk8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services/mesh-provider/target/mesh-provider-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provider.jar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services/mesh-consumer/target/mesh-consumer-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consumer.jar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agent/mesh-agent/target/mesh-agent-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agent.jar

COPY --from=builder /usr/local/bin/docker-entrypoint.sh /usr/local/bin
COPY start-agent.sh /usr/local/bin

RUN set -ex && mkdir -p /root/logs

ENTRYPOINT [“docker-entrypoint.sh”]


如果你懒得点进去我刚刚给出的完整项目地址,看下面的截图也大概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agent-demo项目结构](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222195248955.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MzMjU2Njg4,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Java的Maven项目。


先解释几个之前没解释过的指令:




| 指令 | 含义解释 |
| --- | --- |
| FROM…AS… | 这是Docker 17.05及以上版本新出来的指令,其实就是给这个阶段的镜像起个别名:`FROM ...(基础镜像) AS ...(别名)`,在后面引用这个阶段的镜像时直接使用别名就可以了 |
| COPY | 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来回复制文件的,`COPY . /root/workspace/agent`表示将当前文件夹(`.`表示当前文件夹,即Dockerfile所在文件夹)的所以文件拷贝到容器的`/root/workspace/agent`文件夹中。通过`--from`参数也可以从前面阶段的镜像中拷贝文件过来,比如`--from=builder`表示文件来源不是本地文件系统,而是之前的别名为builder的容器 |
| WORKDIR | 在执行`RUN`后面的shell命令前会先`cd`进`WORKDIR`后面的目录 |
| ENTRYPOINT | 这个参数表示镜像的“入口”,镜像打包完成之后,使用`docker run`命令运行这个镜像时,其实就是执行这个ENTRYPOINT后面的可执行文件(一般是一个shell脚本文件),也可以通过`["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这种方式来赋予可执行文件的执行参数,这个“入口”执行的工作目录也是`WORKDIR`后面的那个目录 |


知道上面这些指令后尝试阅读一下之前给出的Dockerfile。按照官方文档的说法,多阶段构建中每一个`FROM`指令表示开始一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个`FROM`开始,在第二个`FROM`之前结束,片段如下:



Builder container

FROM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aliware2018/services AS builder

COPY . /root/workspace/agent
WORKDIR /root/workspace/agent
RUN set -ex && mvn clean package


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项目拷贝到镜像(`COPY . /root/workspace/agent`)中用maven打包(`mvn clean package`)一下。


第二阶段的片段如下:



Runner container

FROM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aliware2018/debian-jdk8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services/mesh-provider/target/mesh-provider-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provider.jar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services/mesh-consumer/target/mesh-consumer-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consumer.jar
COPY --from=builder /root/workspace/agent/mesh-agent/target/mesh-agent-1.0-SNAPSHOT.jar /root/dists/mesh-agent.jar

COPY --from=builder /usr/local/bin/docker-entrypoint.sh /usr/local/bin
COPY start-agent.sh /usr/local/bin

RUN set -ex && mkdir -p /root/logs

ENTRYPOINT [“docker-entrypoint.sh”]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https://bbs.csdn.net/topics/618542503)**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trypoint.sh /usr/local/bin
COPY start-agent.sh /usr/local/bin

RUN set -ex && mkdir -p /root/logs

ENTRYPOINT ["docker-entrypoint.sh"]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17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