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常用类库API

前言

Java提供了众多常用的类库和API,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Java类库API的概述:

  1. java.lang包:这个包包含了Java语言的核心类,如String、Object、Math等。它提供了很多基本的类和方法,用于处理字符串、基本数据类型、对象等。

  2. java.util包:这个包包含了许多实用的工具类,如集合框架(ArrayList、HashMap等)、日期和时间处理(Date、Calendar等)、随机数生成器(Random)、输入输出操作(Scanner等)等。

  3. java.io包:这个包提供了各种用于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类和接口,如文件读写(File、FileReader、FileWriter等)、流(InputStream、OutputStream等)等。

  4. java.net包:这个包提供了用于网络编程的类和接口,如Socket、ServerSocket等,用于创建网络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等。

  5. java.sql包:这个包提供了与数据库交互的类和接口,用于执行SQL查询、连接数据库、处理事务等。其中,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Java与关系型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标准API。

  6. java.awt包和javax.swing包:这两个包提供了用于创建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类和接口。awt包提供了原始的窗口、按钮、文本框等组件,而swing包则提供了更强大和可定制的GUI组件。

除了上述常见的包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Java类库和API,用于处理XML、JSON、加密解密、多线程、并发等方面的功能。此外,Java还提供了各种工具类和框架,如日志(java.util.logging、log4j)、单元测试(JUnit)、序列化(java.io.Serializable)等。

字符串操作

字符串操作——String类

String类是Java中用于表示和操作字符串的核心类,位于java.lang包下。它是不可变(immutable)的,也就是说一旦创建了String对象,就不能修改其内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String类的常见操作:

  1. 创建字符串对象:

    • 使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字面量:String str = "Hello World";

    • 使用new关键字创建String对象: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World");

  2. 获取字符串长度:

    • 使用length()方法获取字符串的长度:int length = str.length();

  3. 字符串连接:

    • 使用"+"运算符连接字符串:String concatStr = str1 + str2;

    • 使用concat()方法连接字符串:String concatStr = str1.concat(str2);

  4. 字符串比较:

    • 使用equals()方法比较字符串内容是否相等:boolean isEqual = str1.equals(str2);

    • 使用equalsIgnoreCase()方法忽略大小写比较字符串:boolean isEqual = str1.equalsIgnoreCase(str2);

    • 使用compareTo()方法按照字典序比较字符串:int compareResult = str1.compareTo(str2);

  5. 截取子字符串:

    • 使用substring()方法截取指定范围的子字符串:String subStr = str.substring(startIndex, endIndex);

  6. 查找字符或子字符串:

    • 使用indexOf()方法查找指定字符或子字符串首次出现的位置:int index = str.indexOf(ch);int index = str.indexOf(subStr);

    • 使用lastIndexOf()方法查找指定字符或子字符串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int lastIndex = str.lastIndexOf(ch);int lastIndex = str.lastIndexOf(subStr);

    • 使用contains()方法判断字符串是否包含子字符串:boolean containsSubStr = str.contains(subStr);

  7. 替换字符或子字符串:

    • 使用replace()方法替换字符串中的字符或子字符串:String replacedStr = str.replace(oldChar, newChar);String replacedStr = str.replace(oldSubStr, newSubStr);

  8. 字符串分割:

    • 使用split()方法按照指定的分隔符将字符串拆分成字符串数组:String[] strArray = str.split(delimiter);

  9. 字符串转换:

    • 使用toUpperCase()方法将字符串转换为大写字母形式:String upperCaseStr = str.toUpperCase();

    • 使用toLowerCase()方法将字符串转换为小写字母形式:String lowerCaseStr = str.toLowerCase();

    • 使用valueOf()方法将其他类型的数据转换为字符串:String str = String.valueOf(data);

  10. 字符串格式化:

    • 使用printf()方法实现格式化字符串输出:System.out.printf("Hello, %s!", name);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tring类是不可变的,对字符串执行任何修改操作都会返回一个新的String对象。因此,在频繁修改和拼接字符串的场景下,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或StringBuffer类来提高性能。

String类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来处理字符串,能够满足大部分字符串操作的需求。开发者只需熟悉常用的方法和其使用方式,便可高效地进行字符串处理。

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类

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是Java中用于操作可变字符串的类,它们都位于java.lang包下。与String类不同,这两个类可以修改字符串内容而不会创建新的对象。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类的方法几乎完全相同,区别在于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即多线程环境下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StringBuilder则是非线程安全的。因此,在单线程环境下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以提高性能,而在多线程环境下则建议使用StringBuffer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的常见操作:

  1. 创建可变字符串对象:

    • 使用new关键字创建StringBuilder对象: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2. 添加字符串:

    • 使用append()方法在字符串末尾添加字符串:sb.append(str);

  3. 插入字符串:

    • 使用insert()方法在指定位置插入字符串:sb.insert(index, str);

  4. 删除字符串:

    • 使用delete()方法删除指定范围内的字符串:sb.delete(startIndex, endIndex);

    • 使用deleteCharAt()方法删除指定位置的字符:sb.deleteCharAt(index);

  5. 替换字符串:

    • 使用replace()方法替换指定范围内的字符串:sb.replace(startIndex, endIndex, str);

  6. 反转字符串:

    • 使用reverse()方法将字符串反转:sb.reverse();

  7. 获取长度和容量:

    • 使用length()方法获取StringBuilder对象中字符串的长度:int length = sb.length();

    • 使用capacity()方法获取StringBuilder对象的容量:int capacity = sb.capacity();

需要注意的是,当对StringBuilder或StringBuffer进行修改操作时,如果其容量不足以容纳新的字符串,它们将自动扩容。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的默认初始容量为16个字符,但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或setLength()方法指定更大的初始容量。

总之,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类都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来进行可变字符串的操作。在对字符串进行频繁的修改、拼接等操作时,使用这两个类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需要根据实际场景选择使用哪一个类,以平衡性能和线程安全的需求。

Math与Random类

Math类

当涉及基本的数学计算时,Java提供了Math类作为一个工具类来帮助我们执行各种数值操作。下面是Math类常用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示例:

  1. abs()方法: abs()方法返回给定值的绝对值。

    int num = -10;
    int absNum = Math.abs(num);
    System.out.println(absNum); // 输出结果:10
  2. sqrt()方法: sqrt()方法返回给定值的平方根。

    double num = 16;
    double squareRoot = Math.sqrt(num);
    System.out.println(squareRoot); // 输出结果:4.0
  3. pow()方法: pow()方法返回给定值的指定次幂。

    double base = 2;
    double exponent = 3;
    double result = Math.pow(base, exponen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输出结果:8.0
  4. max()和min()方法: max()方法返回给定两个值的最大值,min()方法返回给定两个值的最小值。

    int num1 = 5;
    int num2 = 10;
    int maximum = Math.max(num1, num2);
    int minimum = Math.min(num1, num2);
    System.out.println(maximum); // 输出结果:10
    System.out.println(minimum); // 输出结果:5
  5. round()方法: round()方法返回给定值的四舍五入结果。

    double num = 3.6;
    long roundedNum = Math.round(num);
    System.out.println(roundedNum); // 输出结果:4
  6. random()方法: random()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浮点数,其范围在0到1之间。

    double randomNumber = Math.random();
    System.out.println(randomNumber); // 输出结果:0.123456789(0到1之间的随机数)

上述是Math类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基本的数学计算。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执行绝对值、平方根、幂运算、最大值和最小值比较、四舍五入以及生成随机数等操作。

Random类

Random类是Java中用于生成随机数的工具类。它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生成不同类型的随机数,包括整数、浮点数和布尔值。

使用Random类时,通常需要创建一个Random对象,然后调用其相应的方法获取随机数。下面详细介绍Random类中常用的方法及示例:

  1. nextBoolean()方法: nextBoolean()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布尔值。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boolean randomBoolean = random.nextBoolean();
    System.out.println(randomBoolean); // 输出结果:true 或 false
  2. nextInt()和nextLong()方法: nextInt()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整数,nextLong()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长整数。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randomInt = random.nextInt(); // 生成随机的整数
    long randomLong = random.nextLong(); // 生成随机的长整数
    System.out.println(randomInt);
    System.out.println(randomLong);

    如果需要限制生成的随机数范围,可以使用方法的参数来指定范围,例如: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randomInt = random.nextInt(100); // 生成0到99之间的随机整数
    long randomLong = random.nextLong(); // 生成随机的长整数
    System.out.println(randomInt);
    System.out.println(randomLong);
  3. nextFloat()和nextDouble()方法: nextFloat()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浮点数,nextDouble()方法返回一个随机的双精度浮点数。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float randomFloat = random.nextFloat(); // 生成随机的浮点数
    double randomDouble = random.nextDouble(); // 生成随机的双精度浮点数
    System.out.println(randomFloat);
    System.out.println(randomDouble);
  4. 设置种子值: Random类的构造函数可以接受一个种子值参数,用于初始化伪随机数生成器。如果不传入种子值,则会使用系统时间作为默认的种子值。如果使用相同的种子值创建多个Random对象,它们将产生相同的随机数序列。

    long seed = 123456789L;
    Random random1 = new Random(seed);
    Random random2 = new Random(seed);
    ​
    int num1 = random1.nextInt(100);
    int num2 = random2.nextInt(100);
    System.out.println(num1); // 输出结果:87
    System.out.println(num2); // 输出结果:87

以上是Random类中常用的方法及示例。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生成随机的布尔值、整数、长整数、浮点数和双精度浮点数。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种子值来控制随机数的序列。

日期操作类

在Java中,有多个日期操作类可用于处理日期和时间。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日期操作类:

  1. java.util.DateDate类是Java中最基本的日期操作类,它表示特定的瞬间,精确到毫秒。然而,该类在Java 8及更高版本中已过时,推荐使用java.time包中的日期和时间类。

  2. java.util.CalendarCalendar类提供了一种处理日期和时间的方式。它可以用于执行日期计算、比较和格式化操作。但是,该类不够简洁易用,并且对于某些操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3. java.time包: java.time包是Java 8引入的日期和时间API,提供了一组现代化的日期和时间处理类。该包中的类都是不可变的,线程安全的,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来处理日期、时间、时间间隔和时区。

    • LocalDate:表示日期(年、月、日)。

    • LocalTime:表示时间(小时、分钟、秒、纳秒)。

    • LocalDateTime:表示日期和时间。

    • Duration:表示时间间隔。

    • Period:表示日期间隔(年、月、日)。

    • ZoneIdZoneOffset:表示时区。

    • 等等。

    使用java.time包中的类,可以进行日期的创建、比较、格式化、加减操作等。

下面是使用java.time包进行日期操作的简单示例: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Time;
import java.time.LocalTime;
import java.time.format.DateTimeFormatter;
​
public class Dat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
        LocalDateTime currentDateTime = LocalDateTime.now();
        System.out.println("当前日期和时间:" + currentDateTime);
​
        // 创建指定日期和时间
        LocalDate specifiedDate = LocalDate.of(2023, 9, 24);
        LocalTime specifiedTime = LocalTime.of(11, 22, 42);
        LocalDateTime specifiedDateTime = LocalDateTime.of(specifiedDate, specifiedTime);
        System.out.println("指定日期和时间:" + specifiedDateTime);
​
        // 格式化日期和时间
        DateTimeFormatter formatter = 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yyyy-MM-dd HH:mm:ss");
        String formattedDateTime = currentDateTime.format(formatter);
        System.out.println("格式化后的日期和时间:" + formattedDateTime);
​
        // 日期比较
        LocalDate date1 = LocalDate.of(2023, 9, 24);
        LocalDate date2 = LocalDate.of(2023, 9, 25);
        System.out.println("日期1在日期2之前吗?" + date1.isBefore(date2));
​
        // 日期加减操作
        LocalDate currentDate = LocalDate.now();
        LocalDate anotherDate = currentDate.plusDays(7);
        System.out.println("一周后的日期:" + anotherDate);
    }
}

以上是Java中常用的日期操作类和java.time包的简介。通过使用这些类,可以进行日期和时间的处理、比较、格式化以及加减操作。这些类提供了更直观、简洁和易用的方式来处理日期和时间,推荐在Java 8及更高版本中使用java.time包进行日期操作。

对象比较器

在Java中,可以使用比较器(Comparator)来定义对象的比较规则。比较器是一个实现了java.util.Comparator接口的类,它提供了用于比较对象的方法。

比较器通常用于对集合中的对象进行排序或自定义排序规则。通过实现Comparator接口,可以定义对象之间的比较逻辑,并将比较器作为参数传递给排序方法或集合类的构造函数。

以下是比较器的基本用法:

  1. 实现Comparator接口: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实现了Comparator接口的类,并重写其中的compare()方法,该方法用于定义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规则。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
public class My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MyObject>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MyObject obj1, MyObject obj2) {
        // 定义比较逻辑
        // 返回负数表示obj1 < obj2
        // 返回正数表示obj1 > obj2
        // 返回0表示obj1 = obj2
        // 可根据需要自行实现比较逻辑
    }
}
  1. 使用比较器进行排序: 接下来,可以使用比较器对对象进行排序。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调用Collections.sort()方法或使用带有比较器参数的排序方法来实现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st;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MyObject> myList = new ArrayList<>();
        // 将对象添加到列表中
​
        // 创建比较器对象
        MyComparator comparator = new MyComparator();
​
        // 使用比较器进行排序
        Collections.sort(myList, comparator);
        // 或者使用列表类的构造函数传入比较器
        // List<MyObject> sortedList = new ArrayList<>(myList, comparator);
    }
}

在比较器的compare()方法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义比较逻辑。例如,对于某个自定义的对象MyObject,可以根据其某个属性进行比较,如按照年龄、姓名等进行排序。

public class My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MyObject>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MyObject obj1, MyObject obj2) {
        // 按照年龄升序排序
        return obj1.getAge() - obj2.getAge();
​
        // 或者按照姓名字母顺序排序
        // return obj1.getName().compareTo(obj2.getName());
    }
}

通过实现比较器接口,并在其中定义比较规则,可以灵活地对对象进行排序和比较操作。这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排序需求,并使得代码更加可维护和可复用。

当使用比较器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对象类,并在其中实现比较器接口来定义对象的比较规则。以下是一个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
class Age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Person>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 p1, Person p2) {
        return p1.getAge() - p2.getAge();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Person> personList = new ArrayList<>();
        personList.add(new Person("Alice", 25));
        personList.add(new Person("Bob", 30));
        personList.add(new Person("Charlie", 20));
​
        // 使用年龄比较器进行排序
        Collections.sort(personList, new AgeComparator());
​
        // 输出排序结果
        for (Person person : personList) {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Name() + " - " + person.getAge());
        }
    }
}

上述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erson类来表示人员信息,包含姓名和年龄属性。然后,我们实现了一个AgeComparator类作为比较器,用于按照年龄进行比较。在compare()方法中,我们通过比较两个人的年龄来确定它们的顺序。

Main类的main()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ersonList列表,并向其中添加了几个Person对象。然后,我们使用Collections.sort()方法对列表进行排序,并传入AgeComparator比较器作为参数。最后,我们遍历排序后的列表,并输出每个人的姓名和年龄。

运行上述代码,将按照人员的年龄升序输出结果:

Charlie - 20
Alice - 25
Bob - 30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自定义的比较器来实现对象的比较和排序。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自行实现比较器以定义不同的比较规则。

System与 Runtime类

System类和Runtime类是Java标准库中常用的系统类,两者都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与操作系统交互。

System类是java.lang包下的一个final类,它提供了一些与系统相关的实用方法和字段。常用的方法包括:

  1. System.out.println():将内容输出到控制台。

  2. System.currentTimeMillis():获取当前时间的毫秒表示。

  3. System.arraycopy():复制数组中的一段内容到另一个数组中。

  4. System.getenv():获取环境变量。

  5. System.getProperties():获取系统属性。

Runtime类是java.lang包下的一个类,它提供了与运行时环境相关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取系统信息、执行操作系统命令等。常用的方法包括:

  1.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获取处理器数量。

  2. 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获取JVM可用内存。

  3. Runtime.getRuntime().exec():执行操作系统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Runtime类只能通过静态方法getRuntime()获得其唯一的一个实例,而且这个实例不能由用户直接创建。此外,在使用exec()方法时,需要小心避免安全漏洞。在调用本地系统程序之前,必须小心验证参数以及字符转义,防止不良输入导致安全问题。

总之,SystemRuntime这两个类都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系统相关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与操作系统交互。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类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总结

Java 的标准类库(Java Standard API)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Java 类库 API 的总结:

  1. java.lang 包:提供了 Java 语言的核心类和基本功能,如字符串处理、异常处理、多线程等。常见类有:StringMathObjectException 等。

  2. java.util 包:提供了各种实用工具类和数据结构,如集合类、日期时间处理、随机数生成等。常见类有:ArrayListHashMapDateRandom 等。

  3. java.io 包:提供了输入输出操作相关的类,用于文件和流的读写。常见类有:FileInputStreamOutputStreamReaderWriter 等。

  4. java.net 包:提供了网络编程相关的类和接口,用于创建网络连接和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类有:URLURLConnectionSocketServerSocket 等。

  5. java.awtjavax.swing 包: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GUI)开发所需的类和组件,用于创建窗口、按钮、文本框等。常见类有:FrameButtonTextFieldJPanel 等。

  6. java.sql 包:提供了与关系型数据库交互的类和接口,用于执行 SQL 查询和更新数据库。常见类有:ConnectionStatementResultSet 等。

  7. java.nio 包:提供了新的非阻塞式 I/O 操作相关的类,用于高效处理 I/O 操作。常见类有:ByteBufferChannelSelector 等。

  8. java.security 包:提供了安全相关的类和接口,用于实现加密、数字签名等功能。常见类有:MessageDigestCipherKeyStore 等。

  9. java.util.concurrent 包:提供了多线程编程相关的类和接口,用于实现并发和同步操作。常见类有:ThreadExecutorLockSemaphore 等。

  10. java.text 包:提供了文本格式化和解析相关的类,用于日期时间格式化、数字格式化等。常见类有:SimpleDateFormatDecimalFormat 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 Java 类库 API 示例,Java 标准类库还有很多其他类和接口,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在具体开发中,可以根据需要查阅官方文档,以便选择合适的类库和使用方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猿人啊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