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轨法’DInSAR处理流程

“二轨法”DInSAR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SAR影像的粗/精配准、SLC滤波、干涉图生成、相位差分、相位解缠与地理编码等。

(1)SAR影像的粗/精配准对研究区主、辅SAR影像中的同名像点进行配准与重采样,其目的是使得相同位置的像元对应地面上的同一地物。可以通过轨道信息、SAR影像强度信息进行粗配准,获得像素级的配准精度,然后通过多项式拟合或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精配准,获得亚像素级的配准精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辅影像的重采样。这一步是DInSAR精确测量的前提。

(2)SLC滤波为了提高主、辅影像的配准精度和干涉图质量,可通过预滤波(多视)降低基线和多普勒参数等造成的图像的斑点噪声,提升数据的辐射分辨率,可根据频谱偏移量判断是否进行此步骤。

(3)干涉图生成对精配准之后的主、辅SLC数据同名像点的像素值进行共轭相乘,得到初始干涉图。干涉相位代表主、辅SLC数据同名点间的相位差,其中包含式(2-9)列出的各种相位成分,其值缠绕在[-π,π]到之间。

(4)去平地相位干涉图中会出现规律性的干涉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平地效应。受到地球参考椭球和雷达侧视成像的影响,干涉相位值随着雷达成像距离的变化呈现以2π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可通过地球参考椭球和基线生成一个相位趋势面,将平地相位从干涉图中去除。

(5)去地形相位为了获得仅反映地表形变的相位信息,还需要对干涉相位中的地形相位进行去除。本节所述“二轨法”则是通过引入外部DEM模拟出地形相位,与干涉相位进行差分。

(6)干涉图质量评价相干性是评价干涉图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用来衡量两幅影像同名像点的相似程度,相干性为0表示二者完全不相干,相干性为1代表二者完全一样。为了给相位解缠提供一个参考依据,通常使用相干系数对干涉图进行质量评价。

(7)相位解缠相位解缠的目的是从缠绕相位中恢复真实相位,进而计算出地表形变值。相位解缠的效果直接影响了InSAR技术形变测量的准确度,也是整个InSAR技术体系中的难点与重点。前文提到,差分相位缠绕在[-π,π]之间,每个像元都存在一个相位缠绕整周数,常用的解缠方法有LP最小范数法、枝切法及最小费用流法(MCF),通常选择更加稳定的最小费用流方法用于解缠,而初始解缠参考点一般选择远离形变区且相干性高于0.9的高相干性点,解缠后相位按式(2-11)即可求得相应像元的LOS向形变量。

(8)地理编码上述步骤都是在SAR坐标系下进行的,为了便于对所获取的高程信息或形变信息进行进一步判读和分析利用,需要进行地理编码将雷达坐标系转换到地理坐标系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