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十多个月的‘996’,说要实行‘996’,上班上到现在,影子都没看到,我还能早点下班吗?”
我一个在广州上班的朋友小李,在我去广州出差期间,与他聊天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牢骚,我刚开始还以为是他开玩笑的,后面深聊才知道,他一般都是到了晚上十点以后才下班。
小李所在的公司不大,就十来个开发人员,办公室隔了两间,一间大家的,一间老板的。老板的人际关系网不错,公司的项目全靠老板出去接,说白了,就是一家全外包公司(不管项目好坏、大小、类型,来自哪个公司,全都接)。
事情的起因就是,前两年他们老板接了一个烫手的项目,甲方要得急,给的工期远远少于预估时间。无奈之下,老板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要他们集体加班赶项目,放言讲,“这是公司生死存亡的时刻,成了,我们将一炮而红,没成,我们就散了”。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小李就成了“枯”掉的一类人。那阵子全公司的人没日没夜的加班赶项目,会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部署设计的齐上,MongoDB、MySQL、Redis、消息中间件等技术,只要会的人都要分担上任务。通过设计、搭建、部署,到后面不断的调试,检测。没想到,在合同规定日期内交出了成果。他们老板倒还算是有些良心,给他们连休了3天,另外发了一些项目奖金外加每人500元的体恤费。
休假回来之后,情况就变了,小李发现他们老板只接这类工期紧急的项目,原因就是周期短、收费高。到后来,他们甚至都开始习惯等到万家灯火熄灭之后才下班。再到去年年底,“996”制度一时疯传,小李似乎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以为公司会延用这种工时制度,起码自己至少可以提前一两个小时下班了。然而,他们老板看到马云谈“996”的时候都只是轻蔑的一笑,“‘996’都算是福报,那我给我兄弟们的岂不是再造之恩?”。
我问他,“这么累,你为什么不跳槽?”
他笑了笑,说,“虽然累了点,但老板对我们还不错,薪水福利比外面搞得多,连饭都是他买过来和我们一起吃。”
“别看我们老板压这些任务给我们做,他还随时注重我们的成长,他去买了一些**进阶课程**,供我们学习,组织我们晚上八点准时看直播,一周就二、四、七,据说是每周的这3天才有直播,用老板的话说,‘一周才用6个小时学技术,哪怕是工作时间,都要停下你们手头的工作好好学’。”
“平时有事情马虎点,他都可以开句玩笑话带过,但是学技术这件事上谁都马虎不得,他会亲自守在我们身边,就看谁开小差。就这件事,我都感觉我回到了上学时代。”
在交谈中,小李偶尔会跟我探讨一下技术知识,让我最惊讶的是,他才工作不到4年,对于各种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等技术版块的理论与实践近乎了如指掌。而且,他从我们初识时的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稳重的成年人(这里不是说他头发没了)。
分别之后,我一直想着他告诉我的,他老板的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作为老板,我自然是希望你们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财富,但是,作为你们的带头人,我希望你们能够得到更多。哪怕有一天你们选择离开,我都希望你们是被阿里、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挖走的,那时我可以骄傲的讲,看看,这都是从我这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带出来的人。所以,工作中的收获是一部分,挤出时间学来的知识才是你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永远需要的是一个可塑型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做也只能做一件事的人。“我要加班”、“没有时间学习”、“学习的成本高”等这样屡见不鲜的托词,我听到过无数次。试想一下,求伯君毕业之后就做出了WPS吗?马化腾的OICQ全凭他的基础吗?张小龙的微信是信手拈来的吗?这些叱咤IT界的大佬,哪一位不是因为吸收了新技术才产生的灵感?难道你现在的24小时就比他们的24小时短?我听一位好友讲过,“千万不要用你战略上的勤奋掩盖你战术上的懒惰”,你可以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行动永远都比靠想象来的实在。
最后,我看了一眼他发到我手机上的他们所学习的技术内容及来源,不得不感叹,有人在为这个时代的精英指路,不失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幸事。
总结
无论是哪家公司,都很重视高并发高可用的技术,重视基础,重视JVM。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抱着畏惧的心态去面试,不利于自己的发挥。同时看中的应该不止薪资,还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家公司,是不是能真的得到锻炼。其实我写了这么多,只是我自己的总结,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相信经过一些面试,大家都会有这些感触。
最后,如果有想要我整理的面试资料的,可以**戳这里免费领取**,我整理了一些面试真题资料,技术知识点剖析教程,还有和广大同仁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还有一些职业经验的分享。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LFZu0eaj-162373082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