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搞精益管理,效益不好的情况下最先裁撤的就是精益管理部门?-中小企实战运营和营销工作室博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效益不好时大公司最先裁撤精益管理部门,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实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对精益管理的误解
(1)短期效益的误判:许多公司管理层对精益管理存在误解,期望它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或效率提升。然而,精益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持续改善过程。它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等方式来提升企业效益,但这些改善措施的效果可能不会立即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当公司面临短期效益压力时,管理层可能会错误地认为精益管理部门没有发挥作用。
(2)将精益管理视为成本中心:部分公司简单地把精益管理部门视为一个成本支出部门,只看到其运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如聘请精益管理专家、开展培训课程、进行流程分析等费用,而忽视了精益管理在长期内通过提高质量、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等方式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公司为了削减成本,往往会首先考虑裁撤这些被认为是 “成本中心” 的部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精益管理实施的困难
(1)落地执行难: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的实际应用需要全公司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深度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部门可能由于自身利益、工作习惯、对变革的抵触等原因,无法有效地贯彻精益管理的要求。这使得精益管理部门在推动流程优化、消除浪费等工作时遇到重重阻力,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例如,生产部门可能担心精益管理带来的流程调整会影响生产进度,销售部门可能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客户服务方式。
(2)内部沟通不畅:精益管理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频繁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精益理念和措施能够在整个公司得到理解和应用。然而,在一些公司中,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壁垒,精益管理部门的声音无法有效地传达给其他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反馈无法及时被精益管理部门接收和处理。这种沟通不畅会导致精益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公司战略和决策的短视
(1)应急式决策倾向: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往往会采取一些应急式的决策措施来缓解财务压力。裁撤部门是一种相对快速、直接的成本控制方式,而精益管理部门由于其工作成果的间接性和长期性,容易成为被裁撤的对象。管理层可能更关注眼前的资金流和成本削减,而忽视了精益管理对公司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性。
(2)对核心业务的错误定义:有些公司在面临困境时,过度聚焦于直接产生收入的核心业务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部门,认为只要保证这些部门的正常运转就能度过难关。而将精益管理部门视为非核心部门,忽视了精益管理对优化整个公司运营系统、提升核心业务效率的关键作用。这种对公司战略和核心业务的片面理解,导致在资源分配和部门裁撤决策上出现偏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中小企业实战军师刘孙亮

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