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翻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它是一套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套解决各类工程技术问题的工具
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阿奇舒勒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
1946年,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空闲时间多,分析大量好的专利,提炼出问题的解决模式,从专利资料中研究一些规律。
40个发明原理
序号
名称
描述
1
分割原理
将物体分成独立的或可拆卸的部分
2
抽取原理
从系统中抽取出“干扰”的部分或特性,或者只抽取需要的部分或特性
3
局部质量原理
将同构结构转化成为异构结构,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物体的每个部分放在最利于其运行的条件下
4
非对称原理
将对称形式转换成为非对称形式或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
5
合并原理
将空间或时间上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进行合并
6
多用性原理
让一个物体能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可去掉其它部件
7
嵌套原理
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中,或将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
重量补偿原理
与其它物体结合或依靠外部环境产生的气动力补偿物体重量
9
预先反作用原理
事先给物体施加反作用,用以消除不利的影响
10
预先作用原理
预先完成部分或全部工作,或者事先把物体放在最方便的位置,以便能立即投入使用
11
事先防范原理
预先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提高物体的可靠性
12
等势原理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13
反向作用原理(逆向思维)
进行与原动作相反的动作,调换原有部件的动静状态或者上下关系
14
曲面化原理
用球面代替平面,用球体代替立方体,或者用旋转运动代替直线运动
15
动态特性原理(动态化)
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可动的,或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16
未达到或超过的作用原理(不足或超额行动)
如果得到规定效果的100%很难,就完成多一些或少一些
17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维度变化)
把物体的动作
18
机械振动原理
使物体振动,并增加振动频率,或者用压电振动器代替机械振动器
19
周期性作用原理
用周期作用(脉冲)代替连续作用,或者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或者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Part 2.2 40个发明原理(续)
序号
名称
描述
21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
快速地跃过有害的或者危险的过程及阶段,其本质在于大幅度缩短有害过程(紧急行动)
22
变害为利原理
利用有害因素获得有益的效果,或者将有害因素结合来消除有害因素
23
反馈原理
引入反馈或者改变已有反馈,其特征是巧妙运用技术过程中的有关伴随信息
24
中介物原理
依靠中介物来完成某种功能
25
自服务原理
物体能够自我服务,完成辅助或维修工作
26
复制原理
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代替昂贵的,易损坏的物体
27
廉价替代品原理
用廉价物品替代昂贵物品,并在某些属性上(如寿命等)做出妥协
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用光嗅觉系统替代机械系统,用电磁场替代机械场,或者用移动场替代静止场,用时变场替代恒定场,用结构化的场替代随机场
29
气动或液压结构原理
用气态或液态部件来代替圆体部件
30
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
利用软壳和薄膜取代常用结构,或者用它们将物体与外部环境分隔
31
多孔材料原理
让物体变成多孔的,或者加入多孔物体,如果物体已经是多孔的,那么事先往孔里填充某种物质
32
颜色改变原理
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和透明度,或者增添某种容易观察的颜色添加剂
33
同质性
主要物体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采用同一材料或特性相近的材料
34
抛弃与修复
采用溶解、蒸发等手段废弃已完成功能的零部件,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在工作过程中迅速补充消耗或减少的部分。
35
参数变化
1.改变物体的系统状态;2.改变浓度或者密度;3.改变柔韧程度;4.改变温度或者体积
36
相变
利用物质相变时产生的某种效应(如体积改变、吸热或放热)
37
热膨胀
在高温或低温下体积变化
38
加速强氧化
从氧化的一个级别转变到下一个更高的级别
39
惰性环境
如氩气
40
复合材料
使用复合材料代替均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