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的Reactor原理与实现

reactor设计模式是event-driven architecture的一种实现方式,处理多个客户端并发的向服务端请求服务的场景,每种服务在服务端可能由多个方法组成,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Reactor原理与实现,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一、Reactor介绍

reactor设计模式是event-driven architecture的一种实现方式,处理多个客户端并发的向服务端请求服务的场景。每种服务在服务端可能由多个方法组成。reactor会解耦并发请求的服务并分发给对应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

中心思想是将所有要处理的I/o事件注册到一个中心I/o多路复用器上,同时主线程/进程阻塞在多路复用器上;一旦有I/o事件到来或是准备就绪(文件描述符或socket可读、写),多路复用器返回并将事先注册的相应l/o事件分发到对应的处理器中。

处理机制为:主程序将事件以及对应事件处理的方法在Reactor上进行注册, 如果相应的事件发生,Reactor将会主动调用事件注册的接口,即 回调函数.


二、代码实现

前提准备:1单例模式: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也称为单件模式),使用最广泛的设计模式之一。其意图是保证一个类(结构体)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该实例被所有程序模块共享。
2.回调函数:把一段可执行的代码像参数传递那样传给其他代码,而这段代码会在某个时刻被调用执行,这就叫做回调。

对epoll反应堆中结构体定义

/*fd包含的属性*/
struct nitem { // fd

	int fd;		//要监听的文件描述符

	int status;	//是否在监听:1->在红黑树上(监听),0->不在(不监听)
	int events;	//对应的监听事件,	EPOLLIN和EPOLLOUT(不同的事件,走不同的回调函数)
	void *arg;	//指向自己结构体指针
#if 0
	NCALLBACK callback;
#else
	NCALLBACK *readcb;   // epollin
	NCALLBACK *writecb;  // epollout
	NCALLBACK *acceptcb; // epollin
#endif
	unsigned char sbuffer[BUFFER_LENGTH]; //
	int slength;

	unsigned char rbuffer[BUFFER_LENGTH];
	int rlength;
	
};

/*分块存储*/
struct itemblock {

	struct itemblock *next;
	struct nitem *items;

};
/*epoll反应堆中包括通信的fd以及epoll的(epfd)*/
struct reactor {

	int epfd;
	struct itemblock *head; 

};

单例模式,创建reactor的一个实例

/*单例模式*/
struct reactor *instance = NULL;
int init_reactor(struct reactor *r) {

	if (r == NULL) return -1;

	int epfd = epoll_create(1); //int size
	r->epfd = epfd;

	// fd --> item
	r->head = (struct itemblock*)malloc(sizeof(struct itemblock));
	if (r->head == NULL) {
		close(epfd);
		return -2;
	} 
	memset(r->head, 0, sizeof(struct itemblock));

	r->head->items = (struct nitem *)malloc(MAX_EPOLL_EVENT * sizeof(struct nitem));
	if (r->head->items == NULL) {
		free(r->head);
		close(epfd);
		return -2;
	}
	memset(r->head->items, 0, (MAX_EPOLL_EVENT * sizeof(struct nitem)));
	
	r->head->next = NULL;
	
	return 0;
}
struct reactor *getInstance(void) { //singleton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struct reactor *)malloc(sizeof(struct reactor));
		if (instance == NULL) return NULL;
		memset(instance, 0, sizeof(struct reactor));

		if (0 > init_reactor(instance)) {
			free(instance);
			return NULL;
		}

	}

	return instance;
}

事件注册

/*nreactor_set_event(listenfd, accept_callback, ACCEPT_CB, NULL);*/
/*nreactor_set_event(fd, read_callback, READ_CB, NULL);*/
/*fd找到对应事件*/
/*驱动注册*/
int nreactor_set_event(int fd, NCALLBACK cb, int event, void *arg) {

	struct reactor *r = getInst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Reactor模式是一种事件驱动的设计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事件处理程序与I/O操作分离开来,通过事件分发器来处理所有的I/O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Reactor模式的实现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事件分发器:Reactor模式的事件分发器负责监听所有的I/O事件,包括读写事件、连接事件和关闭事件等。一旦有事件发生,事件分发器会将事件分发给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 事件处理程序:事件处理程序是Reactor模式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处理所有的I/O事件。每个事件处理程序都需要实现一个统一的接口,包括处理读写事件、连接事件和关闭事件等。 3. 事件处理器:事件处理器是一种通用的I/O操作处理器,它负责将I/O操作转化为事件,并将事件注册到事件分发器。在Reactor模式,所有的I/O操作都需要通过事件处理器进行注册和管理。 4. 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器是一种高效的I/O事件处理机制,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I/O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伸缩性。在Reactor模式,多路复用器通常被用来监听所有的I/O事件,并将事件分发给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Reactor模式的实现原理是基于事件驱动的设计思想,通过事件分发器、事件处理程序、事件处理器和多路复用器等组件来实现高效的I/O事件处理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