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多项研究证实:相比卷烟,电子烟造成的细胞损伤更小

近日,一篇发表于《毒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学术论文再次证明电子烟减害潜力。研究结论显示,相比于卷烟烟雾,电子烟烟气(气溶胶)对肺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影响更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该研究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将3D人体支气管模型中的细胞亚细胞分别暴露于电子烟烟气、传统卷烟烟雾和新鲜空气中。研究人员分别观察了4小时和48小时细胞恢复期后的细胞基因表达,发现卷烟烟雾会导致细胞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明显地反映在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方面。

而暴露在电子烟烟气下的细胞却无明显变化,甚至与暴露在新鲜空气下的细胞反应类似。

“我们观察了暴露在卷烟烟雾下的细胞,发现4小时后并没有显著变化,但48小时后,细胞中与周期和死亡通路相关的基因都被激活了。相反,那些暴露在电子烟烟气下的细胞在4小时后某些指标略微升高,但48小时后却没有任何基因通路被激活。”研究人员表示。

实验数据表明,电子烟烟气对肺细胞的损害明显低于同等尼古丁剂量的卷烟烟雾。

该结论也与悦刻此前的研究结果相同。7月,悦刻与中山大学共同在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同样证实了在急性暴露情况下,电子烟烟气对人肺上皮细胞的影响远小于卷烟烟雾,从细胞水平验证电子烟的减害潜力。

(悦刻与中山大学共同在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上发表学术论文,从细胞水平验证电子烟减害潜力。)

在悦刻的研究中,实验人员以相同尼古丁浓度为标准,同样将悦刻某款电子烟和卷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急性暴露24小时内的细胞活力、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转录组测序系列实验。

数据显示,电子烟组细胞在形态、凋亡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方面没有明显变化。而在基因层面,传统卷烟细胞共计8477个基因发生变化,电子烟组仅有25个基因出现变化。这项研究同样验证了电子烟潜在毒性低、安全性较好。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烟安全性和减害潜力的研究逐渐完善,这也成为公众科学认知电子烟的基础。美国科学家、《毒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学术论文主导者格兰特·奥康奈尔博士认为,监管方在制定政策时应认真考虑这些科研结论。

“相关科学结论已证明电子烟在减害方面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奥康奈尔表示,“我们希望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认真考虑这些科学证据的重要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