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基础

一.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注:计算机(硬件)>os->应用软件

二.网络通信原理
2.1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一台硬设有了操作系统,然后装上软件你就可以正常使用了,然而你也只能自己使用

像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自己的机器,然而彼此孤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osi七层协议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七层协议数据传输的封包与解包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tcp/ip五层模型讲解

我们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并作应用层,从tcp/ip五层协议的角度来阐述每层的由来与功能,搞清楚了每层的主要协议

就理解了整个互联网通信的原理。

首先,用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面一层应用层,自上而下每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所以我们从最下一层开始切入,比较好理解

每层都运行特定的协议,越往上越靠近用户,越往下越靠近硬件

2.3.1 物理层

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2.3.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	      data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2进制,通常由12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3 网络层

网络层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可以彼此通信了,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

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

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结论:必须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哪些计算机属于同一广播域,哪些不是,如果是就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如果不是,

就采用路由的方式(向不同广播域/子网分发数据包),mac地址是无法区分的,它只跟厂商有关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广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2进制表示
范围0.0.0.0-255.255.255.255
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172.16.10.1

ip地址分成两部分

网络部分:标识子网
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无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

例:172.16.10.1172.16.10.2并不能确定二者处于同一子网

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比如,IP地址172.16.10.1,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主机部分是后8位,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

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

比如,已知IP地址172.16.10.1172.16.10.2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两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

172.16.10.1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172.16.10.2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0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结果都是172.16.10.0,因此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

总结一下,IP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ip数据包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

head:长度为2060字节

data:最长为65,515字节。

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

以太网头	     ip头   	 ip数据

ARP协议

arp协议由来: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时候,我门了解到

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协议工作方式:每台主机ip都是已知的

例如:主机172.16.10.10/24访问172.16.10.11/24

一:首先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区分出自己所处的子网

  场景	                          数据包地址
同一子网	                  目标主机mac,目标主机ip
不同子网	                  网关mac,目标主机ip

二:分析172.16.10.10/24与172.16.10.11/24处于同一网络(如果不是同一网络,那么下表中目标ip为172.16.10.1,通过arp获取的是网关的mac)


  源mac	         目标mac	                  源ip	         目标ip	             数据部分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172.16.10.11/24	           数据

三:这个包会以广播的方式在发送端所处的自网内传输,所有主机接收后拆开包,发现目标ip为自己的,就响应,返回自己的mac

2.3.4 传输层

传输层的由来: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你的电脑上可能同时开启qq,暴风影音,等多个应用程序,

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tcp协议: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以太网头	   ip头	      tcp头    	数据

udp协议: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数据

tcp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5 应用层

应用层由来: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均工作于应用层,互联网是开发的,大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例:TCP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比如Email、WWW、FTP等等。那么,必须有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6 socket套接字

我们知道两个进程如果需要进行通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能能够唯一的标示一个进程,在本地进程通讯中我们可以使用PID来唯一标示一个进程,但PID只在本地唯一,网络中的两个进程PID冲突几率很大,这时候我们需要另辟它径了,我们知道IP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示主机,而TCP层协议和端口号可以唯一标示主机的一个进程,这样我们可以利用ip地址+协议+端口号唯一标示网络中的一个进程。

能够唯一标示网络中的进程后,它们就可以利用socket进行通信了,什么是socket呢?我们经常把socket翻译为套接字,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已实现进程在网络中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ocket起源于UNIX,在Unix一切皆文件哲学的思想下,socket是一种"打开—读/写—关闭"模式的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文件",在建立连接打开后,可以向自己文件写入内容供对方读取或者读取对方内容,通讯结束时关闭文件。
**

2.3.7 小结

**
总结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传输动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网络通信实现

想实现网络通信,每台主机需具备四要素
		本机的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关的IP地址
		DNS的IP地址
		获取这四要素分两种方式
		1.静态获取
		即手动配置
		2.动态获取
		通过dhcp获取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dhcp数据包
(1)最前面的”以太网标头”,设置发出方(本机)的MAC地址和接收方(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前者就是本机网卡的MAC地址,后者这时不知道,就填入一个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2)后面的”I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这时,对于这两者,本机都不知道。于是,发出方的IP地址就设为0.0.0.0,接收方的IP地址设为255.255.255.255。

(3)最后的”UD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端口和接收方的端口。这一部分是DHCP协议规定好的,发出方是68端口,接收方是67端口。

这个数据包构造完成后,就可以发出了。以太网是广播发送,同一个子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收到了这个包。因为接收方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看不出是发给谁的,所以每台收到这个包的计算机,还必须分析这个包的IP地址,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给自己的。当看到发出方IP地址是0.0.0.0,接收方是255.255.255.255,于是DHCP服务器知道”这个包是发给我的”,而其他计算机就可以丢弃这个包。

接下来,DHCP服务器读出这个包的数据内容,分配好IP地址,发送回去一个”DHCP响应”数据包。这个响应包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以太网标头的MAC地址是双方的网卡地址,IP标头的IP地址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发出方)和255.255.255.255(接收方),UDP标头的端口是67(发出方)和68(接收方),分配给请求端的IP地址和本网络的具体参数则包含在Data部分。

新加入的计算机收到这个响应包,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等参数

四.DNS域名解析
4.1 dns的作用

DNS的作用:在互联网中,其实没有类似于www.xxx.com这种域名方式,而替代的是以IP地址,如222.222.222.222,那我们在IE地址栏中应当输入222.222.222.222才能打开网站www.xxx.com,但我们细想一下,互联网上的网站成千上万,如果每个网站登陆都需要记住一大串数字,那是不是特别不方便,对于记忆力不强的人,根本无法记住这么烦琐的数字。这个时候DNS就出现了,它的作用就是将222.222.222.222解析为www.xxx.com,那么我们登陆的时候就直接输入域名就可以了。

为什么一定要设置DNS才能上网?有些朋友可能会发现,为什么我可能登陆QQ、MSN,但却打不开网页呢?其实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DNS服务器故障造成的,DNS服务器地址是唯一的,是运营商提供给终端用户用来解析IP地址及域名的关系,而如果不设定DNS服务器地址,那么就无法查询地址的去向,自然也就打不开网页,而QQ、MSN等即时聊天软件,采用的是UDP传输协议,即不可靠传输协议,无需提供DNS服务器地址,也同样可以登陆。

4.2 dns的两种查询方式

一 :递归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所谓递归查询就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的域名的IP地址,
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它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查询。
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IP地址。 

 二:迭代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的迭代查询。迭代查询的特点: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
要么告诉本地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根域名服务器通常是把自己知道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让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请求后,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服务器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权限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
最后,知道了所要解析的IP地址或报错,然后把这个结果返回给发起查询的主机。

下图给出了这两种查询的差别

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DNS解析流程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详细阐述DNS解析流程。 1、首先客户端位置是一台电脑或手机,在打开浏览器以后,比如输入http://www.zdns.cn的域名,它首先是由浏览器发起一个DNS解析请求,
如果本地缓存服务器中找不到结果,则首先会向根服务器查询,根服务器里面记录的都是各个顶级域所在的服务器的位置,当向根请求http://www.zdns.cn的时候,
根服务器就会返回.cn服务器的位置信息。 2、递归服务器拿到.cn的权威服务器地址以后,就会寻问cn的权威服务器,知不知道http://www.zdns.cn的位置。这个时候cn权威服务器查找并返回http://zdns.cn服务器的地址。 3、继续向http://zdns.cn的权威服务器去查询这个地址,由http://zdns.cn的服务器给出了地址:202.173.11.10 4、最终才能进行http的链接,顺利访问网站。 5、这里补充说明,一旦递归服务器拿到解析记录以后,就会在本地进行缓存,如果下次客户端再请求本地的递归域名服务器相同域名的时候,就不会再这样一层一层查了,
因为本地服务器里面已经有缓存了,这个时候就直接把http://www.zdns.cn的A记录返回给客户端就可以了。

了解:DNS资源记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 DNS缓存

DNS缓存指DNS返回了正确的IP之后,系统就会将这个结果临时储存起来。并且它会为缓存设定一个失效时间 (例如N小时),在这N小时之内,当你再次访问这个网站时,系统就会直接从你电脑本地的DNS缓存中把结果交还给你,而不必再去询问DNS服务器,变相“加速”了网址的解析。

当然,在超过N小时之后,系统会自动再次去询问DNS服务器获得新的结果。所以,当你修改了 DNS 服务器,并且不希望电脑继续使用之前的DNS缓存时,就需要手动去清除本地的缓存了。

4.5 DNS缓存分类

1)浏览器DNS缓存(内存中): 浏览器会按照一定频率缓存DNS记录 2)本地操作系统DNS缓存(内存中): 如果浏览器缓存中找不到需要的DNS记录,那就去操作系统找。 3)本地HOSTS文件(硬盘中): Windows系统中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 4)路由器指定的DNS(远程): 路由器自动获取DNS地址,也可以手动修改-登录后台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ps:路由器DNS被篡改会造成域名劫持,你访问的网址都会被定位到同一个位置,但是IP直接可以访问 5)ISP的DNS服务器(远程):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联通电信移动),ISP有专门的DNS服务器应 对DNS查询请求

6)根服务器(远程,跨国): ISP的DNS服务器还找不到的话,它就会向根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调用系统缓存需要跨进程,消耗大,因此为了解析速度的方便,就有了一系列缓存来加快IP查找速度。

4.6 浏览器DNS查找顺序

浏览器DNS缓存->本地系统DNS缓存->本地计算机HOSTS文件->ISP DNS缓存->递归or迭代搜索

期间如果查询到了,也就直接访问ip地址了,这个就像三级缓存原理一样,例如,能够在hosts文件中找到就不会再去查其他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7 清除DNS缓存

打开cmd执行命令:ipconfig /all

全国通用DNS地址(国内用户推荐使用,速度较快!) 首先DNS服务器地址添:114.114.114.114 (位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备用DNS服务器地址添:114.114.115.115 全球通用DNS地址(此DNS地址为谷歌服务器的) 首选DNS服务器地址添:8.8.8.8 备用DNS服务器地址添:8.8.4.4

查看本地dns缓存命令:ipconfig /displaydns

清除本地dns缓存命令:ipconfig /flushdns

清除浏览器缓存:

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有时候会给某个域名绑hosts,用于本地开发测试,但是绑了之后,用谷歌浏览器访问会发现并没有生效,按F12会发现访问的还是线上的ip,
说明浏览器是有该域名的dns缓存的,那么如何清除浏览器的dns缓存呢? # 1、针对谷歌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清除方法如下:打开浏览器,访问如下地址 chrome://net-internals/#dns 点击 clear host cache,就清楚了浏览器的dns缓存,再访问绑hosts的域名,就会发现ip变啦 # 2、针对火狐浏览器 如果是firefox火狐浏览器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在地址栏中 about:config 并回车,可能会出现一个警告信息,直接点击按钮进入,会出现firefox的所有配置信息,通过搜索dns 进行过滤,
可以看到一项名为 network.dnsCacheExpirationGracePeriod 项,它对应的值就是DNS缓存的时间,双击此项,会出现修改的提示框,填入 0 (不缓存DNS)即可。

4.8 其他了解

13台根dns:

A.root-servers.net198.41.0.4美国
B.root-servers.net192.228.79.201美国(另支持IPv6)
C.root-servers.net192.33.4.12法国
D.root-servers.net128.8.10.90美国
E.root-servers.net192.203.230.10美国
F.root-servers.net192.5.5.241美国(另支持IPv6)
G.root-servers.net192.112.36.4美国
H.root-servers.net128.63.2.53美国(另支持IPv6)
I.root-servers.net192.36.148.17瑞典
J.root-servers.net192.58.128.30美国
K.root-servers.net193.0.14.129英国(另支持IPv6)
L.root-servers.net198.32.64.12美国
M.root-servers.net202.12.27.33日本(另支持IPv6)

域名定义: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974b289a649daf4b1f774cb.html

顶级域名:以.com,.net,.org,.cn等等属于国际顶级域名,根据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国际顶级域名分为两类: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地理顶级域名(ccTLD)两种。类别顶级域名是         以"COM""NET""ORG""BIZ""INFO"等结尾的域名,均由国外公司负责管理。地理顶级域名是以国家或地区代码为结尾的域名,如"CN"代表中国,"UK"代表英国。地理顶级域名一般由各个国家或地区负责管理。

二级域名:二级域名是以顶级域名为基础的地理域名,比喻中国的二级域有,.com.cn,.net.cn,.org.cn,.http://gd.cn等.子域名是其父域名的子域名,比喻父域名是abc.com,子域名就是http://www.abc.com或者*.abc.com.
一般来说,二级域名是域名的一条记录,比如http://alidiedie.com是一个域名,http://www.alidiedie.com是其中比较常用的记录,一般默认是用这个,但是类似*.http://alidiedie.com的域名全部称作是http://alidiedie.com的二级

五 网络通信流程

1.本机获取

本机的IP地址:192.168.1.10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的IP地址:192.168.1.1
DNS的IP地址:8.8.8.8
2.打开浏览器,想要访问Google,在地址栏输入了网址:http://www.google.com。

3.dns协议(基于udp协议)

4.HTTP部分的内容,类似于下面这样:

GET / HTTP/1.1
Host: http://www.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Accept-Charset: GBK,utf-8;q=0.7,*;q=0.3
Cookie: … …
我们假定这个部分的长度为4960字节,它会被嵌在TCP数据包之中。

5 TCP协议

TCP数据包需要设置端口,接收方(Google)的HTTP端口默认是80,发送方(本机)的端口是一个随机生成的1024-65535之间的整数,假定为51775。

TC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HTTP的数据包,总长度变为4980字节。

6 IP协议

然后,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IP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IP地址,这是已知的,发送方是192.168.1.100(本机),接收方是172.194.72.105(Google)。

I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的TCP数据包,总长度变为5000字节。

7 以太网协议

最后,IP数据包嵌入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MAC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MAC地址,接收方为网关192.168.1.1的MAC地址(通过ARP协议得到)。

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而现在的IP数据包长度为5000字节。因此,IP数据包必须分割成四个包。因为每个包都有自己的IP标头(20字节),所以四个包的IP数据包的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56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服务器端响应

经过多个网关的转发,Google的服务器172.194.72.105,收到了这四个以太网数据包。

根据IP标头的序号,Google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然后读出里面的”HTTP请求”,接着做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来。

本机收到HTTP响应以后,就可以将网页显示出来,完成一次网络通信。

网络基础之子网划分:

一.ip地址基本知识

根据tcp/ip协议,连接在internet上的每个设备都必须有一个ip地址,他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也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每八位一组,用一个十进制表示即0255,每组用"."分隔开,例如172.16.45.10

ip地址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ip地址中的网络位和主机位固定下来后,ip地址被分成了不同的积累:A类,B类,C类,D类,E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特殊ip地址

1.网络地址:用于表示网络本身,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而主机号部分全部为0的ip地址称之为网络地址,如172.16.45.0就是一个B类网络地址
2.广播地址: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的设备进行广播。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而主机号部分全为1(255)的ip地址称之为广播地址,如172.16.45.255就是一个B类的网络地址
3.有限广播地址:指的是32位全位1(255.255.255.255)的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
4.回送地址:网络地址不能以十进制的127作为开头,在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系统作为诊断用,称为欢送地址,如127.0.0.1用于回路测试
5.私有地址: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不能在internet上使用的ip地址称为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有:
	10.0.0.010.255.255.255,表示一个A类地址
	172.16.0.0~172.31.255.255,表示16个B类地址
	192.168.0.0192.168.255.255,表示256个C类地址
注意!!!:这些地址是不会被Internet分配的,因此它们在Internet上也从来不会被路由,虽然它们不能直接和Internet网连接,但仍旧可以被用来和Internet通讯,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用适当的地址类,在内部局域网中大胆地将这些地址当作公用IP地址一样地使用。在Internet上,那些不需要与Internet通讯的设备,如打印机、可管理集线器等也可以使用这些地址,以节省IP地址资源
1.   0.0.0.0:指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p地址,它表示的是所有不清楚主机和目的网络,这里的不清楚指的是在本机路由表里没有特定条目指明如何到达
2.   更多:https://baike.baidu.com/item/IA

1.3 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用于识别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2.子网掩码也是32位二进制数字,在子网掩码中,对应于网络地址部分全用1表示,主机部分全用0表示
3.还可以用网络前缀表示子网掩码,即"/<网络地址位数>",如172.16.45.0/24表示B类网络172.16.45.0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ip地址申请

https://www.processon.com/mindmap/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子网划分
2.1 子网划分概念

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的从而将原来的网络分为若干个彼此隔离的子网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arp协议通过ip地址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这一过程使用的是广播的方式,这个广播地址就是通过子网地址于子网掩码计算而来的,只有计算出的这一子网内的主机才能收到这个arp广播包
子网划分与vlan都可以做到隔离广播域,只是子网划分是三层隔离,二vlan是二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c类子网划分初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子网划分步骤

确定要划分的子网数以及每个子网的主机数
求出子网数目对应的二进制的位数N及主机数目对应的二进制数的位数M
对该ip地址的原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其余全部置0)或后M位置0(其余全置1)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

2.4 子网划分案例

给C类网络211.168.10.0划分5个子网

2**2-2<5<2**3-2所以需要3位网络号,主机号为8-3=5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每个子网可容纳2**5-2=30台主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划分子网注意事项

1.在子网划分时不仅需要考虑目前需要,还应该了解将来需要多说子网和主机。子网掩码使用较多的主机位,可以得到更多子网,节约了ip地址资源,若将来需要更多的子网时,不用再重新分配ip地址,但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有限;反之,子网掩码使用较少的主机位,每个子网的主机数允许有更大的增长,但可用子网数有限
2.一般来说,一个网络中的节点数太多,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所以网络中的主机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更多的主机位用于子网位

2.6 为何要子网划分及其优点
2.6.1 为什么要子网划分:

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16777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777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界定并分配一个新的子网网络地址,子网地址是借用基于类的网络地址的主机部分创建的。划分子网后,通过使用掩码,把子网隐藏起来,使得从外部看网络没有变化,这就是子网掩码。

很简单的说 就是,一个公司不可能使用254个公网地址,A公司想用6个地址,B公司也想用6个地址,如果把这两个公司的地址都放在一个大网段里面,这两个公司的地址就能够直接互通

2.6.2 子网划分优点

减少网络流量
提高网络性能
简化管理
易于扩大地理范围

2.7 子网划分与vlan

子网划分完毕后,链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的不同子网的计算机,站在三层的角度属于不同的局域网,但是他们都是连接在同一台交互机上,站在二层的角度,就是同一个局域网,说白了一个数据包的广播还是会广播到该交互机所有的端口,所以,子网划分通常与vlan配合使用,vlan概念如下

一 二层基础知识
1.1 vlan介绍

本小节重点:

vlan的含义
vlan的类型
交换机端口类型
vlan的不足

1.1.1:vlan的含义

  局域网LAN的发展是VLAN产生的基础,因而先介绍一下局域网LAN

  由Hub、网桥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形成局域网(LAN),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

  处于同一个局域网LAN之内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处于不同局域网段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才能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传统拓扑结构的关键在于用三层设备,即路由器,来隔离不同的LAN,在网络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存在两个缺陷:
  1. 路由器数量需要增多,网络时延随之加长,进而导致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数据在从一个局域网传递到另一个局域网时,必须经过路由器的路由操作: 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相应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目标地址,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出去。

  2. 用户是按照它们的物理连接被自然地划分到不同的用户组(广播域)中。这种分割方式并不是根据工作组中所有用户的共同需要和带宽的需求来进行的。因此,尽管不同的工作组或部门对带宽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却被机械地划分到同一个广播域中争用相同的带宽。
  综上两点,必须选出一种隔离广播域的方式,兼备下述两点

  1.可以不用通过路由器来隔离不同广播域  

  2.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在逻辑上划分出不同的广播域

  这就是VLAN,IEEE 802.1Q 标准定义了 VLAN Header 的格式。它在普通以太网帧结构的 SA (src addr)之后加入了 4bytes 的 VLAN Tag/Header 数据,其中包括 12-bits 的 VLAN ID。VLAN ID 最大值为4096,但是有效值范围是 1 - 409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带 VLAN 的交换机的端口分为两类:

Access port:这些端口被打上了 VLAN Tag。离开交换机的 Access port 进入计算机的以太帧中没有 VLAN Tag,这意味着连接到 access ports 的机器不会觉察到 VLAN 的存在。离开计算机进入这些端口的数据帧被打上了 VLAN Tag。
Trunk port: 有多个交换机时,组A中的部分机器连接到 switch 1,另一部分机器连接到 switch 2。要使得这些机器能够相互访问,你需要连接两台交换机。 要避免使用一根电缆连接每个 VLAN 的两个端口,我们可以在每个交换机上配置一个 VLAN trunk port。Trunk port 发出和收到的数据包都带有 VLAN header,该 header 表明了该数据包属于那个 VLAN。因此,只需要分别连接两个交换机的一个 trunk port 就可以转发所有的数据包了。通常来讲,只使用 trunk port 连接两个交换机,而不是用来连接机器和交换机,因为机器不想看到它们收到的数据包带有 VLAN Head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vlan的类型

1)基于端口的 VLAN (untagged VLAN - 端口属于一个VLAN,数据帧中没有VLAN tag)

这种模式中,在交换机上创建若干个VLAN,在将若干端口放在每个VLAN 中。每个端口在某一时刻只能属于一个VLAN。一个 VLAN 可以包含所有端口,或者部分端口。每个端口有个PVID (port VLAN identifier)。这种模式下,一个端口上收到的 frame 是 untagged frame,因此它不包含任何有关 VLAN 的信息。VLAN 的关系只能从端口的 PVID 上看出来。交换机在转发 frame 时,只将它转发到相同 PVID 的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连接两个交换机的同一个 VLAN 中的两个计算机需要通信的话,需要在两个交换机之间连两根线:

一根从 Switch A 端口4 到 Switch B 端口 4 (VLAN 1)
一根从 Switch A 端口8 到 Switch B 端口 8 (VLAN 2)
(2)Tagged VLANs (数据帧中带有 VLAN tag)

这种模式下,frame 的VLAN 关系是它自己携带的信息中保存的,这种信息叫 a tag or tagged header。当交换机收到一个带 VLAN tag 的帧,它只将它转发给具有同样 VID 的端口。一个能够接收或者转发 tagged frame 的端口被称为 a tagged port。所有连接到这种端口的网络设备必须是 802.1Q 协议兼容的。这种设备必须能处理 tagged frame,以及添加 tag 到其转发的 fr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两个交换机上的端口8 支持 VLAN 1 和 2, 因此一根线就可以了实现跨交换机的同VLAN 内的计算机互相通信了。
1.1.3:vlan的不足

1.VLAN 使用 12-bit 的 VLAN ID,所以 VLAN 的第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它最多只支持 4096 个 VLAN 网络(当然这还要除去几个预留的),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的来说,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2.VLAN 是基于 L2 的,所以很难跨越 L2 的边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灵活性。
3.VLAN 操作需手工介入较多,这对于管理成千上万台机器的管理员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1.2 : 二层交换的基础知识

1.2.1:二层交换机最基本的功能
二层交换机最基本的功能包括:

1.MAC 地址学习:当交换机从它的某个端口收到数据帧时,它将端口的 ID 和帧的源 MAC 地址保存到它的内部MAC表中。这样,当将来它收到一个要转发到该 MAC 地址的帧时,它就知道直接从该端口转发出去了。
2.数据帧转发:交换机在将从某个端口收到数据帧,再将其从某个端口转发出去之前,它会做一些逻辑判断:
3.如果帧的目的 MAC 地址是广播或者多播地址的话,将其从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除了传入端口)上转发。
4.如果帧的目的MAC地址在它的内部MAC表中能找到对应的输出端口的话(MAC 地址学习过程中保存的),将其从该端口上转发出去。
5.对其它情况,将其从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除了传入端口)上转发。

6.加 VLAN 标签/去 VLAN 标签:
7.帧接收:从 trunk port 上收到的数据帧必须是加了标签的。从 access port 上收到的数据帧必须是没有加标签的,否则该帧将会被抛弃。
8.帧处理:根据上述转发流程决定其发出的端口。
9.帧发出:从 trunk port 发出的帧是加了标签的。从 access port 上发出的帧必须是没加标签的。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处于VLAN 1 中,也就相当于没有配置 VLAN。该机制说明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PC A 发一个帧到交换机的 1 端口,其目的MAC地址为 PC B 的 MAC。
2.交换机比较其目的 MAC 地址和它的内部 MAC Table,发现它不存在(此时表为空)。在决定泛洪之前,它把端口 1 和 PC A 的 MAC 地址存进它的 MAC Table。
3.交换机将帧拷贝多份,分别从23端口发出。
4.PC B 收到该帧以后,发现其目的 MAC 地址和他自己的 MAC 地址相同。它发出一个回复帧进入端口35.交换机将 PC B 的 MAC地址和端口3 存在它的 MAC 表中。
6.因为该帧的目的地址为PC A 的 MAC 地址它已经在 MAC 表中,交换机直接将它转发到端口1,达到PC A。
配置了 VLAN 的交换机的该机制类似,只不过:

(1)MAC 表格中每一行有不同的 VLAN ID。做比较的时候,拿传入帧的目的 MAC 地址和 VLAN ID 和此表中的行数据相比较。如果都相同,则选择其 Ports 作为转发出口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如果没有吻合的表项,则将此帧从所有有同样 VLAN ID 的 Access ports 和 Trunk ports 转发出去。

1.2.2:ARP协议

二层网络使用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地址作为硬件的唯一标识。基于 TCP/IP 协议的软件使用 ARP 来将 IP 地址转化为 MAC 地址。
  1. 目的 IP 地址在同一网段的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示例中,Host A 和 B 在同一个网段中。A 的 IP 地址是 10.0.0.99,B 的 IP 地址是 10.0.0.100。当 A 要和 B 通信时,A 需要知道 B 的 MAC 地址。该过程经过以下步骤:

(1)A 上的 IP 协议栈知道通过B 的 IP 地址可以直接到达 B。A 检查它的本地 ARP 缓存来看B 的 MAC 地址是否已经存在。

(2)如果A 没有发现B 的 MAC 地址,它发出一个 ARP 广播请求,来询问“10.0.0.100 的 MAC 地址是什么?”,该数据包:

SRC MAC: A 的 MAC DST MAC:FF:FF:FF:FF:FF:FF SRA IP: A 的 IP DST IP: B 的 IP

(3)该网段中所有的电脑都将收到该包,并且会检查 DST IP 和自己的IP 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丢弃该包。Host B 发现其IP 地址和 DST IP 相同,它将 A 的 IP/MAP 地址加入到自己的ARP 缓存中。

(4)B 发出一个 ARP 回复消息

SRC MAC: B 的 MAC DST MAC:A 的 MAC SRA IP: B 的 IP DST IP: A 的 IP
(5)交换机直接将该包交给 host A。A 收到后,将 B 的 MAC/IP 地址缓存到 ARP 缓存中。
(6)A 使用 B 的 MAC 作为目的 MAC 地址发出 IP 包。

  1. 目的IP 地址不在同一个网段的话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例子中,A 的地址是 10.0.0.99, B 的地址是 192.168.0.99。Router 的 interface 1 和 A 在同一个网段,其IP 地址为10.0.0.1;interface 2 和 B 在同一个网段,其IP地址为 192.168.0.1。 A 使用下面的步骤来获取 Router 的 interface 1 的 MAC 地址。
    (1)根据其路由表,A 上的 IP 协议知道需要通过它上面配置的 gateway 10.0.0.1 才能到达到 B。经过上面例子中的步骤,A 会得到 10.0.0.1 的 MAC 地址。
    (2)当 A 收到 Router interface 1 的 MAC 地址后,A 发出了给B 的数据包:
    SRC MAC: A 的 MAC DST MAC:Router 的 interface 1 的 MAC 地址 SRA IP: A 的 IP DST IP: B 的 IP
    (3)路由器的 interface1 收到该数据包后,根据其路由表,首先经过同样的ARP 过程,路由器根据 B 的 IP 地址通过 ARP 获得其 MAC 地址,然后将包发给它。
    SRC MAC: Router interface 2 的 MAC DST MAC:B 的 MAC SRA IP: A 的 IP DST IP: B 的 IP
    二 使用OpenvSwitch(OVS)+VLAN组网
Neutron 基于 VLAN 模式的 tenant network 同 provider network 一样,都必须使用物理的 VLAN 网络。

2.1 物理VLAN网络配置

本例子中,交换机上划分了三个 VLAN 区域:

1.管理网络,用于 OpenStack 节点之间的通信,假设 VLAN ID 范围为 50 - 99.
2.数据网络,用于虚拟机之间的通讯。由于Vlan模式下,租户建立的网络都具有独立的 Vlan ID,故需要将连接虚机的服务器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 Trunk 模式,并且设置所允许的 VLAN ID 范围,比如 100~3003.外部网络,用于连接外部网络。加上 VLAN ID 范围为 1000-10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网段之间的路由:

如果该物理交换机接到一个物理路由器并做相应的配置,则数据网络可以使用这个物理路由器,而不需要使用 Neutron 的虚拟路由器。
如果不使用物理的路由器,可以在网络节点上配置虚拟路由器。

2.2 Neutron配置
2.2.1 配置进行

控制节点上:
# vim /etc/neutron/plugins/ml2/ml2_conf.ini [ml2] type_drivers = flat,vlan
tenant_network_types = vlan
mechanism_drivers = openvswitch
[ml2_type_flat]
flat_networks = external
[ml2_type_vlan]
network_vlan_ranges = physnet1:100:300
网络节点上:

#为连接物理交换机的网卡 eth2 和 eth3 建立 OVS physical bridge,其中,eth2 用于数据网络,eth3 用于外部网络 ovs-vsctl add-br br-eth2
ovs-vsctl add-br br-ex ovs-vsctl add-port br-eth2 eth2
ovs-vsctl add-port br-ex eth3 # vim /etc/neutron/plugins/ml2/ml2_conf.ini
[m12] type_drivers = flat,vlan
tenant_network_types = vlan
mechanism_drivers = openvswitch

[ml2_type_flat]
flat_networks = external
[ml2_type_vlan]
network_vlan_ranges = physnet1:100:300,external:1000:1010

[ovs]
bridge_mappings = physnet1:br-eth2,external:br-ex

计算节点上:

#为连接物理交换机的网卡 eth2 建立 OVS physical bridge ovs-vsctl add-br br-eth2 ovs-vsctl add-port br-eth2 eth2 # vim /etc/neutron/plugins/ml2/ml2_conf.ini
[m12] type_drivers = vlan
tenant_network_types = vlan
mechanism_drivers = openvswitch
[ml2_type_vlan]
network_vlan_ranges = physnet1:100:300

[ovs]
bridge_mappings = physnet1:br-eth2

注意:

network_vlan_ranges 中的 VLAN ID 必须和物理交换机上的 VLAN ID 区间一致。
bridge_mappings 中所指定的 bridge 需要和在个节点上手工创建的 OVS bridge 一致。
然后重启相应的 Neutron 服务。

2.2.2 配置生效过程

当 Neutron L2 Agent (OVS Agent 或者 Linux Bridge agent)在计算和网络节点上启动时,它会根据各种配置在节点上创建各种 bridge。以 OVS Agent 为例,

(1)创建 intergration brige(默认是 br-int);如果 enable_tunneling = true 的话,创建 tunnel bridge (默认是 br-tun)。

(2)根据 bridge_mappings,配置每一个 VLAN 和 Flat 网络使用的 physical network interface 对应的预先创建的 OVS bridge。

(3)所有虚机的 VIF 都是连接到 integration bridge。同一个虚拟网络上的 VM VIF 共享一个本地 VLAN (local VLAN)。Local VLAN ID 被映射到虚拟网络对应的物理网络的 segmentation_id。

(4)对于 GRE 类型的虚拟网络,使用 LSI (Logical Switch identifier)来区分隧道(tunnel)内的租户网络流量(tenant traffic)。这个隧道的两端都是每个物理服务器上的 tunneling bridge。使用 Patch port 来将 br-int 和 br-tun 连接起来。

(5)对于每一个 VLAN 或者 Flat 类型的网络,使用一个 veth 或者一个 patch port 对来连接 br-int 和物理网桥,以及增加 flow rules等。

(6)最后,Neutron L2 Agent 启动后会运行一个RPC循环任务来处理 端口添加、删除和修改。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项 polling_interval 指定该 RPC 循环任务的执行间隔,默认为2秒。

2.3:创建虚拟网络和子网
2.3.1 创建命令

s1@controller:~$ neutron net-create net1 (或者 Admin 用户运行 neutron net-create net1 --provider:network_type vlan --provider:physical_network physnet1 --provider:segmentation_id 101。效果相同) Created a new network:

+---------------------------+--------------------------------------+

| Field | Value

| +---------------------------+--------------------------------------+

| admin_state_up | True |

| id | dfc74f44-a9f2-4497-a53d-1723804a49a8 |

| name | net1 |

| provider:network_type | vlan |

| provider:physical_network | physnet1 |

| provider:segmentation_id | 101 |

| router:external | False |

| shared | False |

| status | ACTIVE |

| status | ACTIVE |

| tenant_id | 74c8ada23a3449f888d9e19b76d13aab |

+---------------------------+--------------------------------------+ s1@controller:~$ neutron subnet-create subnet1 10.0.0.0/24 --name net1

2.3.2 Neutron代码实现

做完以上的步骤之后,用户就可以在 subnet 上 boot 虚机了。

boot 虚机的过程中,Nova 依次会:

(1)调用 Neutron REST API 申请一个或者多个 port。Neutron 会根据数据库中的配置来进行分配。

(2)在计算节点上,Nova 调用 ovs-vsctl 命令将虚机的 VIF 被 plug 到 br-int 上。

(3)启动虚机。

Neutron L2 Agent 的循环任务每隔两秒会依次:

(1)调用 ”ovs-vsctl list-ports“ 命令获取到 br-int 上的 port,再根据上次保存的历史数据,生成所有变更端口的列表(包括添加的、更新的、删除的端口)。比如:

{'current': set([u'04646b21-78a0-429e-85be-3167042b77be', u'592740b0-0768-4e57-870d-6495e6c22135']), 'removed': set([]), 'added': set([u'04646b21-78a0-429e-85be-3167042b77be', u'592740b0-0768-4e57-870d-6495e6c22135'])}2)为每一个待处理端口,根据其 ID 从 DB 中取得其详细信息。比如:

{u'profile': {}, u'admin_state_up': True, u'network_id': u'e2022937-ec2a-467a-8cf1-f642a3f777b6', u'segmentation_id': 4, u'device_owner': u'compute:nova', u'physical_network': phynet1, u'mac_address': u'fa:16:3e:fd:ed:22', u'device': u'592740b0-0768-4e57-870d-6495e6c22135', u'port_id': u'592740b0-0768-4e57-870d-6495e6c22135', u'fixed_ips': [{u'subnet_id': u'13888749-12b3-462e-9afe-c527bd0a297e', u'ip_address': u'91.1.180.4'}], u'network_type': u'vlan'}3)针对每一个增加或者变更的 port,设置 local VLAN Tag;调用 ”ovs-ofctl mod-flows “ 命令来设置 br-tun 或者 物理 bridge 的 flow rules;并设置 db 中其状态为 up。

(4)针对每一个被删除的 port,设置 db 中其状态为 down。

2.4:Neturon虚拟网络
(1)一个计算节点上的网络实例
它反映的网络配置如下:

1.Neutron 使用 Open vSiwtch。
2.一台物理服务器,网卡 eth1 接入物理交换机,预先配置了网桥 br-eth1。
3.创建了两个 neutron VLAN network,分别使用 VLAN ID 1011024.该服务器上运行三个虚机,虚机12 分别有一个网卡接入 network 1;虚机23 分别有一个网卡接入 network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eutron在该计算节点上做的事情:

  创建了OVS Integration bridge br-int。它的四个Access口中,两个打上了内部vlan Tag1,连接接入network1的两个网卡;另外两个端口打上的是vlan tag 2

  创建一对patch port连接br-int和br-eth1

  设置br-int中的flow rules。对从access ports进入的数据帧,加上相应的vlan tag,转发到patch port;从patch port进入的数据帧,将vlan id 101修改为1,102修改为2,再转发到相应的access ports

  设置br-eth1中的flow rules。从patch port进入的数据帧,将内部vlan id 1修改为101,内部vlan id 2修改为102,再从eth1端口发出。对从eht1进入的数据帧做相反的处理

(2)再加上另一个连接到同一个物理交换机的服务器(加上 neutron 网络使用的 VLAN ID 为 100,物理 brige 为 br-eth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eutron 实现了基于物理 VLAN 交换机的跨物理服务器二层虚拟网络。

(3)连接到同一物理交换机的网络节点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网络流向

不同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机,如果 VM1 和 VM2 属于同一个 tenant network 的同一个subnet,那么两者的通信直接经过 物理交换机 进行,不需要做到网络节点。如图10 所示。
相同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机,如果 VM1 和 VM2 属于同一个 tenant network 的同一个subnet,那么两者的通信直接经过 br-int 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其他虚机之间数据交换情形,都算作跨子网的数据流向,都需要经过网络节点中的 Router 进行 IP 包的路由。(也可以直接使用连接物理交换机的物理路由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