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带走!如何强大且优雅的搞定Linux-文件系统,一般人我还不告诉!

最后的话

最近很多小伙伴找我要Linux学习资料,于是我翻箱倒柜,整理了一些优质资源,涵盖视频、电子书、PPT等共享给大家!

资料预览

给大家整理的视频资料:

给大家整理的电子书资料: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给朋友,让我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如果此时一个进程尝试在第 6 个字节处加锁,此时会设置失败并阻塞,由于该区域被 A B C 同时加锁,那么只有等到 A B C 都释放锁后,进程才能加锁成功。

Linux 文件系统调用

许多系统调用都会和文件与文件系统有关。我们首先先看一下对单个文件的系统调用,然后再来看一下对整个目录和文件的系统调用。

为了创建一个新的文件,会使用到 creat 方法,注意没有 e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曾经有人问 UNIX 创始人 Ken Thompson,如果有机会重新写 UNIX ,你会怎么办,他回答自己要把 creat 改成 create ,哈哈哈哈。

这个系统调用的两个参数是文件名和保护模式

fd = creat(“aaa”,mode);

这段命令会创建一个名为 aaa 的文件,并根据 mode 设置文件的保护位。这些位决定了哪个用户可能访问文件、如何访问。

creat 系统调用不仅仅创建了一个名为 aaa 的文件,还会打开这个文件。为了允许后续的系统调用访问这个文件,这个 creat 系统调用会返回一个 非负整数, 这个就叫做 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也就是上面的 fd。

如果在已经存在的文件上调用了 creat 系统调用,那么该文件中的内容会被清除,从 0 开始。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open 系统调用也能够创建文件。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主要的系统调用,如下表所示

为了对一个文件进行读写的前提是先需要打开文件,必须使用 creat 或者 open 打开,参数是打开文件的方式,是只读、可读写还是只写。open 系统调用也会返回文件描述符。打开文件后,需要使用 close 系统调用进行关闭。close 和 open 返回的 fd 总是未被使用的最小数量。

什么是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就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标示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打开的文件。它描述了数据资源,以及访问资源的方式。

当程序要求打开一个文件时,内核会进行如下操作

  • 授予访问权限
  • 全局文件表(global file table)中创建一个条目(entry)
  • 向软件提供条目的位置

文件描述符由唯一的非负整数组成,系统上每个打开的文件至少存在一个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最初在 Unix 中使用,并且被包括 Linux,macOS 和 BSD 在内的现代操作系统所使用。

当一个进程成功访问一个打开的文件时,内核会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这个文件描述符指向全局文件表的 entry 项。这个文件表项包含文件的 inode 信息,字节位移,访问限制等。例如下图所示

默认情况下,前三个文件描述符为 STDIN(标准输入)STDOUT(标准输出)STDERR(标准错误)

标准输入的文件描述符是 0 ,在终端中,默认为用户的键盘输入

标准输出的文件描述符是 1 ,在终端中,默认为用户的屏幕

与错误有关的默认数据流是 2,在终端中,默认为用户的屏幕。

在简单聊了一下文件描述符后,我们继续回到文件系统调用的探讨。

在文件系统调用中,开销最大的就是 read 和 write 了。read 和 write 都有三个参数

  • 文件描述符:告诉需要对哪一个打开文件进行读取和写入
  • 缓冲区地址:告诉数据需要从哪里读取和写入哪里
  • 统计:告诉需要传输多少字节

这就是所有的参数了,这个设计非常简单轻巧。

虽然几乎所有程序都按顺序读取和写入文件,但是某些程序需要能够随机访问文件的任何部分。与每个文件相关联的是一个指针,该指针指示文件中的当前位置。顺序读取(或写入)时,它通常指向要读取(写入)的下一个字节。如果指针在读取 1024 个字节之前位于 4096 的位置,则它将在成功读取系统调用后自动移至 5120 的位置。

Lseek 系统调用会更改指针位置的值,以便后续对 read 或 write 的调用可以在文件中的任何位置开始,甚至可以超出文件末尾。

lseek = Lseek ,段首大写。

lseek 避免叫做 seek 的原因就是 seek 已经在之前 16 位的计算机上用于搜素功能了。

Lseek 有三个参数:第一个是文件的文件描述符,第二个是文件的位置;第三个告诉文件位置是相对于文件的开头,当前位置还是文件的结尾

lseek(int fildes, off_t offset, int whence);

lseek 的返回值是更改文件指针后文件中的绝对位置。lseek 是唯一从来不会造成真正磁盘查找的系统调用,它只是更新当前的文件位置,这个文件位置就是内存中的数字。

对于每个文件,Linux 都会跟踪文件模式(常规,目录,特殊文件),大小,最后修改时间以及其他信息。程序能够通过 stat 系统调用看到这些信息。第一个参数就是文件名,第二个是指向要放置请求信息结构的指针。这些结构的属性如下图所示。

fstat 调用和 stat 相同,只有一点区别,fstat 可以对打开文件进行操作,而 stat 只能对路径进行操作。

pipe 文件系统调用被用来创建 shell 管道。它会创建一系列的伪文件,来缓冲和管道组件之间的数据,并且返回读取或者写入缓冲区的文件描述符。在管道中,像是如下操作

sort <in | head –40

sort 进程将会输出到文件描述符1,也就是标准输出,写入管道中,而 head 进程将从管道中读入。在这种方式中,sort 只是从文件描述符 0 中读取并写入到文件描述符 1 (管道)中,甚至不知道它们已经被重定向了。如果没有重定向的话,sort 会自动的从键盘读入并输出到屏幕中。

最后一个系统调用是 fcntl,它用来锁定和解锁文件,应用共享锁和互斥锁,或者是执行一些文件相关的其他操作。

现在我们来关心一下和整体目录和文件系统相关的系统调用,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单个的文件上,下面列出了这些系统调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可以使用 mkdir 和 rmdir 创建和删除目录。但是需要注意,只有目录为空时才可以删除。

创建一个指向已有文件的链接时会创建一个目录项(directory entry)。系统调用 link 来创建链接,oldpath 代表已有的路径,newpath 代表需要链接的路径,使用 unlink 可以删除目录项。当文件的最后一个链接被删除时,这个文件会被自动删除。

使用 chdir 系统调用可以改变工作目录。

最后四个系统调用是用于读取目录的。和普通文件类似,他们可以被打开、关闭和读取。每次调用 readdir 都会以固定的格式返回一个目录项。用户不能对目录执行写操作,但是可以使用 creat 或者 link 在文件夹中创建一个目录,或使用 unlink 删除一个目录。用户不能在目录中查找某个特定文件,但是可以使用 rewindir 作用于一个打开的目录,使他能在此从头开始读取。

Linux 文件系统的实现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一下 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 VFS 对高层进程和应用程序隐藏了 Linux 支持的所有文件系统的区别,以及文件系统是存储在本地设备,还是需要通过网络访问远程设备。设备和其他特殊文件和 VFS 层相关联。接下来,我们就会探讨一下第一个 Linux 广泛传播的文件系统: ext2。随后,我们就会探讨 ext4 文件系统所做的改进。各种各样的其他文件系统也正在使用中。 所有 Linux 系统都可以处理多个磁盘分区,每个磁盘分区上都有不同的文件系统。

Linux 虚拟文件系统

为了能够使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本地或者远程设备上的文件系统进行交互,因为在 Linux 当中文件系统千奇百种,比较常见的有 EXT3、EXT4,还有基于内存的 ramfs、tmpfs 和基于网络的 nfs,和基于用户态的 fuse,当然 fuse 应该不能完全的文件系统,只能算是一个能把文件系统实现放到用户态的模块,满足了内核文件系统的接口,他们都是文件系统的一种实现。对于这些文件系统,Linux 做了一层抽象就是 VFS 虚拟文件系统,

下表总结了 VFS 支持的四个主要的文件系统结构。

超级块(superblock) 包含了有关文件系统布局的重要信息,超级块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文件系统不可读。

i-node 索引节点,包含了每一个文件的描述符。

在 Linux 中,目录和设备也表示为文件,因为它们具有对应的 i-node

超级块和索引块所在的文件系统都在磁盘上有对应的结构。

为了便于某些目录操作和路径遍历,比如 /usr/local/cxuan,VFS 支持一个 dentry 数据结构,该数据结构代表着目录项。这个 dentry 数据结构有很多东西

目录项被缓存在 dentry_cache 缓存中。例如,缓存条目会缓存 /usr 、 /usr/local 等条目。如果多个进程通过硬连接访问相同的文件,他们的文件对象将指向此缓存中的相同条目。

最后,文件数据结构是代表着打开的文件,也代表着内存表示,它根据 open 系统调用创建。它支持 read、write、sendfile、lock 和其他在我们之前描述的系统调用中。

在 VFS 下实现的实际文件系统不需要在内部使用完全相同的抽象和操作。 但是,它们必须在语义上实现与 VFS 对象指定的文件系统操作相同的文件系统操作。 四个 VFS 对象中每个对象的操作数据结构的元素都是指向基础文件系统中功能的指针。

Linux Ext2 文件系统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 Linux 中最流行的一个磁盘文件系统,那就是 ext2 。Linux 的第一个版本用于 MINIX1 文件系统,它的文件名大小被限制为最大 64 MB。MINIX 1 文件系统被永远的被它的扩展系统 ext 取代,因为 ext 允许更长的文件名和文件大小。由于 ext 的性能低下,ext 被其替代者 ext2 取代,ext2 目前仍在广泛使用。

一个 ext2 Linux 磁盘分区包含了一个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的布局如下所示

Boot 块也就是第 0 块不是让 Linux 使用的,而是用来加载和引导计算机启动代码的。在块 0 之后,磁盘分区被分成多个组,这些组与磁盘柱面边界所处的位置无关。

第一个块是 超级块(superblock)。它包含有关文件系统布局的信息,包括 i-node、磁盘块数量和以及空闲磁盘块列表的开始。下一个是 组描述符(group descriptor),其中包含有关位图的位置,组中空闲块和 i-node 的数量以及组中的目录数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很重要,因为 ext2 会在磁盘上均匀分布目录。

图中的两个位图用来记录空闲块和空闲 i-node,这是从 MINIX 1文件系统继承的选择,大多数 UNIX 文件系统使用位图而不是空闲列表。每个位图的大小是一个块。如果一个块的大小是 1 KB,那么就限制了块组的数量是 8192 个块和 8192 个 i-node。块的大小是一个严格的限制,块组的数量不固定,在 4KB 的块中,块组的数量增大四倍。

在超级块之后分布的是 i-node 它们自己,i-node 取值范围是 1 - 某些最大值。每个 i-node 是 128 字节的 long ,这些字节恰好能够描述一个文件。i-node 包含了统计信息(包含了 stat 系统调用能获得的所有者信息,实际上 stat 就是从 i-node 中读取信息的),以及足够的信息来查找保存文件数据的所有磁盘块。

在 i-node 之后的是 数据块(data blocks)。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保存在这。如果一个文件或者目录包含多个块,那么这些块在磁盘中的分布不一定是连续的,也有可能不连续。事实上,大文件块可能会被拆分成很多小块散布在整个磁盘上。

对应于目录的 i-node 分散在整个磁盘组上。如果有足够的空间,ext2 会把普通文件组织到与父目录相同的块组中,而把同一块上的数据文件组织成初始 i-node 节点。位图用来快速确定新文件系统数据的分配位置。在分配新的文件块时,ext2 也会给该文件预分配许多额外的数据块,这样可以减少将来向文件写入数据时产生的文件碎片。这种策略在整个磁盘上实现了文件系统的 负载,后续还有对文件碎片的排列和整理,而且性能也比较好。

为了达到访问的目的,需要首先使用 Linux 系统调用,例如 open,这个系统调用会确定打开文件的路径。路径分为两种,相对路径绝对路径。如果使用相对路径,那么就会从当前目录开始查找,否则就会从根目录进行查找。

目录文件的文件名最高不能超过 255 个字符,它的分配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目录都由整数个磁盘块组成,这样目录就可以整体的写入磁盘。在一个目录中,文件和子目录的目录项都是未经排序的,并且一个挨着一个。目录项不能跨越磁盘块,所以通常在每个磁盘块的尾部会有部分未使用的字节。

上图中每个目录项都由四个固定长度的属性和一个长度可变的属性组成。第一个属性是 i-node 节点数量,文件 first 的 i-node 编号是 19 ,文件 second 的编号是 42,目录 third 的 i-node 编号是 88。紧随其后的是 rec_len 域,表明目录项大小是多少字节,名称后面会有一些扩展,当名字以未知长度填充时,这个域被用来寻找下一个目录项,直至最后的未使用。这也是图中箭头的含义。紧随其后的是 类型域:F 表示的是文件,D 表示的是目录,最后是固定长度的文件名,上面的文件名的长度依次是 5、6、5,最后以文件名结束。

rec_len 域是如何扩展的呢?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 second 被移除了,所以将其所在的域变为第一个目录项的填充。当然,这个填充可以作为后续的目录项。

由于目录是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因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大文件末尾找到目录项。因此,系统会为近期的访问目录维护一个缓存。这个缓存用文件名来查找,如果缓存命中,那么就会避免线程搜索这样昂贵的开销。组成路径的每个部分都在目录缓存中保存一个 dentry 对象,并且通过 i-node 找到后续的路径元素的目录项,直到找到真正的文件 i - node。

比如说要使用绝对路径来寻找一个文件,我们暂定这个路径是 /usr/local/file,那么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 首先,系统会确定根目录,它通常使用 2 号 i -node ,也就是索引 2 节点,因为索引节点 1 是 ext2 /3/4 文件系统上的坏块索引节点。系统会将一项放在 dentry 缓存中,以应对将来对根目录的查找。
  • 然后,在根目录中查找字符串 usr,得到 /usr 目录的 i - node 节点号。/usr 的 i - node 同样也进入 dentry 缓存。然后节点被取出,并从中解析出磁盘块,这样就可以读取 /usr 目录并查找字符串 local 了。一旦找到这个目录项,目录 /usr/local 的 i - node 节点就可以从中获得。有了 /usr/local 的 i - node 节点号,就可以读取 i - node 并确定目录所在的磁盘块。最后,从 /usr/local 目录查找 file 并确定其 i - node 节点呢号。

如果文件存在,那么系统会提取 i - node 节点号并把它作为索引在 i - node 节点表中定位相应的 i - node 节点并装入内存。i - node 被存放在 i - node 节点表(i-node table) 中,节点表是一个内核数据结构,它会持有当前打开文件和目录的 i - node 节点号。下面是一些 Linux 文件系统支持的 i - node 数据结构。

现在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文件读取过程,还记得 read 函数是如何调用的吗?

n = read(fd,buffer,nbytes);

当内核接管后,它会从这三个参数以及内部表与用户有关的信息开始。内部表的其中一项是文件描述符数组。文件描述符数组用文件描述符 作为索引并为每一个打开文件保存一个表项。

文件是和 i - node 节点号相关的。那么如何通过一个文件描述符找到文件对应的 i - node 节点呢?

这里使用的一种设计思想是在文件描述符表和 i - node 节点表之间插入一个新的表,叫做 打开文件描述符(open-file-description table)。文件的读写位置会在打开文件描述符表中存在,如下图所示

我们使用 shell 、P1 和 P2 来描述一下父进程、子进程、子进程的关系。Shell 首先生成 P1,P1 的数据结构就是 Shell 的一个副本,因此两者都指向相同的打开文件描述符的表项。当 P1 运行完成后,Shell 的文件描述符仍会指向 P1 文件位置的打开文件描述。然后 Shell 生成了 P2,新的子进程自动继承文件的读写位置,甚至 P2 和 Shell 都不知道文件具体的读写位置。

上面描述的是父进程和子进程这两个 相关 进程,如果是一个不相关进程打开文件时,它将得到自己的打开文件描述符表项,以及自己的文件读写位置,这是我们需要的。

因此,打开文件描述符相当于是给相关进程提供同一个读写位置,而给不相关进程提供各自私有的位置。

i - node 包含三个间接块的磁盘地址,它们每个指向磁盘块的地址所能够存储的大小不一样。

Linux Ext4 文件系统

为了防止由于系统崩溃和电源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ext2 系统必须在每个数据块创建之后立即将其写入到磁盘上,磁盘磁头寻道操作导致的延迟是无法让人忍受的。为了增强文件系统的健壮性,Linux 依靠日志文件系统,ext3 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它在 ext2 文件系统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ext4 也是 ext3 的改进,ext4 也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ext4 改变了 ext3 的块寻址方案,从而支持更大的文件和更大的文件系统大小。下面我们就来描述一下 ext4 文件系统的特性。

具有记录的文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记录日志,这个日志记录了按照顺序描述所有文件系统的操作。通过顺序写出文件系统数据或元数据的更改,操作不受磁盘访问期间磁盘头移动的开销。最终,这个变更会写入并提交到合适的磁盘位置上。如果这个变更在提交到磁盘前文件系统宕机了,那么在重启期间,系统会检测到文件系统未正确卸载,那么就会遍历日志并应用日志的记录来对文件系统进行更改。

Ext4 文件系统被设计用来高度匹配 ext2 和 ext3 文件系统的,尽管 ext4 文件系统在内核数据结构和磁盘布局上都做了变更。尽管如此,一个文件系统能够从 ext2 文件系统上卸载后成功的挂载到 ext4 文件系统上,并提供合适的日志记录。

日志是作为循环缓冲区管理的文件。日志可以存储在与主文件系统相同或者不同的设备上。日志记录的读写操作会由单独的 JBD(Journaling Block Device) 来扮演。

JBD 中有三个主要的数据结构,分别是 log record(日志记录)、原子操作和事务。一个日志记录描述了一个低级别的文件系统操作,这个操作通常导致块内的变化。因为像是 write 这种系统调用会包含多个地方的改动 — i - node 节点,现有的文件块,新的文件块和空闲列表等。相关的日志记录会以原子性的方式分组。ext4 会通知系统调用进程的开始和结束,以此使 JBD 能够确保原子操作的记录都能被应用,或者一个也不被应用。最后,主要从效率方面考虑,JBD 会视原子操作的集合为事务。一个事务中的日志记录是连续存储的。只有在所有的变更一起应用到磁盘后,日志记录才能够被丢弃。

由于为每个磁盘写出日志的开销会很大,所以 ext4 可以配置为保留所有磁盘更改的日志,或者仅仅保留与文件系统元数据相关的日志更改。仅仅记录元数据可以减少系统开销,提升性能,但不能保证不会损坏文件数据。其他的几个日志系统维护着一系列元数据操作的日志,例如 SGI 的 XFS。

/proc 文件系统

另外一个 Linux 文件系统是 /proc (process) 文件系统

它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贝尔实验室开发的第 8 版的 UNIX,后来被 BSD 和 System V 采用。

然而,Linux 在一些方面上对这个想法进行了扩充。它的基本概念是为系统中的每个进程在 /proc 中创建一个目录。目录的名字就是进程 PID,以十进制数进行表示。例如,/proc/1024 就是一个进程号为 1024 的目录。在该目录下是进程信息相关的文件,比如进程的命令行、环境变量和信号掩码等。事实上,这些文件在磁盘上并不存在磁盘中。当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系统会按需从进程中读取,并以标准格式返回给用户。

许多 Linux 扩展与 /proc 中的其他文件和目录有关。它们包含各种各样的关于 CPU、磁盘分区、设备、中断向量、内核计数器、文件系统、已加载模块等信息。非特权用户可以读取很多这样的信息,于是就可以通过一种安全的方式了解系统情况。

NFS 网络文件系统

从一开始,网络就在 Linux 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会探讨一下 NFS(Network File System) 网络文件系统,它在现代 Linux 操作系统的作用是将不同计算机上的不同文件系统链接成一个逻辑整体。

为了做好运维面试路上的助攻手,特整理了上百道 【运维技术栈面试题集锦】 ,让你面试不慌心不跳,高薪offer怀里抱!

这次整理的面试题,小到shell、MySQL,大到K8s等云原生技术栈,不仅适合运维新人入行面试需要,还适用于想提升进阶跳槽加薪的运维朋友。

本份面试集锦涵盖了

  • 174 道运维工程师面试题
  • 128道k8s面试题
  • 108道shell脚本面试题
  • 200道Linux面试题
  • 51道docker面试题
  • 35道Jenkis面试题
  • 78道MongoDB面试题
  • 17道ansible面试题
  • 60道dubbo面试题
  • 53道kafka面试
  • 18道mysql面试题
  • 40道nginx面试题
  • 77道redis面试题
  • 28道zookeeper

总计 1000+ 道面试题, 内容 又全含金量又高

  • 174道运维工程师面试题

1、什么是运维?

2、在工作中,运维人员经常需要跟运营人员打交道,请问运营人员是做什么工作的?

3、现在给你三百台服务器,你怎么对他们进行管理?

4、简述raid0 raid1raid5二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LVS、Nginx、HAproxy有什么区别?工作中你怎么选择?

6、Squid、Varinsh和Nginx有什么区别,工作中你怎么选择?

7、Tomcat和Resin有什么区别,工作中你怎么选择?

8、什么是中间件?什么是jdk?

9、讲述一下Tomcat8005、8009、8080三个端口的含义?

10、什么叫CDN?

11、什么叫网站灰度发布?

12、简述DNS进行域名解析的过程?

13、RabbitMQ是什么东西?

14、讲一下Keepalived的工作原理?

15、讲述一下LVS三种模式的工作过程?

16、mysql的innodb如何定位锁问题,mysql如何减少主从复制延迟?

17、如何重置mysql root密码?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15、讲述一下LVS三种模式的工作过程?

16、mysql的innodb如何定位锁问题,mysql如何减少主从复制延迟?

17、如何重置mysql root密码?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19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带走界面的计算器,使用Python tkinter库编写: ```python from tkinter import * # 创建一个Tkinter窗口 window = Tk() window.title("计算器") # 创建一个输入框 entry = Entry(window, width=35, borderwidth=5) entry.grid(row=0, column=0, columnspan=4, padx=10, pady=10) #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添加数字和运算符到输入框中 def button_click(number): current = entry.get() entry.delete(0, END) entry.insert(0, str(current) + str(number)) def button_add(): first_number = entry.get() global f_num global math math = "addition" f_num = float(first_number) entry.delete(0, END) def button_subtract(): first_number = entry.get() global f_num global math math = "subtraction" f_num = float(first_number) entry.delete(0, END) def button_multiply(): first_number = entry.get() global f_num global math math = "multiplication" f_num = float(first_number) entry.delete(0, END) def button_divide(): first_number = entry.get() global f_num global math math = "division" f_num = float(first_number) entry.delete(0, END) def button_equal(): second_number = entry.get() entry.delete(0, END) if math == "addition": entry.insert(0, f_num + float(second_number)) elif math == "subtraction": entry.insert(0, f_num - float(second_number)) elif math == "multiplication": entry.insert(0, f_num * float(second_number)) elif math == "division": entry.insert(0, f_num / float(second_number)) def button_clear(): entry.delete(0, END) # 创建按钮 button_1 = Button(window, text="1",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1)) button_2 = Button(window, text="2",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2)) button_3 = Button(window, text="3",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3)) button_4 = Button(window, text="4",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4)) button_5 = Button(window, text="5",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5)) button_6 = Button(window, text="6",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6)) button_7 = Button(window, text="7",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7)) button_8 = Button(window, text="8",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8)) button_9 = Button(window, text="9",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9)) button_0 = Button(window, text="0", padx=40, pady=20, command=lambda: button_click(0)) button_add = Button(window, text="+", padx=39, pady=20, command=button_add) button_subtract = Button(window, text="-", padx=41, pady=20, command=button_subtract) button_multiply = Button(window, text="*", padx=40, pady=20, command=button_multiply) button_divide = Button(window, text="/", padx=41, pady=20, command=button_divide) button_equal = Button(window, text="=", padx=91, pady=20, command=button_equal) button_clear = Button(window, text="清空", padx=79, pady=20, command=button_clear) # 将按钮放到窗口上 button_1.grid(row=3, column=0) button_2.grid(row=3, column=1) button_3.grid(row=3, column=2) button_4.grid(row=2, column=0) button_5.grid(row=2, column=1) button_6.grid(row=2, column=2) button_7.grid(row=1, column=0) button_8.grid(row=1, column=1) button_9.grid(row=1, column=2) button_0.grid(row=4, column=0) button_add.grid(row=5, column=0) button_subtract.grid(row=6, column=0) button_multiply.grid(row=6, column=1) button_divide.grid(row=6, column=2) button_equal.grid(row=5, column=1, columnspan=2) button_clear.grid(row=4, column=1, columnspan=2) # 运行Tkinter窗口 window.mainloop() ``` 该计算器支持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清空输入框。在界面上,使用了Tkinter库提供的按钮、输入框等控件,以及网格布局方式进行排版。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