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推文我们掌握了性能测试分析器的使用,包括摘要视图、常见视图介绍和如何生成测试报告,单纯看这些报告还是远远不够,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性能测试脚本开发技巧,后续文章都会系统分享干货,带大家从0到1学会性能测试,另外还有教程等同步资料,文末加小编V:flyhappy111领取即可!
LoadRunner录制结束后会自动生成一段脚本。这段脚本虽然很简单,但很实用,适合初学者学习。但是在真正进行项目性能测试时,只靠LoadRunner自动生成的脚本还是不够,很难达到业务的要求。因此,在录制脚本结束后,要对脚本进行完善,使其能达到业务模拟的要求,这样尽可能地使虚拟用户模拟时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
01脚本开发之检查点
在进行压力测试时,经常会有页面间数据传递的操作。如果在测试过程中传递数据的次数逐渐增多,页面就有可能会发生传递混乱,或者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传输被中断、传输过程中产生了错误的数据等情况。为了判断数据传递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节省人工检查的步骤和时间,LoadRunner提供了在脚本中插入检查点的方法,在每次运行时都检查服务器返回页面的信息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检查点的原理是通过检查点函数将返回值的结果反映在Controller的状态面板上和Analysis统计结果中。这个原理是基于LoadRunner中很多的API函数的返回值会改变脚本的运行结果。比如,检查点函数web_find,如果它检查到的结果为空,它的返回值就为LR_FAIL,这样整个结果置为FAIL;反之,检查到的结果为成功,则web_find返回值是LR_PASS,整个结果置为PASS。
为什么要插入检查点
通常在测试过程中使用到两种检查点,文本检查点和图片检查点。那么为什么需要插入检查点呢?以飞机订票系统的登录功能为例,我们来观察在不插入检查点回放,事务结束状态的情况。
首先录制登录的脚本,脚本如下(部分核心代码):
web_reg_save_param("WCSParam2"